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园林规划设计》课件及名词解释,真题,试题(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倍距离)、27(景物高的2倍距离)、45(景物高的1倍距离)。景物高的3倍距离,是全景最佳视距;景物高的2倍距离,是景物主体最佳视距;景物高的1倍距离,是景物细部最佳视距。

欲将景物的宽度纳人最佳水平视域,其适合视距为:.

D=ctgQJ/2=ctg(45·I/2)*J/2=ctg22\\308J/2=2.414J/2=1.2J

当景物的高度大于等于其宽度时,适合视距按公式:D=3.78(H-h)计算粗略估计,大型景物,适合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5倍,小型景物,则适合视约为景物高度的3倍。当景物的高度小于其宽度时,应比较 D=3.7(H-h) D=1.2QJ的值的大小,以大的值作为适合视距的取值标准。

三、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造景:在园林绿地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游览观赏的景色谓之造景。人工造景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规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主景与配景

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挚领的效果。突出主景的方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如“主峰最宣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或四面环山,中心平凹。 2.轴线对称法 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

3.动势向心法 即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 4.构图重心法 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规划稳定适中。

5.渐变法 在园林景物的布局上,采取渐变的方法,从低到高,逐步升级,由次景到主景,级级引人入胜。 (二)、对景

位于园林轴线或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称为对景。它有正对景和互对景两种形式。 (三)、前景的处理手法

在风景园林立体画面构图的前面用框景、夹景、漏景、添景等手法处理,都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⒈框景 是在园林中用门、窗、树木、山洞等来框取另一个空间的优美景色。主要目的是把人的视线引到景框之内,故称框景。

框景的形式: ⑴入口框景、⑵端头框景、⑶流动框景、⑷镜游框景

⒉漏景 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漏窗、花墙、漏屏风、疏林树干等作前景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观。它起着含而不露、柔和景色、若隐若现的作用。

⒊夹景 以树、山、建筑等将轴线两侧贫乏景观加以屏障,从而形成左右较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景观。

⒋添景 是在主景前面加植花草、树木或铺山石等,使主景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四) 分景的创造

分隔园林空间、隔断视线的景物称为分景。分景可创造园中园、岛中岛、水中水、景中景的境界,使园景虚实变换,层次丰富。其手法有障景、隔景两种。 1.障景

障景也称抑景。在园林中起着抑制游人视线的作用,是引导游人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它能欲扬先抑,增强空间景物感染力。有山石障、曲障 (院落障、影壁障) 、树(树丛或树群)障等形式。 2.隔景

以虚隔、实隔等形式将园林绿地分隔为若干空间的景物,称为隔景。它可用花廊、花架、花墙、疏林进行虚隔,也可用实墙、山石、建筑等进行实隔,避免各景区游人相互干扰,丰富

园景,使景区富有特色,具有深远莫测的效果。 五 借景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借景的类型有: 远借 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 2.邻借(近借) 就是把园子邻近的景色组织进来。

3.仰借 系利用仰视借取的园外景观,以借高景物为主,如古塔、高层建筑、山峰、大树,包括碧空白云、明月繁星、翔空飞鸟等。仰借视觉较疲劳,观赏点应设亭台座椅。 4.俯借 是指利用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外景物,登高四望,四周景物尽收眼底。所借景物甚多,如江湖原野、湖光倒影等。

5.应时而借 系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由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的配合而成的景观。 6.借声:借园林中自然之声(雨声、水声、虫鸣、鸟啼等)给景致增添情趣 。 7.借香:草木的气息可使空气清新,可烘托园林景致的气氛。 六 点景

在园林中以对联、限额、石碑、石刻等形式来概括园林空间环境的景像。

第三章 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 重 点:

1、园林构成要素在园林绿地设计中的作用及设计要求 2、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 难 点:1、园林技术设计阶段 2、工程预算方法

3-1 园林地形

一、园林地形的功能与造最作用

1、构成园林骨架和作为园林主景; 2、组织和分隔园林空间; 3、控制视线 4、影晌导游路线和速度 二、园林地形的设计原则

园林地形设计在全面贯彻“实用、美观、经济、安全”这一园林设计总原则的前提下,依据园林地形的特殊性,具体应遵循如下原则:

1、因地制宜,利用为主;2、满足使用功能要求;3、要符合园林艺术要求; 4、符合自然规律要求

三、园林地形的处理手法 园林地形的处理手法包括平地、堆山、叠石、理水四个方面。 (一)、平地

园林中所指的平地,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坡度的缓坡地,其坡度一般为0。5%—5%,以利排水。园林中的平地大致有草地、集散广场、交通广场、建筑用地等。

在有山有水的园林中,平地可视为山体与水面之间的过渡地带。一般作法是在临水的一边以渐变的坡度与山麓连接,而在近水的一旁以较缓的坡度,徐徐伸人水中,以造成一种“冲积平原”的景观:在山多平地较少的园林中,可在坡度不太陡的地段修筑挡士墙,削高填低,改造为平地,使得原来的地形更富于变化。 (二)、堆山

