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坝,对沼气池、厨房、厕所、圈舍、院坝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实现水、电、闭路、宽带等户户通;对环境实施综合整治,清除乱搭乱建,规范柴草、农具和杂物的堆放,设立固定的垃圾场,完善房前屋后的绿化工程,使村容村貌有较大的改观,真正符合农民新村的要求。
(四)住房建设风貌
保护现有景观风貌特色,对屋顶外墙按川东民居风格统一进行改造和包装,将武新村建设成为乡村自然风貌、田园山水景观相互融合的新农村。
七、村基层组织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一)村基层组织建设 1、 总体目标
通过两年左右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懂管理、会经营的优秀年轻村社干部;培育一支高素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一支文化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双强”“双带”能力强的优秀基层党组织队伍,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2、 阵地建设
按“四位一体”的标准,高标准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新建立村级党校,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区、镇党校等教学资源,聘请市区级部门领导、镇内专业人员,开展党员干部、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村党组织负责日常管理和培训的实施。
3、干部队伍建设 (1)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产业及党员的特点,村级党组织班子至少有2名以上的大学生,其余村级干部班子要达到高中文化水平程度,平均年
- 16 -
龄不超过45岁。选派机关干部充实村级队伍,村民对村两委会满意率达到95%以上,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核心和领导作用。
(2)社级干部队伍建设
彻底改变社级干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面貌,提高文化素质,改变年龄结构,要求社级干部年龄在40岁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不得低于60%,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到2008年,社级干部要全部达到高中文化程度,平均年龄控制在45岁以内,“双带”、致富能力明显提高。
(3)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注重村级、社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要建立数量比例适当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确保每年发展党员不少于2名,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方面发现好人才,利用好人才。为村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储备人才,培养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4)推进村民自治,促进民主管理
①生产发展有能人,大户加专业合作社管理的路子。
②公益事业本着“国家投资,群众投劳,协会管理”的原则,自愿、自主、自治,量力而行,按“一事一议、一议一制、一制一会、一会一事”的协会民主管理路子,实行民主、民管、民受益。
③建立在村支二委领导下的经济合作组织 用水者协会 花木协会 农家乐协会 乡村保洁协会 奶牛养殖协会 农民自我教育协会 村内经济组织协会
- 17 -
④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议事制度和村规民约,并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在全村醒目位置即村委会办公楼设立公开栏,并按时对党务、政务、村务、财务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二)新农民培育规划 1、总体目标
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长效机制,把党员干部和群众培养成有文化、守纪律、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
2、培育机构
2006年成立武新村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利用界石镇成人教育学校和镇内中小学的学校资源,请相关部门领导和职业教师、专家、学者作为师资力量对农民进行技能和道德观培训。
3、培育规划 (1)产业新农民的培育
按照产业划分,重点培育机械加工业、花卉苗木种植、蔬菜种植、奶牛养殖业等农民技能型适用人才,使产业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当主要力量。
(2)劳动力转移培训 ①短期培训
对剩余劳动力,年龄在45岁以下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时间在15天一30天之间,让每一位剩余劳动力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增加就业机会。
②中期培训
对“双未”人员中年龄在25岁以下,初、高中毕业未就业的人员,学习费用采取政府补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的办法,通过6一12个月的中
- 18 -
期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l一2门专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③长期培训
对“双未”人员中年龄在22岁以下的初、高中应届毕业生,采取政府补一点、自己筹集一点、学校减免一点的办法,筹集学习费用鼓励“双未”人员继续到职业学校系统学习2年,取得毕业证书,系统掌握专业技术和适用技能。
④创业培训
在具备就业能力、有创业精神的劳动人员中,进行创业培训,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推动创业,达到就业、创业、致富的良性循环模式。
(3)劳动力转移
村建立劳务输出的就业管理站,为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劳动用工维权等服务,保证劳动力输得出、技术用得上、权益能保障的农民工转移新机制。最终达到劳动力人人有技能,个个能就业,家家都富裕的目标。
(4)非劳动力新农民的培育
对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培育,要结合村情,利用寒暑假期间和村、镇党校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从小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对于老年农民的培训,要开展“五好家庭”、“五好婆媳”、“双文明户”、“守法户”等评比活动,提高老年农民的守法意识、文明意识。达到整村农民素质的提高,塑造新时代的新农民形象。
(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1、教育设施规划
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加武新小学的软硬件设施的投入,确保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使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
2、社会保障规划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建立农村合作
- 19 -
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2006年参保率达到90%以上。计划生育率达到90%以上。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6年先在一个社试点农村养老保险,2008年全村推广。探索建立五保户、特困户、贫困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和失地农民、无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531”工程,在扶持的深度上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农村和谐社会。
3、文化事业建设
2008年底建成武新村各村民点文化活动阵地、体育运动队、文化室、广播室、活动室。2007年实现有文化活动场所、垃圾处理场所和卫生保洁队伍,生态小花园等社会公众服务场所。并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比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保障。
4、社会治安建设
2006年建立符合新农村特点的村规民约,确保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群体性事件出现,村民治安状况满意率达95%以上,并形成长效机制。
八、规划保障措施
(1)广泛宣传,积极发动群众。要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栏、标语、集会等各种宣传形式,组织力量深入农村院坝、田间地头进行广泛发动和广泛宣传,切实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完善机构,认真搞好调查研究。要结合镇情、村情、社情,突出自身的特色,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和设计。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镇村共建的良好氛围。
- 2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规划(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