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某甲因交通肇事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D)的犯罪。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CD)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敲诈勒索罪 C.放火罪 D.抢劫罪
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ABD)。 A.时空性 B.自动性 C.有效性 D.彻底性
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A)。
A.想象竞合犯 B.法条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7.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C)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所得 B.犯罪性质
C.犯罪情节 D.犯罪人经济状况
8.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B)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二、填空题
9.刑法就是规定犯罪、______和_______。 刑事责任;刑罚
10.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_______。 从旧兼从轻原则
11.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___及其___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危害性;程度
12.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______和_______。 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3.精神病人在_______或者___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4.为了使国家、_______、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_______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公共利益;财产
15.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具体包括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6.管制的期限为_______以上_______以下。 三个月;二年
17.对于_______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能造用缓刑。 累犯
18.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_______。 5年
三、名词解释
19.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1》历年期末考试题库(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