堆山,又称掇山、迭山、叠山。园林中的山地往往是利用原有地形,适当改造而成的。因山地常能构成园林风景,组织分隔空间,丰富园林景观,故在没有山的公园尤其是平原城市,人们常常在园林中人工挖池、堆山。这种人工创造的山称作“假山”,以满足园林功能和艺术上的要求。

1.假山的类型 按堆叠的材料来分,有土山、石山、土石山三类: (1)、土山。全部用土堆积而成。土山多利用园内挖池掘出的土方,堆置而成。 (2)、石山。全部用岩石堆叠18成,故又称叠石,

(3)、土石山。以土为主体结构,表面再加以点石(一般石占30%左右)堆砌而成的山称谓土石山。在园林中常被采用。如苏州的沧浪亭、环秀山庄假山。

另外,假山接形状还可分为长条形、团聚型和其他类型,如棋盘山等类型 ;形成数量分有独山、群山等类型,这里就不详述。 2.假山布置要点 (1)、满足功能要求。 (2)、根据地形地貌现状,因地制宜确定山体朝向和位置。 (3)、关于园林假山的高度,通常为10~30m即可。用作分隔空间或防止游人践踏绿地的山体,则可低些,但至少须在1.5米以上,用以隔断视线。 (4) 参照山水画法,师法自然山水。 (三)、叠石 也称置石或理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以观赏为主。叠石的方式有三种:特置、散置和群置。

1. 特置 也称孤置或独置。它是用一块体量较大,轮廓线突出,姿态多彩色彩突出的山石作独立成景的山石布置形式,主要用于正对大门的广场上,或院落中,也可布置在园门入口处或路旁,起点景或导游作用。布置要点在于相石立意,注意山石体量与环境相协调。

2. 散置 是将山石零星布置,选材要求较低,但要组合得好,成为一体。布置要点在于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参差,前后错落,左右呼应,层次丰富。总之,散置无定式,随势随形而定点。

3.群置 是将六七块或更多的山石成群布置,作为一个群体来表现,也称“大散点”。选石与布置要求基本上与散置相同,只是所在空间比较大,散点位置多,体量较大等。

(四)理水 1.水体的分类 (l)、按水体的形式来分:有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自然式水体平面形状自然,因形就势,如河流、湖泊、池沼、溪涧、飞瀑等;规则式水体平面多为规则的几何形,多由人工开凿而成,如运河、水渠、园池、水井、喷泉、壁泉等(彩固4、5、6)。 (2)、按水体的状态来分:有动态水体和静态水体,前者如:河流、溪涧、瀑布、喷泉等,后者如:湖泊、池沼、潭、井等 c 3.常见园林水最简介 (l)、湖池 有天然和人工两种。园林中的湖池多就天然水域略加修饰而成,或依地势就低凿水而成。湖池常用作园林构图之中心,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常在较小的水池四周设以建筑,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苏州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等,这种布置手法,最宜组织园内对景,产生面面入画,有“小中见大”之妙。湖池的布设形状宜自然,池岸应有起有伏,高低错落。湖池面积过大时,为克服单调,常把水面用岛、洲、堤、桥等分隔成不同大小的水面,使水景丰富多姿,这些水利设施的存在,客观上增加了水面的层次与景深,扩大了空间感。 (2)、瀑布 流水从高处突然落下而形成瀑布。在城市环境中,也可结合堆山叠石来创造小型人工瀑布。瀑布根据下落方式可分为三类:直落式瀑布、叠落式瀑布、散落式瀑布。瀑布可由5部分组成:即上流(水源)、落水口、瀑身、曝潭、下流。

(3)喷泉。在现代化都市及园林中,喷泉应用很广.喷泉可以美化环境,增强市容风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可布置在大型建筑物前,广场中央、庭院及室内等处。园林中喷泉还往往与水池、瀑布一起布置。由于喷出的水必须落入一个容水的场所,因此总是离不开或大或小的水池,如果水池溢满,流出来,水即式爆布。结果喷泉、水池、瀑布三者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水景组合形式。 (4)、溪流。是自然山涧中的一种水流形式。在园林中小河两岸砌石嶙峋,河中少水并纵横交织,疏密有致地置大小石块,水流激石,涓涓而流,在两岸土石之间,栽植一些耐水湿

的蔓木和花草,可构成极具自然野趣的溪流。在狭长形的园林用地中,一般采用该理水方式比较合适。

3-2 园路广场

一、园 路 (一)、园路的功能与造景作用

园路是园林的骨架和脉络,是联系各景区、景点的纽带,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因素。其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游览;2.组织交通;3. 构成园景;4.其他功能 园路为园林绘排水、电力电讯等管网的布置提供一定的场所或条件,还有利于园林的通风和光照等。 (二)、园路的类型

