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自考生物化学03179最新版-单项选择题(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5.2.以下属于单糖的是(C)A.蔗糖B.乳糖C.果糖D.麦芽糖

5.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葡萄糖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最主要供能物质B.五碳糖的吸收比六碳糖要快C.小肠是机体单糖吸收的主要场所D.葡萄糖的吸收是一个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

5.4.正常人安静空腹时血糖浓度为(C)A.2.4~4.4mmol/L;B.4.4~6.4mol/L;C.3.9~6.1mmol/L;D.3.9~7.1mol/L;

5.5.低血糖和高血糖人群清晨安静空腹时血糖分别低于和高于的浓度值为(D)A.3.9mmol/L和6.1mmol/L;B.3.3mmol/L和6.1mmol/L;C.3.9mmol/L和7.0mmol/L;D.3.3mmol/L和7.1mmol/L; 5.6.以下关于血糖与疾病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A.所有尿糖病人的血糖浓度相对正常人要高B.肝功能低下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低血糖C.“巨人症”病人可能会出现高血糖D.空腹情况下过度运动也会出现低血糖 5.7.葡萄糖激酶是已糖激酶的4种同工酶中的(D)A.同工酶IB.同工酶ⅡC.同工酶ⅢD.同工酶Ⅳ 5.8.由1分子葡萄糖开始,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最终得到的ATF’数目为(B)A.1分子B.2分子C.3分子D.4分子

5.9.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C)A.琥珀酸脱氢酶B.葡萄糖激酶C.柠檬酸合成酶D.丙酮酸脱氢酶 5.10.三羧酸循环中,作为辅酶出现次数最多的分子是(A)A.NAD+;B.FAD;C.FMN;D.NADP+

5.11.由1分子葡萄糖开始,葡萄糖的有氧氧化最终得到的ATP数目为(A)A.36~38分子B.37~39分子C.12分子D.34分子

5.12.葡萄糖无氧酵解的限速酶是(B)A.葡萄糖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C.磷酸化酶D.丙酮酸脱氢酶 5.13.葡萄糖的磷酸戊糖途径中最重要的辅酶分子为(D)A.NAD+;B.FAD;C.FMN;D.NADP+

5.14.葡萄糖的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是(C)A.葡萄糖激酶B.乳酸脱氢酶C.6一磷酸葡萄糖脱氢酶D.丙酮酸脱氢酶

5.15.蚕豆病病人先天性缺乏的重要酶是(C)A.葡萄糖激酶B.乳酸脱氢酶C.6一磷酸葡萄糖脱氢酶D.丙酮酸脱氢酶

5.16.糖原合成中,葡萄糖活化形式的生成需要消耗(C)A.ATP;B.ADP;C.UTP;D.UDP 5.17.糖原合成的限速酶是(A)A.糖原合成酶B.磷酸化酶C.己糖激酶D.葡萄糖一6一磷酸酶

5.1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肝糖原分解过程是糖原合成过程的逆向反应B,糖异生作用只能在肝脏中进行C.糖异生作用都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D.肝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磷酸化酶

5.19.能沟通联系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的重要代谢中间产物是(A)A.乙酰辅酶AB.丙酮酸C.α-酮戊二酸D.3一磷酸甘油醛

5.20.关于物质代谢的说法错误的是(D)A.合成代谢是由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大分子化合物B.蛋白质分解生成氨基酸属于分解代谢C.合成代谢的同时往往伴随ATP々消耗D.分解代谢的同时ATP中的化学能被释放 5.21.分泌异常导致糖尿病发生的激素是(A)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肾上腺素D.甲状腺素 5.22.糖的无氧酵解进行的部位是(A)A.细胞质B.线粒体C.核蛋白体D.细胞膜 5.23.糖原合成进行的部位是(A)A.细胞质B.线粒体C.核蛋白体D.细胞膜

5.24.有关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C)A.糖原是空腹时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B.食物中的各种糖类必需水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C.五碳糖在体内的生成是由多糖直接水解得到D.乳糖属于多糖 5.25.组成淀粉的单糖是(B)A.麦芽糖B.葡萄糖C.半乳糖D.果糖

5.26.平时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是(C)A.胰岛素B.肾上腺素C.胰高血糖素D.生长激素 5.27.维持血糖浓度恒定的主要器官是(A)A.肝脏B.肾脏C.脑垂体D.甲状腺

5.28.在糖耐量测定中,正常人在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恢复正常需要的时间约为(B)A.1h;B.2h;C.3h;D.4h

5.29.人体内物质代谢的中心是(D)A.脂类代谢B.蛋白质代谢C.核酸代谢D.糖代谢 5.30.磷酸果糖激酶的别构抑制剂是(C)A.AMP;B.ADP;C.ATP;D.GTP

