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某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500亿元
D.政府向国家农电公司投资数亿元用于支持农村电网改造
3、作为战后“经济民主化”“行政民主化”产物的行政指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指导是“二战”后首先在日本推行的 B.行政指导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C.行政指导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 D.行政指导方谋求相对人同意或协力以达到预期目的
E.行政指导通常采用建议、指导、劝告、鼓励、恳请、协力等方式,因此其通常不需要法律依据
4、法调整某一种社会关系时可以采取的规范方式有()。
A.提倡性规范方式 B.强制性规范方式 C.禁止性规范方式 D.任意性规范方式
5、据报道,丹麦征收与环境相关的税收在增加国家收入和纠正市场失灵方面正日显重要。如根据丹麦法律规定,使用普通灯泡照明一律要收取一定的环境税,但是节能灯可以免税。你认为,此种调整方法属于()。
A.强制性法律规范 B.提倡性规范方式 C.任意性规范方式 D.强制性法律规范与提倡性规范
方式相结合
6、关于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是违反法律规定义务而应承担的否定性后果
B.法律制裁是由特定国家机关强制违法者承担法律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 C.凡是法律规定承担法律责任者,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D.法律制裁是唯一否定性法律后果
7、《产品质量法》第21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
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在追究法律责任中的地位来划分,该种法律责任属于()。
A.过错责任 B.无过错责任 C.私法责任 D.公平责任 二、名词解释
1、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2、经济法责任 3、法律责任 4、无过错责任 5、公法责任 6、公益诉讼 三、简述题
1、经济法责任与经济责任的区别与联系 2、经济法责任的属性。
3、经济法的调整方法的含义与具体构成 四、论述题
1、简述经济法中的财产责任与民事责任的财产责任的关系 2、试述经济法责任的认定主体与认定原则。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1)有学者认为,在经济法学中使用行政责任范畴存在一定缺陷,宜用“新型责任”来弥补。关于什么是行政法律责任,我国法理学界通行“违反行政法规责任说”。例如,沈宗灵先生认为:“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无论“违反行政法规责任说”,还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责任说”都不能解释为什么在经济法中会出现行政责任范畴。该学者认为“理应启用一个新的责任范畴来弥补经济法学中使用行政责任范畴(编者加)的缺陷,并且赋予其新的含义和特征,使其承担起实现经济法维护社会经济利益宗旨和任务。”并将之暂命名为“经济责任”。
材料(2)有学者认为,“行政责任应是行为人违反行政法规定义务而所应承担的责任,属于行政法范畴;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分别属于民法、刑法范畴。国家制定的经济法规范性文件,其中往往包含属于行政法、民法、刑法等部门法的一些法律规范;有些行为除了违反经济法规范外,有时还同时触犯其他部门法规范。这时,法律文件中就出现规定几种部门法法律责任形式的情况。当法律文件中规定行为人需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时,说明行为人的行为触犯了行政法、民法或刑法规范,并不说明经济法责任形式中包括有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该学者同时认为,经济法责任形式应包括经济责任(或财产责任)、经济行为责任、经济信誉责任、经济管理责任。
材料(3)通说认为,经济法律责任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它是由不同性质的多种责任形式构成的统一体,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问题:(1)简要概括材料1、2、代表的关于经济法律责任的认识。 (2)简要对这些观点做出评价。
2、材料(1)行政处罚 并不以实际发生交易为必要条件,仅以可能发生交易、以交易为目的即可,也就是说,交易的“充分可能性”存在就可以构成行政处罚的前提条件。例如,企业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法第49条),……应受行政处罚,并不以产品投入流通为必要。并且,行政处罚也不以受损害之交易者提起诉讼为前提,即使交易受损方未提出损害赔偿的诉讼要求,行政机关同样可以对不法行为者依法处以行政处罚。如对于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或误导,均能导致某些交易者受损,但因为很难证明他们究竟因信息披露的瑕疵而产生多大的损失,因此也不易提起相应的损害赔偿诉讼,此时,行政机关(证监会)仍可以并
且必须对有披露义务者做出处罚。
材料(2)我国对虚假宣传行为一般由监督检查部门对违者进行罚款处理。罚款使得违法者付出了代价,维护了国家的权威,但虚假宣传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给个体社会成员造成的损害和影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和消除。而在美国,对虚假广告的处罚方法与我国截然不同。在美国,有种专门对付虚假广告“纠正性广告”。例如,某家公司的广告有假,有关部门经调查核实后,罚该公司再做6个月的“纠正性广告”,即揭露自己的广告有假,劝大家不要买这种产品。而做这种“纠正性广告收费标准比前一次广告加一倍。”
材料(3)美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规定:“任何契约、以托拉斯 形式或其他形式的联合、共谋,用来限制州际间或与外国之间的贸易或商业,是非法的,任何人签订上述契约或从事上述契约或从事上述联合或共谋,是严重犯罪。如果参与人是公司,将处以不超过100万美元的罚款;如果参与人是个人,将处以10万美元以下罚款或3年以下监禁,或由法院酌情并用两种处罚。”
在我国是由行政执法机关代表社会公共利益来追究违法者的责任,而在美国显然是由法院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当然代表者予以追究的。这样,任何组织和公民都有权向法院提起追究损害社会经济利益行为法律责任的经济公益诉讼案件。