园路按其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主要园路、次要园路和游想小路;园路按使用材料不同,可分为整体路面、块料路面、碎料路面。各类园路的特点见表4—l。 表4-1:各类园路的特点 功 能 宽 度 4~6 2~4 1.2~2 材 料 混凝土、沥青(整体路面) 天然石块,预制混凝土块(材料路面) 碎石、卵石、砖渣(碎料路面) 主要园路 联系各景区、主要景点,导游,组次要园路 织交通 游憩小路 联系景区内各景点,导游,构成园景 深入园中各角落,导游,散步休息

(三)园路规划设计原则

1.国路的设计应与园林的总体风格保持一致和协调, 2.交通性从属于游览性

3.园路的布局应主次分明,密度得体 在城市公园设计时,道路的比重可控制在公园总面积的10%~12%左右。 4.园路交叉口的处理 园路交叉有正交和斜交两种形式。在交叉口处理时必须注意以下情况。 (l)、避免多条道路交叉于一点。因为这样容易使游人迷失方向。 (2)、两条道路成锐角斜交时,锐角不宜过小,并使两条道路的中心线交于一点上,对顶角最好相等,以求美观。 (3)、两园路成丁宇形相交时,交点处可设道路对景。 (4)、道路正交时,应在端头处适当地扩大做成小广场,这样有利于交通,可以避免游人过于拥挤。

5.园路与建筑的联系 靠近园路的建筑一般面向道路,并不同程度的后退,远离道路,对游人量较大的园林主体建筑,一般后退道路较远采用广场或林荫道的方式与园路相连,这样在功能上可满足人流集散的需要,在艺术处理上可突出主体建筑的立面效果,又可创造开阔明朗的环境气氛。

对于一般性园林建筑宜少直接与主要园路连接,而应多依地形起伏曲折上的变化,采用小路引入建筑环境内,以创造曲径通幽的园林环境。

(四) 园桥 园林中的园桥起着联系交通、组织。导游的作用,同时可分隔水面、划分水域空间。园桥因构筑材料不同可分为石桥、木桥、钢筋混凝土桥等;据结构分又有梁式与拱式、单跨与多跨之分,其中拱桥又有单曲和双曲两种;按形式分有贴临水面的平桥、起伏带

孔的拱桥、曲折变化的曲桥、有桥上架屋的亭桥、廊桥等等。 园桥具有园路和园林建筑的特征。如贴近水面的平桥、曲桥可看作跨越水后园路的变形,带有亭廊的廊桥又可作为架在水面上的园林建筑;而桥面较高可供通行游船的各类拱桥则既有园路的特征,又有园林建筑的特征。 (五) 台阶、步石、汀步

台阶是一种特殊的道路形式,一般当道路坡度达到15’时,要考虑设台阶。台阶的尺寸标准如图4—15所示。步石是一种非连续的道路形式,一般主要设置在草坪上,所以也称草坪步石。由于每块步石都是独立的,彼此之间互不干扰,所以每块步石的铺设都应稳定、耐久。步石的平面可做成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步石的线型—般有以下三种,如图4—16所示。 0.28~0.38

图4—15台阶的尺寸标准(单位:m) 图4---6步石的三种线型 汀步,在水中设置步石,称汀步。保证游人可以乎水而过,或站在汀步上欣赏水景,丰富游赏内容。 二、广 场 (一)、广场的功能 1 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常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2 广场可组织集会、供交通集散,也可成为车流、人流的交通枢纽或游人游览休息和组织商业贸易交流等活动的场所。3广场周围一般均布置城市中的重要建筑和设施,故能集中体现城市的艺术面貌。 (二)、广场的类型

广场按其功能、用途及在交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纪念广场、休息娱乐广场等。 (三)广场的设计原则

1`. 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2.把握城市和园林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 3.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4.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

3-3 园林建筑与小品

一、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一)亭

1.亭的类型 从亭子的平面形状分有圆亭、方亭、三角亭、五角亭、六角亭、扇亭等;从屋顶形式分有单檐、重檐、三重檐、攒尖顶、乎顶、歇山顶、卷棚顶等;从布设位置分有山亭、半山亭、水亭、桥亭以及靠墙的半亭,在廊间的廊亭,在路中的路亭等。亭的布局既可单独设置,亦可组合成群。 2.亭的位置选择 亭子位置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观景,即供游人驻足休息,眺望景色;另一方面是为了点景,即点缀风景,具体应根据功能需要和环境地势来决定。总之既要做到建亭之处有景可赏,又要做到亭的位置与环境协调统一。下面是亭子经常所选择的几种地形环境。 (l)、山上建亭。这是宜于远眺的地形,特别是山巅、山脊上,眺览的范围大、方向多,同时也为登山中的休憩提供一个坐坐看看的环境。 (2)、临水建亭。水边设亭,一方面是为了观赏水面的景色,另一方面也可丰富水景效果。水面设亭,一般应尽量贴近水面,宜低不宜高,突出水中为三面或四面水面所环绕。 (3)、平地建亭。通常位于道路的交叉口上,路侧的林荫之间,有时为一片花圃、草坪、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园林规划设计》课件及名词解释,真题,试题(2)在线全文阅读。

《园林规划设计》课件及名词解释,真题,试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597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