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95.1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和题意。
讨论平均水深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水深并不是处处水深都11厘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10厘米深,而且深的多,所以还是可能会有危险的。 2、P95.2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组织学生充分讨论,进行交流,判断正误。 3、P95.3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明确每人捐书的本数,并比较出多少,回答题中的问题。分组交流:你还想到了什么?指名汇报,并小结。 4、P96.4
引导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问:从表中哪组植树棵数最多?是多少?哪组植树棵数最少?是多少? 猜一猜:平均数会在一个怎样数据范围之间?学生独立计算各平均数。 讨论:你还能怎样说明三年级的植树情况?小结。 二、拓展练习
1、学校体操队同学测身高,测得小红身高是1561厘米,最矮的是小林和小雨都是145厘米,还有六位同学的身高均位147厘米,你能算出体操队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2、学校4个植树小组,第一天植树18棵,第二天植树20棵,第三天
植树22棵,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棵? 三、全课总结
练习九(第2课时)
教学内容:P96~97第5~8 教学目标:
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使整数)。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96.5
要求学生出示记录的本周内完成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组织学生对做作业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各自利用时间,引导他们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利用时间的经验。 2、P96.6
引导学生读统计表。先估计平均身高,再计算,培养学生估计平均数的能力。并让学生介绍是怎样估计的,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 3、P97.7
观察统计表,理解表格中数据的意义。组织讨论,并反馈交流。
小结:你统计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4、P97.8
让学生课前先收集数据。课中分组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讨论:你从平均数的计算中还想说些什么? 二、课内练习
1、阅读P97“你知道吗?”
2、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540米,小明上学要走9分钟,回家时比上学少用俩分钟,那么小明往返一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3、小王这次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4分。她的语文、数学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你知道她的英语考了多少分吗? 4、敬老院中老人的平均年龄是81岁,王奶奶今年71岁,可能吗? 5、
6、下面是聪聪调查统计了一个星期内他们家扔掉了多少个塑料袋。
聪聪家平均每天扔掉多少个塑料袋?哪两天扔掉的塑料袋个数相同?哪一天扔掉得最多?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说一说你对塑料袋有哪些自己的想法呢? 课后反思: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内容:P98~9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 2、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队身体有什么好处?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变化。研究的方
法是做实验,进行统计,相互合作,探讨结论。 二、实验讨论
1、研究原地跑步引起的脉搏跳动变化
⑴谈话: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运动会给身体带来很多方面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先通过实验了解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首先我们学习测脉搏的方法。(教师讲解)
⑵学生练习测脉搏,教师巡视指导。
⑶介绍实验方法:四人一组,先各自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报告给组长,组长记录在P98表格里,再同时原地跑步30秒,停下来各自立即测出1分钟里脉搏跳动的次数,组长再做记录。休息3~4分钟后,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钟,要用力跑,然后再测脉搏,组长再做记录。最后全组同学一起计算本组四人运动前的脉搏跳动次数的平均数、原地跑步30秒后的平均数以及原地跑步1分钟后的平均数,再分析每个人的三个数据及全组的三个平均数,看看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
⑷学生分组活动,汇报结果。
2、研究不同的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是否相同。
⑴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越多。那么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两项强度不同的运动做实验,组长先把这两次运动的名称填在P99表格的第一横行里。然后每人都先进行第一项运动,1分钟后测脉搏;休息一会再一
起进行第二项运动,再测脉搏。组长记录好每次运动后各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并求出全组同学每次测量的脉搏平均数。 ⑵学生分组活动,各组汇报实验结论。 三、引申反思
1、谈话:通过两次实验,同学们已经了解运动会使脉搏跳动加快,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果运动强度不同,带来的脉搏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运动强度越大,脉搏跳动次数越多。一般来讲,通过体育活动使脉搏跳动加快,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是运动强度过大,脉搏跳动过块,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那么在体育课上每分钟脉搏最多跳动多少次比较合适呢?体育老师心中有数,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一下,他希望你们通过运动每分钟脉搏跳动最高达到多少次,以及他如何为达到这个指标安排活动。了解了老师的想法你们可以更好地按老师的要求参加活动。 2、阅读课本P99“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设计并完成一项实验活动,测量你在不同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制成统计表。 课后反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完整打印版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十单元(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