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但效果较好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26.( C ) 是在社会比较探讨个人所得的贡献与他所得到的奖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 A.期望理论 B.目标设置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27. ( D )下列关于态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态度是个体的一种内心体验,是行为的准备状态 B.态度是心理过程转换为行为过程的必经环节 C.态度是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性组成的 D.态度一定与特定的行为相联系
28.( C )决策有效性的公式为ED=Q×A其中的Q、A各代表的内容是 、 。 A.决策的有效性、决策质量
B.决策的有效性、执行决策的认可水平 C.决策质量、执行决策的认可水平 D.决策依据、决策质量
29.( B )人际关系的三个心理阶段分别是 、 、 。 A.接近阶段、印象阶段、亲密阶段 B.印象阶段、接近阶段、亲密阶段 C.了解阶段、亲密阶段、接近阶段 D.了解阶段、接近阶段、亲密阶段
30( D )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沟通,包括群体内部非同一组织层的单位或个 共6页,第6页
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不同群体的非同一组织层次之间的沟通。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平行沟通
D..斜向沟通
二、改错题
1.人们的态度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F)
2. 群体风气也就是群体的“个性”,是一个群体有别于另一个群体的特点。(T) 3. 群体规范就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细则,或是约定俗成的把每个成员的行为所规范。(F) 4. 态度的测量主要包括量表法、自由反应法、规范分析法、行为观察法和生理反应法。(F)
5. 搞好了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就能提高群体的工作效率。(F)
6. 平行沟通就是指横向联系,即群体内部平行组织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和群体之间的交流。(T)
7. 在工作中,双向沟通总是比单向沟通好。(F)
8. 实验结果表明:要提高信息沟通的速度和正确性,宜采用环式网络模式。(F) 9. 群体凝聚力=成员之间互相选择的数量/群体中可能相互选择的总数目,这个公式是对的。(T)
10. 组织结构的设计要受到组织的规模、战略、环境、经济、技术和权力控制等因素的影响。(F)
11. 管理者就是领导者,领导者等同于管理者。(F) 12. 领导的作用不一定要在群体中才得以体现。(F)
13. 非正式沟通网络模式包括单串式、Y式、饶舌式和偶然式。(F) 14. 心理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态度障碍、情感障碍和个性障碍。(F) 15. 环式和全通道式网络模式在分配角色时最难。(T) 16. 领导是一门艺术,一种行为和一种活动。(T)
17. 组织构成的无形要素,是指组织构成的道义及精神的条件。(T) 18. 在管理方格图理论中,各种领导行为并无好坏之分。(F)
共6页,第7页
19. 智能结构是直接影响领导者决策水平与管理效能的重要条件。(T)
20. 在当今社会的领导集中的年龄结构中,“老、中、青”的“老”已成为可忽略的部分。(F)
三、 名词解释(5×3=15)
1.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
象 ,个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2、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管理主体形式管理职能,经过设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组织内外环境变化,是组织结构变化的决定性条件。
3、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 。
4、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它是在人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过 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关系,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具体状态。 5、心理压力:简称压力,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6、能力:能力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个体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7、群体士气:指员工对群体的认同感和满意感,愿意为达到群体的目标奋斗的精神状态。士气是群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8、领导:领导一定要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领导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领导的目的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
9、激励: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指通过管理工作创造一定的条件,激发起管理者实现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的精神。激励的方式有: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两种。
10、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常是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正式规定的。 四、简答题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共6页,第8页
答: (1)课题的选择、 (2)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建立假设、 (3)调查和实验的设计、(4)研究的取样、 (5)数据的收集、 (6)数据的统计分析、 (7)做出结论 2、测量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1) 、量表法 2) 、自由反应法 3) 、行为观察法 4) 、生理反应法 3、激励理论的体系包括哪些部分?
答: (1)行为主义激励理论,最早的激励理论以华生为代表,它的基本原则是“刺激-反应”模式。(2)认知学派激励论,认知学派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容型的激励理论和过程型的激励理论 (3)综合激励理论,该理论是综合运用多种激励理论来探讨复杂的激励问题的尝试。 4、心理压力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心理压力的积极作用: (1)保持一定压力,才能集中精力、发挥潜力做好工作; (2)适度的压力,能更好地调动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3)适当的压力,使体内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调动更多的能量来应付当前问题。 2》心理压力的消极作用: (1)压力过大,会抑制人的行为,使要工作效率更低; (2)持续的、超强 度的压力,对身体特别有害。 5 群体凝聚力和生产效率的关系是什么?
答: (1)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并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凝聚力高,群体的生产效率可能高也可能 会降低,这主要是因为会受到群体规范的性质和水平,即组织共同所制定的生产指标的性质和数量的影 响。在一个凝聚力强的组织里,成员的行为高度一致,个人有较强服从组织规范的倾向,如果这个群体 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则凝聚力与生产率成负相关,生产率越低,反之,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 则二者成正相关,生产率越高。 6、组织变革的过程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 (1)分析与确定问题; (2)组织诊断; (3)计划并执行变革方案; (4)对变革作效果评估。
7、管理机制有效的条件有哪些?
答:管理机制有效性条件:(1)、参与约束;(2)、激励相容;(3)、信任;(4) 、绩效评估 8、管理机制缺乏绩效评估会产生哪些严重后果?
答:(1)、逆向选择,人力资源逆向选择产生的消极后果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缺乏公平感,士气低落,人员成本费用高,产出效益低; (2)道德风险,人力资源道德风险行为对公司利 润肯定会产生消极影响,有时还会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
共6页,第9页
9 群体沟通的一般模式包括哪几部分? 10、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答: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2)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3)实践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4)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五、论述题(2×10=20)
1. 请谈谈公平理论的要点及在管理中的应用?
答: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不公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 到公平更为密切。员工对报酬的满足程度是一个社会比较的过程,一个人对自己的报酬是否感到满意, 不仅受到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每个人都需要保护分配上的公平感, 只有产生公平感时,才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
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1) .要求公平是任何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管理者在各方面的工作中是否能做到公 平合理,消除员工不公平感,既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能否保持企业安定、人际关 系良好、员工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 (2) .人们的心理普遍有寻求公平的需要,因此在管理中应该采取一些方法尽可能地做到公平。并 重点发挥群众的作用。
2、请阐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要点,并谈谈如何在具体的领导和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
答: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把领导行为四象限模式与“不成熟—成熟”理论结合起来,创立了三维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不能仅仅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来划分领导类型,而应把下属的成 熟度结合起来考虑,即应把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下属的成熟程度联系起来考虑。 “高工作与高关系”的 领导方式并不一定都有效,而“低工作与低关系”的领导方式也并不一定都无效,问题的关键在于下属 的成熟程度。如果把领导方式分为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际关系为中心这两种领导类型,则有效的领导方 式应随着下属的逐渐成熟,而不断调整工作型和人际关系型这两种领导方式的比例,这样才能成为有效 的领导者。
3、请谈谈期望理论的要点及在管理中的应用?
答:该理论认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也就是说激励的程度取决于该行动所能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全部预期
共6页,第10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模拟试题F(包含答案)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学试卷(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