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影 的嗜菌斑都位于近乎同一平面,因而大小一致、边缘清晰且无重叠现象;又因上层培养基中琼脂较稀,故可形成形 态较大、特征较明显以及便于观察和计数的嗜菌斑。 8.何谓一步生长曲线?它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答:一步生长曲线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细菌细胞至细菌细胞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最短时间。又可分为隐 晦期和胞内累积期。裂解期从被感染的第一个细胞裂解至最后一个细胞裂解完毕所经历的时间。平稳期指被感染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数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裂解量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
9.什么是溶源菌,它有何特点?如何检验出溶源菌?
答:①一类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迅速裂解的宿主细胞。②溶源性的特点:a自发裂解 ③将少量溶源菌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性菌(遇溶源菌裂解后所释放的温和噬菌体的大肠杆菌)相混合,然后与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倒一个平板,经培养后溶源菌就一一长出菌落。由于溶源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引起自发裂解,其释放的噬菌体可不断侵染溶源菌周围 的指示菌菌苔,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的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围着的这种特殊溶源菌。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天然培养基: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 (培养多种细胞 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的麦芽汁培养基)
2.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细菌)这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天然培养基,其中的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无机盐。 3.组合(合成)培养基: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
6
Dp影 (链霉菌:高氏一号培养基即淀粉硝酸盐培养基,真菌:察氏培养基即蔗糖硝酸盐培养基) 4.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DA):(真菌)马铃薯是碳源又是氮源,蔗糖纯粹是碳源,琼脂即使氮源又是固化剂,另外马铃薯还提供一些维生素及无机盐。 5.试述通过基团转移运送营养物质的机制。
答:定义: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会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主要用于运送各种糖类、核苷酸、丁酸、腺嘌呤等物质,特点是每输入一份子葡萄糖分子就需要消耗一个ATP的能量。机制:在大肠杆菌中,主要靠磷酸转移酶系统(PTS)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己糖磷酸转移酶系统。(1)热稳载体蛋白(HPr)的激活: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基团通过酶I的作用把HPr激活;(2)糖经磷酸化而进入细胞内:膜外环境中的糖分子先与细胞膜外表面上的底物特异蛋白—酶IIc结合,接着糖分子被由P~HPr→酶IIa→酶IIb逐级传递来的磷酸基团激活,最后通过酶IIc再把这一磷酸糖释放到细胞质中。 6.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实例并分析其中为何有选择性功能。
答: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 7.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以EMB为例分析其中为何有鉴别性功能。
答: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EMB) :最常见的鉴别性培养基。其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在低酸度时, 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 因此试样中的多种肠道细菌会在 EMB 培养基上产生 易于用肉眼识别的多种特征菌落,尤其是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搪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 H+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所以菌落染上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
7
Dp影 属闪光。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存在于生物体内,由酶促方式形成或非酶促方式形成。
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中的金属酶。能催化生物体内超氧自由基(O-2)发生歧化反应,是机体内O-2的天然消除剂。从而清除O-2,在生物体的自我保护系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免疫系统中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超氧化物歧化酶学说:(P162)
4.利用加压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易招致哪些不利影响?如何防止?
答:可能使培养基内不耐热的物质受到破坏,如使糖类形成氨基糖、焦糖,还可能使磷酸盐、碳酸盐与某些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复合物而生成沉淀;(生产上可以把糖类物质用连消的方法,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生成。培养基中加入螯合剂,可以减少沉淀的生成);也可以采用在较低温度(115℃ 即 0.7kg/cm2 或 10 磅/英寸)下维持35min的方法。 5.试以磺胺以及其增效剂TMF为例,说明这类化学治疗剂的作用机制。
答: 答: 磺胺会抑制 2-氨-4-羟-7, 8-二氢蝶啶酰焦磷酸与 PABA 的缩合反应。 这是由于磺胺是 PABA 的结构类似物,可与它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使某些磺胺分子与 2-氨-4-羟-7,8-二氢蝶啶酰焦 磷酸缩合,形成一个 2-氨-4-羟-7,8-二氢蝶酸的类似物。 这样就使那些能利用二氢蝶啶和 PABA 合成叶酸的细菌无法合成叶酸,于是生长受到抑制。另外,TMF 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 氢叶酸无法还原成四氢叶酸。这样,TMF 就增强了磺胺的抑制效果。在细菌合成四氢叶酸过程 中,磺胺与 TMF 的双重阻断在防治有关细菌性传染病中,起一个“双重保险”的作用。
6.什么是生长曲线?典型的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有何特点,遇到何种问
8
Dp影 题,如何解决?
