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前四章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前四章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 绪论 [答案要点 ]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 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 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 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 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 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第一章

1 (1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认为,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存在和 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相互对立和依存的统一体。人类始终同大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人类是大自然的 一员,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 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

题。 自然界运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开发利用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自 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 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2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 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方式,使经济的增长与人口、资 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 保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互协调的关系,坚持资源开发和 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体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 ; 控制人口,使人口 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和资源状况相协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1上述三个典故所包含的哲理都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认为事物变化发展有量变和 质变两种形式和状态,量变和质变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渗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和 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典故中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冰冻三尺属于事物的质变,是由生于毫木、起于累土、 始于足下、非一日之寒的量变引起和造成的结果。防微杜渐说的是在坏思想、坏事情或错误刚萌生时加以 防止、杜绝,即不让其量变,就不会发生凶恶、灾害这种质变。

(3在我们成才 (属于质变 的道路上,一定要重视和应用这一原理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勤奋学习、 努力工作。一方面,注重知识、经验的积累,防止急于求成 ; 另一面,要有是非、善恶观念,防止不良思想 和行为的发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我们就一定能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才

1

3(1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管人们是 否认识到,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

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合规 律的认识指导实践,以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材料 1中的庖丁之所以在解牛的时候能够 “ 游刃 有余 ” , 就是因为他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遵循牛生长的客观规律, 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找到规律和利用规 律。而材料 2中的禾苗死掉的根本原因则是它的主人藐视禾苗生长的规律,并且破坏了这个规律。

(2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启示: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为前提。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 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 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2010年考题

1、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 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 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 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而梅兰芳大师这件出演失误可以看作是偶然性 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所以说失误的错误时难免的。 2、梅兰芳大师将舞台事故的错误变成成果经典之作,是因为他的这种成功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首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是由于梅兰芳大师的应对突发事故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才使得错误变成经典之 作。

3、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时,我 们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首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 创造过程。第三,主体

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把握认识,正 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2007年考研题 (1丁玲对成仿吾的 “ 合理想象 ” 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他对成仿吾的认识缺乏直接 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实;他从已有观念出发进行推论。因而 他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他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4分 (2人们要正 确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2分第二,要运 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别要抓住表现 事物本质的主要事实。(2分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 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2分

2006年考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 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 的、无意义的。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 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的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4分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 “ 逆流而上 ” 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

2

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 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从对 立中把握同一 , 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思维定势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 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的或从相反方向去思 考和解决问题。 (3分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关逆向思维和 “ 换位思考 ” 的一个事例(故事亦可,说 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3分

2004年考题(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 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 动力、 诱导、 激发等作用。 在艺术活动中, 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使 2+5=10000成为可能。 (4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 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 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 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 (5分

2003年考题

(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 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2这是一种 “ 按图索骥 ” 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 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 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章

.(1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原理是: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 ; 物质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精神的力 量 ; 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精神、理论、思想一旦服务于群众,就会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其突出的表现是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前四章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前四章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091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