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对话
何亚福
甲:现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实行不同的人口政策,有的是鼓励生育,例如日本;有的是限制生育,例如中国。那么,你能不能回顾一下中国的人口政策? 乙:1949年以后的中国人口政策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49~1953年:鼓励生育政策。
1954~1959年:政策转变酝酿,上层思想反复。 1960~1970年:实施限制生育政策,但没有全面开展。 1971~1979年:全面推行\晚、稀、少\政策。
1980~1984年:全面推行\一胎化\政策。
1984~1991年:开小口,堵大口, 形成地方计划生育条例。 1991年至今: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
甲:也就是说,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是从1971年开始的?
乙:是的。1971年,由周恩来亲自布置,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商业部、燃化部《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指出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一般城市人口增长率要降到千分之十以下,农村要降到千分之十五以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提出要制定人口规划。1973年12月,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汇报会上,提出计划生育要实行\晚、稀、少\。\晚\是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稀\指两胎要间隔4年左右;\少\是指只生两个孩子。此后在各地的宣传中出现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口号,但发觉这样力度仍不够大,于是又讲\最好一个,最多两个\。但一般是把两个作为目标。
甲:那么,在七十年代,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有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
乙:七十年代的\晚、稀、少\政策创造了生育率大幅度下降的奇迹。1970年的总和生育率是5.8, 到1980年,总和生育率已降至2.24,接近更替水平。如果按1980年生育模式不变推算,即使生育水平在其后的20年没有丝毫下降,2000年末总人口也将控制在13亿以内。若考虑生育水平稍有下降,那么,2000年末总人口将会控制在12亿左右,则是无可置疑的。
甲:既然如此,在1980年为什么又要推行\一胎化\政策呢?
乙:中国的人口政策在1980年骤然收紧,即从\晚、稀、少\迅速转变为\一胎化\。其原因是,1980年9月召开的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确立了20世纪末将中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奋斗目标,而这样的奋斗目标又是同人均1000美元的追求相联系的。1980年9月,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 由此定下了中国人口政策的基调:\一胎化\,其实质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甲:既然说是\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也就是说,这并不是规定每对夫妇都\只能\生一个孩子吧?
乙:是的,从字面意义来看,\提倡\与\只能\的意思是不同的,然而,在当时的中国,名义上说是\提倡生一个\,但实际上却变成了\只能生一个\。所以,这项政策脱离了中国的实际,
群众不易接受,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阻力。于是乎从1984年开始不得不\开小口子\,以减小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阻力。无论从计划生育政策内容,还是从对计划生育执行力度看,1980年代均比1970年代更严格、更强化。然而全国平均生育水平并未产生如1970年代那样的大幅度下降。在这10年中,全国人口出生率在波动中稍有回升,总和生育率则在波动中起伏徘徊,其中1981年至1982年和1986年至1987年出现两次幅度不太大的回升。总和生育率从1980的2.24回升到1982年的2.86;1985年下降到2.20之后,到1987年再次回升至2.59;而到1989年又回落到2.35。
甲:真是\欲速则不达\!那么,1980年制定的20世纪末将中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的奋斗目标有没有实现?
乙:这个指标定得过紧,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紧缩政策导致了1980年代生育率的反弹。所以,1991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将1991~2000年人口计划控制目标,定在年均自然增长率为12.50‰以内,即总人口2000年末控制在13亿以内。在1995年,中国人口\突破\了12亿大关。当然,所谓\年突破12亿\,其实这不是\突破\,而是当时人口的年龄结构所致。因为一个国家总不能在婴儿出生的时候就把婴儿的爷爷奶奶掐死,才算达到平衡。这只是暂时的\突破\,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基数人口会因为衰老死去,人口达到峰值后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回落。
甲:那么,1990年代的生育率有没有进一步下降?
乙:1990年代初的总和生育率开始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低于更替水平。1992年国家计生委进行了一次38万人调查,该调查申报的全国1991年和1992年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65和1.52;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村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56。尽管人们对这些数据都有争议,但人口学界公认,整个1990年代,总和生育率持续稳定地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我认为,1970年代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主要是计划生育的结果;而1990年代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除了计划生育的因素外,另外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推行住房产业化、医疗产业化和教育产业化以及大批农民进城打工。
甲:你认为中国未来的人口政策会如何走向?
乙:1970年代实行\晚、稀、少\的政策,是基本正确的;1980年代实行\一胎化\政策,是预见力差;现在仍实行计划生育,是逃避责任!未来的人口政策会如何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决策层的魄力。如果没有魄力,决策层就会这样想:反正计划生育政策是前任制定的,现任领导只是延续,责任不在我。等将来出现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的时候,现任领导已经退休了,管它洪水滔天?因此,决策层要有魄力,并有为中华民族负责任的使命感,才能改变现行的人口政策。
甲:现在有些人口学家主张,计划生育还要实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你对此有何看法? 乙:事实上,这种观点既忽视了生育率转变的不可逆性,又夸大了计划生育的作用。随着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根本性转变的完成,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率的调节作用将会越来越小。十几年以后,改变人口政策已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到那时,无论人口政策是限制生育还是鼓励生育,生育率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以想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结婚年龄的提高、丁克家庭的出现和单身人群的增多,延缓生育率的急速下降将成为不可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人口政策的回顾与展望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