答: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延滞期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 ②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许多可形成丝状 ③细胞内 RNA 尤其是 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 ④合成代谢十分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速,易产生各种诱导酶; ⑤对外界不良条件 NaCl 浓度、温度和抗生素等理、化因素反应敏感。缩短方法:①以稳定期的种子接种②采用较大的接种量③接种到营养丰富的天然培养基④选择损伤度小的种子。
指数期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 R 最大,因而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代时(G)或原生质增 加一倍所需的倍增时间最短;②细胞进行平衡生长,故菌体内各种成分最为均匀;③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应用:是用作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也是发酵工业中用作种子的最佳材料,革兰氏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
稳定期的特点: ①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0, 即处于新繁殖的细胞数与衰亡的细胞数相等, 或正生长与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之中。②开始合成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③细胞开始贮存糖 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贮藏物;④多数芽孢杆菌在稳定期开始形成芽孢。稳定期到来的原因:①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②营养物的比例失调,例如 C/N 比 值不合适; ③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如酸、醇、毒素、H2O2等代谢产物都对自身生长有抑制作用;④pH、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
衰亡期特点:①R为负值,群体呈现负生长状态;②细胞形态发生多形化,一些微生物
有自溶现象;③有的微生物进一步合成或释放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④芽孢杆菌释放芽孢 7.灭菌和消毒的区别。
答:①两者要求达到的处理水平不同。消毒只要求杀灭或/和清除致病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不再能引起人发病。灭菌不仅要求杀灭或/和清除致病微生物,还要求将所有微生物全
9
Dp影 部杀灭或/和清除掉,包括非致病微生物。 总之,消毒只要求场所与物品达到无害化水平,而灭菌则要求达到没有一个活菌存在。②两者选用的处理方法不同。灭菌与消毒相比,要求更高,处理更难。灭菌必须选用能杀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细菌芽孢)的物理方法或化学灭菌剂,而消毒只需选用具有一定杀菌效力的物理方法、化学消毒剂或生物消毒剂。将灭菌的处理方法用于消毒不仅是杀鸡用牛刀没有必要,而且还会产生本来可以不发生的副作用;而如果将消毒的处理方法用于灭菌,将会导致灭菌失败。③应用的场所与处理的物品也不同。灭菌主要用于处理医院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诊疗用品和需要灭菌的工业产品,消毒用于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所的物品,也用于医院中一般场所与物品的处理。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基因突变:简称突变,是变异的一类,泛指细胞内(或病毒体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
2.营养缺陷型:野生型的菌株经过诱变剂处理以后,由于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这类突变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 3.回复突变: 突变体(mutant)经过第二次突变又完全地或部分地恢复为原来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完全恢复是由于突变的碱基顺序经第二次突变后又变为原来的碱基顺序,故亦称真正的回复突变.部分恢复是由于第二次突变发生在另一部位上,其结果是部分恢复原来的表现型。亦称为第二位点突变(second site mutation)或基因内校正(intragenic suppression)。
4.点突变:点突变,也称作单碱基替换(single base substitution),指由单个碱基改变发生的突变。
5.诱变剂:凡是能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突然或根本的改变,使其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达到自然水平以上的物质,统称为诱变剂。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