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问题与对策
摘要:30多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历经环境整治、生态示范、生态环境综合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4个发展阶段并取得丰硕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表面轻内涵、标准僵化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着3大重要转型:一是由以往的生态环境建设转向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在内的全面的、系统性的生态文明建设;二是从单纯注重资金投入和硬件设施建设转向更加注重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建设,强调要通过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生态环境建设由重城市轻农村转向城乡并重、城乡一体、城乡联动。在这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多方面着手系统有序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问题;对策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和实现“人—自然—经济—社会”整体生态系统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所取得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社会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文化观和文明观,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所要建立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
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于2007年,但其最初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则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78年生态环境问题列入国家科技发展长远计划,1984年“保护环境”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4年中国通过《中国21 世纪议程》在全世界第一个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纵观中国30多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环境整治、生态示范、生态环境综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4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一)环境整治阶段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从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入手的。1984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8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发布《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决定》,指出“城市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仅“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围绕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噪声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置和绿化建设5个方面展开,并被作为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纳入到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之中。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生态建设实践是以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为核心的,其主要特点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以往的理论探索和定性管理进入到实际行动和定量管理阶段。生态环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问题与对策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