材料(4)广东省化州市平定镇农民建房没有指标,该镇国土所所长竟同意先建后罚。该所开始口头同意农民可以边建房边等指标,等房子建成后,国土所再将房子按违章建筑罚款处理。只要建房户交了罚款,国土所就不再过问。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试论述经济法责任的特征。
习 题 六
一、选择题
1、规制市场主体的法律规范包括()。
A.民事法律规范 B.行政法律规范 C.经济法律规范 D.宪法规范
2、下列有关市场主体资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市场主体,既是一种民法主体,也是一种经济法主体
B.民法确认市场主体资格是着眼于市场主体的一般性和抽象性,经济法确认市场主体资格是着眼于市场主体的特殊性和具体性
C.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经济法所规制的市场主体资格只能依据经济法规范取得 D.凡依某个法律部门的规定或制度取得合法资格的主体,都可以依法参加经济法法律关系
3、下列经济法主体资格是通过工商核准登记取得()。
A.法人企业 B.个体工商户 C.法人组织的分支机构 D.国家专业银行 4、适用审批许可方式取得主体资格的是()。
A.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B.金融组织 C.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D.所有的国有企业
5、下列关于企业法人所属的分支机构取得市场准入资格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因企业主机构派生而取得
B.企业分支机构与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的取得在程序没有多大区别 C.企业分支机构与企业一样,均须通过法人登记方能取得资格
D.企业分支机构只能经其隶属的企业法人批准并由该法人申请登记,方能取得营业执照。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无需进行法人登记
B. 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因为不具备法人资格因此无权进行法人登记 C. 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具备法人资格的,应当进行营业登记 D.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与设立分支机构的程序无任何区别
7、某外商甲欲在某县投资食品加工行业,以下可以使其合法取得经营资格的做法是()。
A.因为某县正在招商引资,所以某甲无需任何登记即可进入市场
B.因为某甲是外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应经我国审批机关批准,并在限期内进行工商登记,方可合法取得主体资格
C.我国已经加入WTO,所以某甲投资设立企业和我国国民一样只需进行工商登记即可合法取得主体资格
D.某甲自取得我国相关审批机关颁发批准证书之日起即合法取得主体资格,可从事生产加工
8、下列有关企业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时间的准确说法是()。 A.自工商核准登记之日起公司成立,取得法人资格 B.自申请工商登记之日起公司即成立,取得法人资格
C.自工商机关颁发营业执照之日起公司即成立,取得法人资格 D.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公司即成立,取得法人资格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经工商登记,自然人不享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
B.工商核准登记之日起公司依法成立,取得法人资格;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公司正式取得经营资格
C.吊销营业执照,公司丧失了经营资格,但其法人资格仍然存在
D.审批许可与工商登记一样,均是取得市场主体一般资格的一种市场准入制度。 10、关于公民个人成为经济法主体资格的观点错误的是()。
A.从事工商业经营活动的公民个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具备经济法主体资格
B.农村的村民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可以依承包合同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
C.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按照协议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即可为经济法主体
D.由于法律(如税法)的专门规定,公民个人也可以作为特定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E.公民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获准从事某种经济活动,才能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 二、名词解释
1、市场主体规制 2、市场主体规制法 3、企业形态法定化
4、市场准入制度 5、工商登记 6、企业的社会责任 三、简述题
1、简述市场主体规制法的定义及其特点。 2、简述市场准入制度的定义及其立法模式 3、工商登记的性质、功能 四、论述题
1、试论构建经济法的市场主体制度的重要性 2、构建市场准入制度的经济基础及思想基础 3、经济法的市场主体制度的特征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1)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在我国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用“特殊处理方式”将劣质霉变的大米变成的“高级精米”;有的地方用甲醛等潜在的致癌物漂白面粉;有的地方用硫磺熏制增白银耳等,针对这些情况,国家质检总局于今年春节前推出了我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1323家企业首批获得米、面、油、酱油、醋5类产品市场准入资格。按规定,这5类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在销售前必须在外包装上加印或贴上QS(质量安全)标志,并注明生产许可证编号。有关专家认为,此举不仅能从生产源头上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而且能为老百姓的消费指明方向。
材料(2)国务近日决定,在第一批取消789项行政审批项目的基础上,再取消406项行政审批项目,另将82项行政审批项目作改变管理方式处理,移交行业组织或社会中介机构管理。这标志着行政审批制度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一章 经济法的兴起(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