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h2Ⅰ路肩线5.0≥1.5m级配碎石+5%水泥a基床表层h1=0.6级配碎石基床底层H级配碎石涵洞1充填C25混凝土Ⅰ正线涵路过渡段(涵顶距轨底≥1.5m)接处设置示意图 基床表层基床底层 结构物顶面4%0.51:2基床以下路堤h24%1:mm1:01.1:1:1.0级配碎石C25混凝土Ⅰ-Ⅰ断面图 (2)支线涵路过渡段
本涵路过渡段支线设置方式为正梯形:根据《路基大样图》支线涵路过渡段路基设计图,当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填土高度>1.5m、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填土高度≤1.5m两种形式,如下图所示本次试验段所用方式为涵洞顶距离路肩距离>1.5m,经计算本涵洞顶填土高度为5.96m。
ⅠⅠ基床表层2.0基床底层A组土填土回填混凝土或碎石Ⅰ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 14
该涵路过渡段位于海州站场内,其处理方式按照正线和支线的填筑型式不统一,其中正线的涵路过渡段填筑型式为倒梯形,支线的涵路过渡段填筑型式为正梯形;按照施工的工序以及更好的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经原方案评审组的评审意见,将支线涵路过渡段按照正线涵路过渡段的填筑型式(倒梯形)进行施工。如下图:
L=2+n*h25mh≥1.5m轨底线路肩线基床表层2m基床底层A组土回填混凝土 或碎石支线涵路过渡段(涵顶距轨底≥1.5m)接处设置示意图 7.5过渡段填筑及衔接工艺
(1)涵路过渡段的填筑必须待涵洞混凝土或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地基加固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过渡段施工。
级配碎石、A组填料均用自卸车运输,按照放样宽度、填筑的坡脚线及松铺厚度进行填筑。
(2)填筑时当采用大型机械碾压时按照每层试验松铺厚度进行控制卸料量,以满足规范要求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当涵身两侧2米范围内采用小型机具夯实时,每层松铺厚度为20cm控制卸料量,以满足规范要求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
(3)按照同一层先填筑正线过渡段的级配碎石,再填筑支线过渡段的A组填料,为保证过渡段边缘的压实,边线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涵洞两侧的过渡段必须对称填筑,有条件时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过渡段与路基间的台阶留设高度按照0.5~0.6m控制。
(4)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心斜交时,正线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支线过渡段采用A组填料先填筑斜交三角形部分,然后再设置过渡
15
0.6涵洞1:2h2基床以下路堤Hh1=0.6
段,使过渡段级配碎石、A组填料与路堤填料间接触面与线路走向垂直,以减小单根轨枕下的路基与涵洞横向刚度的差异。
(5)为保证过渡段边缘的压实,边线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按自卸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卸料车数,以控制松铺厚度。涵洞两侧的过渡段同时对称填筑,并与相邻路堤填筑同步施工。 7.6过渡段的摊平
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平地机精平,局部采用人工辅助整平,在每层铺筑顶面做成向外侧为不小于2%的横向排水坡。铺筑前在涵背用反光标志标出每层松铺厚度控制线,以严格控制松铺厚度。 7.7过渡段初压
采用振动压路机两台在涵洞两侧对称碾压施工。碾压时采取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壁面进行横向对称碾压,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碾压行驶速度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行与行轮迹重叠0.4m~0.5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4m~0.5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以保证无漏压,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7.8碾压夯实
大型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及在结构物背面2.0m范围内,采取人工挖出一半摊铺厚度的级配碎石,采用小型电动打夯机进行碾压夯实。再填一半摊铺厚度的级配碎石进行碾压夯实,即分二层人工小型打夯机碾压密实。 7.9压实检测
初压结束后,分别采用K30平板载荷仪检测地基系数、灌沙法检测压实系数K。再对过渡段进行续压续检,每碾压一遍检测一次,检测方法同前。并认真记录松铺厚度、碾压次数、K30和压实度检测值、Evd动态变形模量等相关数据,直到压实指标稳定后停止碾压。
试验过程中安排技术、检测人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边角部位小型打夯机的夯实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以便整理出指导大面积过渡段路基填筑施工的成果报告。
16
7.10养护
对于在填筑基床表层5%水泥级配碎石施工碾压后应及时进行区域防护并用土工布覆盖,在终凝后开始浇水养护。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外,其他车辆不得通行,养护期(7天以上)结束施工车辆可限速通行,速度小于15km/h,严禁急转弯或急刹车。 7.11土工格栅铺设施工工艺
根据海州站《路基工点变更设计图》 ,除涵洞、框架桥外,路基边坡宽度3.0m范围内铺设一层双向经编土工格栅,层间距为0.6m,土工格栅抗拉强度不小于25KN/m。其土工格栅铺设施工工艺为:
(1)路基填筑压实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土工格栅的铺设。
(2)土工格栅在铺设时,边坡土工格栅沿线路方向进行铺设,铺设时沿线路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铺设或从两端向中间铺设。铺设时松紧适度,无绷拉过紧或褶皱现象,同时保证连续性、完整性。施工过程中禁止过量拉伸土工格栅,使其超过其强度和变形的极限而发生破坏、撕裂或局部顶破。
(3)边坡土工格栅铺设拉伸长度方向与线路方向一致,铺设应平整、尽量拉紧,然后用U型钉固定,U型钉间距为50cm,成“梅花型布置”。
(4)土工格栅采用绑扎方法连接,采用绑扎法时,每隔10~15cm应有一个绑扎点,以使搭接处的强度满足要求,绑扎搭接宽度不小于50cm,在受力方向至少应有两个绑扎点。在不受力方向只要密贴排放或搭接即可。同时以不大于1m的间距用铅丝进行绑扎连接,保证其搭接宽度和整体性。多层铺设时,上下层搭接应错缝布置。
(5)土工格栅摊铺完成以后及时填筑填料,避免其受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暴晒。要求在铺设完成以后24h内填筑填料。
(6)铺设上层填料时,采用机械运料、整平、碾压。机械摊铺、碾压从两边向中间推进,其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碾压时,应避免
17
压轮与格栅接触,以防格栅损坏,未压实的基床不允许车辆在上面行驶,以免筋材错位。
(7)铺设上层填料时,禁止填料集中堆放,禁止车辆在未铺设填料的土工格栅上行驶调头,避免破坏土工格栅。
(8)施工中随时检查土工格栅的质量,发现有折损、刺破、撕裂等损坏时,视程度修补或更换。 7.12质量检验
(1)土工格栅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下表的规定:
土工格栅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1 2 3 4 检验项目 铺设范围 搭接宽度 竖向间距 上下层接缝错开距离 允许偏差 不小于30cm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50、-0mm 样检验3处,且每检验±30mm 批不少于3处 ±50mm 尺量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2)基床以下路堤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床以下路堤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 检验项目 号 1 2 3 4 5 中线至边缘距离 宽 度 横 坡 平整度 高程 ±50mm 不小于设计值 ±0.5% 不大于15mm ±50mm 检查2个点,左右各1点 检查1个断面 检查1个断面 检查3点 检查3个点,左中右个1点 水准仪测量 尺量 尺量 2.5m直尺量测 坡度尺量 允许偏差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3)路基基床表层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下表的规定:
1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路基过渡段工艺性试验方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