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揭开色彩的奥秘
导学目标 1.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呈现各种颜色的原因。
3.知道什么是光的三基色。了解颜料的三原色与光的三基色是不同的。 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器材准备 三棱镜等 导学过程 一、通过棱镜的光线 1.棱镜
(1)定义:各平面相交的透明体叫做棱镜。通常所作的是横截面为 三角形的棱镜叫三棱镜。
(2)作用:A、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分光。 2.通过棱镜的光线:
(1)棱镜对光线的偏折规律:如图所示: A、通过棱镜的光线要向棱镜底面偏折; B、棱镜要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但不改变光束的性质。
a、平行光束通过棱镜后仍为平行光束; b、发散光束通过棱镜后仍为发散光束; c、会聚光束通过棱镜后仍为会聚光束。
C、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偏向角。 图 1 (2)棱镜成像
隔着棱镜看物体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像的位置向棱镜顶角方向偏移。 二、全反射棱镜
1.定义: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 2.反射棱镜对光路的控制 如图所示。 3.全反射棱镜的优点:
全反射棱镜和平面镜在改变光路方面,效果是相同的,相比之下,全
1
反射棱镜成像更清析,光能损失更少。
三、光的色散
1.单色光:不能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
注意:A、单色光的频率是一个范围,不是单一频率的光。
B、不能被棱镜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不一定都是单色光。
2.复色光:由若干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3.光的色散: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结论: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
黄、绿、蓝、靛和紫七种颜色的光。 如图所示。 四、物体的颜色:
1.三基色:红(R)、绿(G)、蓝(B)
2.相加混色:A、红+绿 =黄; B、红+蓝=紫;
C、绿+蓝 = 靛; D、红+绿+蓝=白。
3.物体的颜色:A、无色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光的颜色决定;
B、白色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它的光的颜色决定; C、有色体的颜色由其本身颜色和光源颜色共同决定。
2
小结 1.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2.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3.光的三基色。
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3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3.8《揭开色彩的奥秘》导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