PTA危险化学品(PX)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1. 应急对象基本情况
化工厂PTA装置以PX为原料,在TA单元进行氧化反应。
工艺过程中涉及到PX的设施有PX罐TTK-101、氧化塔TD-201、及其它使用PX的设备、工艺管线等。
醋酸的基本性质、危害与防护见附表1。
PTA车间人员基本情况、关键工艺流程、重要工艺参数、设备设施及安全附件概况、制度执行情况等见附件。
2. 应急预案对象
可能的重大泄漏点(危险源点)及泄漏介质: (1) PX罐TTK-500; (2)氧化塔TD-201; (3)其它设备、工艺管线; 3. 应急情况下各职能组人员职责
3.1 车间主任负责对应急处理的统一指挥;
3.2生产主任领导现场处理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状态下进行工艺处理、抢险方案的确认实施,以及生产恢复等情况的指挥协调;
3.3设备主任领导救援保障组,负责为事故处理提供各种物资(包括防护器材)准备,并协调物资调配;保障控制中心通讯系统畅通以及设备方面相关资料的准备;
3.4技术主任领导技术支持组,负责事故发生地点各种技术资料的准备,帮助内操人员完成工艺操作,辅助组长做出决策;
3.5工会主席领导环境检测组,负责现场环境的检测,为应急处理提供各项检测支持;
3.6 车间书记领导现场救护组,负责现场受伤人员基本救护,引导医疗机构到达;负责组织无关人员按照逃生路线疏散、在集合地点对人员清点;
3.7 消防引导组,负责引导消防人员进入现场,为消防人员指示消防设施的位置;
3.8 运行班人员在值班长指挥下,切断与事故点的物料联系,听从车间指挥小组命令作出相应的工艺处理;
3.9 各组人员情况见附件2;
4. 应急指挥通讯及联络方式
当发生泄漏时,外操应立即通知中控室,内操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车间应急通讯联络网络,及时通知车间领导和各相关职能组(夜间或节假日先通知值班人员),并以中控室为联络中心,保持通讯信息的畅通。
PTA车间危险化学品(PX)泄漏应急指挥组织网络图:
应急组长:车间主任应急副组长:生产主任 设备副主任 其他副主任应急指挥中心:中控室现场处理组现场救护组救援保障组技术支持组环境检测组消防引导组现场应急处理人员
5. 报告及报警方式
现场发现泄漏事故情况,岗位人员用现场对讲机或厂内电话向控制室汇报事故情况,内操立即向车间领导(63803165)和调度室(使用调度电话)汇报,如发生火情通知调度,火势较大时可直接报火警(119)或按动火灾报警按钮。
6. 应急处置措施 6.1生产运行紧急处理措施
6.1.1 PX系统发生泄漏,发现者立即报告中控室,就近接水进行冲洗。 6.1.2 内操将泄漏情况上报车间领导,视泄漏情况组织带压堵漏或补焊,若
事态扩大则按车间应急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6.1.3对发生泄漏的机泵进行切换处理,及时检修。
6.1.4泄漏量大的储罐、管线停止进料,关闭相应阀门,并按事故预案组织装置循环、降量或停车。
6.1.5对泄漏量大的储罐、管线停止收料,关闭相应阀门,并按事故预案组织装置循环、降量或停车。
6.1.6 按车间领导的指令开展抢修工作。 6.2现场检测及现场应急指挥
6.2.1环境检测组的检测人员配带好防护器具根据风向,对事故地点周围的可燃气体浓度密切监测,随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6.2.2 中控室操作人员应关注现场的可燃气/有毒气监测报警系统,一旦显示器报警,及时通知应急处理现场处理组,为现场处理事故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
6.3 工程抢险、抢修、扑救措施
6.3.1疏散泄漏污染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全封闭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6.3.2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冲洗水排入废水系统。 6.4 现场隔离
6.4.1 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设定危险隔离区,视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可适当向外扩大;
6.4.2 危险隔离区边界设置明显警戒带,并在主要位置设专人警戒; 6.4.3 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危险隔离区;
6.4.4 进入危险隔离区的人员严禁携带各种危险物品,不准使用非防爆器具(手机、手电等);
6.4.5 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防止发生火情。 6.5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6.5.1 一旦事故扩大,现场无法控制,启动厂级预案,听从指挥下令紧急疏散、撤离,现场人员判别风向,向上风方向迅速转移,撤离人员按已制订的逃生路线组织人员疏散到集合地点,并进行人员清点。
6.5.2 PTA车间氧化塔、醋酸罐、循环溶剂储罐、醋酸工艺管线等泄漏严重,
通知PTA车间外操、保运站电气车间PTA变电所、保运站仪表车间三、四工段人员、PTA办公楼全体人员,在现场救护组组织下,向上风口方向撤离。
7. 伤员救护
7.1 如有人员受伤,现场救护组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立即帮助伤员脱离现场至安全地带,进行紧急抢救,联系救护中心(120)和气防站(119),派人引导专业救护人员到现场急救;
7.2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
7.3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注意保暖; 7.4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现场洗眼器以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7.5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
7.6 呼吸和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术,忌用肾上腺素;
8. 应急救援保障
8.1紧急状态时,岗位动用气防柜内应急装备;
8.2,救援保障组负责人员防护物资的配备,为现场操作、处理人员尽量提供应急备用物资,不能满足时申请调用物资库内防护物资;
9. 应急状态解除
当泄漏消除,现场处理妥善,危险解除后,生产主任根据组长指令宣布解除应急状态,进入生产恢复程序。
10. 生产恢复
生产主任组织车间各职能组及运行班组按工艺操作规程中规定的开工步骤恢复生产或供料。
11. 附件 附件1 有毒介质 中文名称:对二甲苯;分子式:C6H4(CH3)2;分子量:106.17。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主要用途;作为合成聚酯纤维、树脂、涂料、染料和农药的原料。 熔点:13.3℃; 相对密度(水=1):0.86; 沸点:138.4; 相对密度(空气=1):3.66;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理化性质 燃烧性:易燃;火险分级:甲 闪点:25℃; 爆炸下限:(V%)1.1,自燃点:525℃,爆炸上限:(V%)7.0; 危险特性: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燃爆危险性 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燃烧(分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碱类,强氧化剂; 禁忌物:强氧化物。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用水灭火无效。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急性影响:轻症,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症,震颤、昏迷、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脉细、呼吸浅表、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慢性影响:影响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皮肤。 1、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排风; 2、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配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配戴自给式呼吸器; 3、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4、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5、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6、其他: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卫生。 健康危害 防护措施 附件2
组名 现场处理组 救援保障组 技术支持组 环境检测组 现场救护组 消防引导组
PTA车间工艺技术规程
人员 王会海、扈刚、姚庆麟、王锡章、王颜芳 毛军、刘俊英、李旺 翟立国、王征元 刘金旋、黄飞 许跃忠、王广森、于福来、周兰芬、肖云峥, 杜宝林、马茂青 装置、设备、工艺流程图
消防设施配置图(水炮、水喷淋、火灾报警按钮) 现场呼叫系统布置图
可燃气/有毒气监测报警系统布置图 逃生路线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PTA化学危险品(PX)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