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的教育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层次。人的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表现和确立,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依据发展性教学理论
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发展。
(四)、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1、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遵循学科的基本规律,以三台六步模式为基础,以整体结构的意识把课堂进行重组,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开展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内化提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教育智慧。
在“三台六步”课堂模式实践中,各课题组成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寻找有效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教师的发展增强内涵积淀,提升育人价值。
3、建立新的教与学常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①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人生态度。②目标意识和良好的行为常规。③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和能力。④积极质疑、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⑤主动探究、激发创造潜能。⑥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⑦搜集整理学习资料的能力. ⑧合作交往能力及团队意识. ⑨自我反思、自我矫正的自我发展能力。⑩张扬个性,放飞梦想。
—6—
4、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①学生学习常规有哪些,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②学习时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教给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方法。 ③寻找自学与课堂交流研讨的最佳结合点。 ④学生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运用。
⑤课堂上的教与学,怎样更好的体现以生为本、以师为导。
五、课题的研究原则
1、层次性原则。围绕“农村初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课题,各教研组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研究内容,构建一个“金字塔”式课题研究体系。按照“课题引路,实验为本,整体提高”的原则分层次、有目标地开展课题实验,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2、实效性原则。要求课题研究规范科学,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均与实验课题相结合,实行“个人反思——集体研讨——研究小结”的反馈机制,突出过程性实验,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3、合作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加强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整体推进的目的。
4、创造性原则。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应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积极探讨适合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解决课题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操作程序 (一)、实验对象
该实验的周期为一年(2014年2月━━2014年12月),学校科研领导小组认为,本年度春期的七年级到秋期要升入八年级,八年级到秋期要升入九年级,九年级到春期就毕业离校了。因此,二月中旬开始的实验必须放在春期的八年级进行。实验前对八年级四个班的学生综合素质从两个维度进行综合跟踪。①听各班任课教师介绍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水平。②查阅前三个学期各次语文、数学期中考试中成绩。综合比较后,确定将比较人数不相上下,男女生比例大体相等,学生的基本情况差别不大,任课教师的水平、能力、经验和工作态度相差无几的八(1)班和八(3)班作为被试对象,八(1)班为实验班,八(3)班为对照班。(为了规避无关变量的影响,对照班暗设。)需要说明的是:八(1)班秋期升入九年级时为九(1)班,八(3)班秋期升
—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村初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