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战略性决策,制定发展计划、落实优惠政策、建立示范基地、强化技术指导、完善配套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化建设的进程。
截止2010年底,全县连片开发高原绿色蔬菜生产基地12个,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1500座,露地蔬菜1000余亩。年产辣椒、番茄、黄瓜、西瓜、西葫芦、马铃薯等蔬菜500万吨,总产值约300万元。所产蔬菜具有无污染、无公害、耐贮藏、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已通过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二)扎古录镇概况
扎古录镇位于卓尼县西北部的洮河沿岸,辖区南连刀告乡;西接碌曲、夏河县境;北与完冒、阿子滩乡为邻;东与临潭县接壤。辖区分布与车巴沟口的洮河南北两岸。镇政府驻地麻路距州府合作68公里,距卓尼县城53公里,距临潭县城35公里,岷麻公路、江迭公路、两麻路三路交汇,东可达卓尼、岷县,南越华尔干可达四川若尔盖及迭部县,西
6
与碌曲、夏河两地相通,北可经合作至临夏、兰州,东北经临潭冶力关可达康乐、临洮。全镇总面积258.82平方公里(38.82万亩),辖8个村委会,41个村民小组,农牧业人口1026户7120人。
扎古录镇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及区位优势,逐渐发展成为临潭、卓尼两县农、林、牧、副及土特产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是卓尼县的商埠重镇之一。扎古录镇充分发挥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无土壤、水源、大气污染等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绿色蔬菜产业,引进筛选新品种,推广创新栽培技术,走出了一条发展蔬菜产业的新路子,使蔬菜产业向高原拓展,短短今年就发展成为种植业中面积、产量、效益增长最快,对农牧民收入贡献份额最高的产业之一。
(三) 市场预测
卓尼县高原绿色蔬菜产业开始进入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和高科技组装、高效益运行的轨道,蔬
7
菜品种由大众化向着跨季节、超时令、精细化以及葡萄、食用菌等领域拓展。涌现出了一批规模建造、连片开发、科学经营、效益显著的示范典型。展示了现代农业在扩大规模、讲求品质、追求效益上的勃勃生机和广阔前景。
卓尼县绿色蔬菜产业化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突破和农牧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谱写了甘南高原高寒地区周年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新篇章,创出了一条有资源优势做支撑,有市场需求为基础,有高新技术做保证的农业发展新路子。
今后三年内,力争发展日光温室5000座,塑料大棚3000座,露地蔬菜5万亩。年产高原蔬菜8000万吨,产值达到5000万元。真正把卓尼县打造成为甘南州“农牧互补战略实施的综合开发区”,“高原绿色蔬菜规模发展的核心区”和全省高原绿色蔬菜的生产和集散地。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
8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保障“菜篮子工程”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菜篮子”工程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随着我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优质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对其质量和数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传统产业生产方式不能胜任全年均衡供应的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实现蔬菜等农产品数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不仅可有效地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本项目建设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农产品转化增值的重要举措,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可有力带动区
9
域蔬菜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
2、 发展高原绿色蔬菜业的有力保障
蔬菜保鲜主要以冷藏链为主,将蔬菜通过预冷、加工、贮存和冷藏运输,有效地保持其外观、色泽、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达到保质保鲜,延长保存期的目的,起到调剂淡、旺季市场的需求并减少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经济损耗的作用。
卓尼县高原绿色蔬菜产量丰富,但由于缺少足够的低温冷库进行调节周转,大多数产品难以实现反季节销售,产品附加值低;由于无法预冷,导致大量蔬菜腐烂变质,商品性大大降低,浪费严重。标准化技术推广范围小,严重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因此,该项目有利于卓尼县蔬菜产业发展,有利于现代物流系统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冷藏链的产业化发展。对区域主导产业壮大,推动区域经济健康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绿色蔬菜业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50吨蔬菜冷库建设项目申请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