5.31.糖的无氧酵解途径的四个阶段中,产能的阶段是(C)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5.32.体内糖分解供能的主要途径是(B)A.无氧酵解B.有氧氧化C.磷酸戊糖D.β-氧化 5.33.以乙酰辅酶A为代谢活性形式的物质是(A)A.乙酸B.乙酰胺C.甘氨酸D.碳酸

5.34.通过三羧酸循环,真正被分解掉的物质是(B)A.柠檬酸B.乙酰辅酶AC.草酰乙酸D.丙酮酸 5.35.不参与丙酮酸脱氢酶系的维生素是(D)A.泛酸B.PP;C.B2;D.生物素

5.36.体内血糖的代谢去路不包括(D)A.转变为糖原B.转变为脂肪C.转变为核糖D.转变为色氨酸 5.37.体内产生NADPH+H+的糖代谢途径是(D)A.无氧酵解B.有氧氧化C.糖异生D.磷酸戊糖途径 5.38.磷酸化酶催化糖原分解的直接产物是(A)A.卜磷酸葡萄糖B.6一磷酸葡萄糖C.6一磷酸果糖D.葡萄糖

5.39.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途径中脱氢的次数是(C)A.2;B.3;C.4;D.5 5.40.具降血糖作用的激素是(A)A.胰岛素B.肾上腺素C.生长激素D.胰高血糖素

5.41.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血糖,是因为肌肉中缺乏(B)A.糖原磷酸化酶B.葡萄糖6一磷酸酶C.葡萄糖激酶D.糖原合成酶

5.42.三羧酸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步骤是(B)A.柠檬酸→α酮戊二酸B.琥珀酰CoA→琥珀酸C.琥珀酸→延胡索酸D.苹果酸→草酰乙酸

5.43.生理情况下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A)A.葡萄糖氧化分解B.脂肪酸氧化分解C.氨基酸氧化分解D.核苷酸氧化分解

5.44.磷酸戊糖途径在细胞中进行的部位是(B)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内质网

5.45.糖无氧酵解中,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直接供氢体是(B)A.H2;B.NADH+H+;C.NADPH+H+;D.FADH2 5.46.下述关于糖无氧酵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在胞质中进行B.能为组织提供应激状态下所需的ATP;C.肿瘤细胞中糖无氧酵解减弱D.产物为乳酸

5.47.三羧酸循环中不含有的代谢中间物质是(B)A.柠檬酸B.丙酮酸C.α-酮戊二酸D.琥珀酸 5.48.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D)A.苹果酸→草酰乙酸B.柠檬酸→异柠檬酸C.α-酮戊二酸→琥珀酰辅酶AD.琥珀酰辅酶A→琥珀酸

5.49.糖耐量实验用于(C)A.高血脂症早期诊断B.高胆固醇血症早期诊断C.轻型糖尿病早期诊断D.冠心病早期诊断

5.50.糖原合成中,葡萄糖的活化需要(D)A.ATP;B.CTP;C.GTP;D.UTP

5.51.糖的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是(A)A.6一磷酸葡萄糖脱氢酶B.丙酮酸羧化酶C.葡萄糖6一磷酸酶D.己糖激酶

5.52.在糖的有氧氧化途径中,直接进入三羧酸循环中氧化的物质是(D)A.乳酸B.丙酮酸C.甘油D.乙酰辅酶A

5.53.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B)A.2.4~3.2mmol/L;B.3.9~6.1mmol/L;C.6.5~7.1mmol/L;D.7.9~10.1mmol/L

6.1.正常男性体内脂肪的含量约占体重的比例为(B)A.5%~10%;B.10%--20%;C.20%~25%;D.25%~30%

6.2.人体内的脂肪酸大多数碳链长度为(C)A.4~6个碳B.8~14个碳C.16~18个碳D.20个碳以上 6.3.以下属于饱和脂肪酸的是(A)A.花生酸B.油酸C.亚油酸D.花生四烯酸

6.4.保健品常常含有的DHA指的是(D)A.亚麻酸B.廿碳五烯酸C.廿二碳五烯酸D.廿二碳六烯酸 6.5.以下属于营养必需脂肪酸的是(D)A.软脂酸B.硬脂酸C.油酸D。亚油酸

6.6.以下不符合脂类的消化吸收特点的是(C)A.脂类的消化需要乳化B.脂类的水解一般不完全C.脂类主要消化的部位在十二指肠上部D.甘油三酯首先在肝脏合成

6.7.胆汁酸盐对于脂类的代谢的作用是(C)A.水解B.促进吸收C.乳化D.促进合成

6.8.脂肪细胞水解甘油三酯的反应中的限速酶是(B)A.辅脂酶B.甘油三酯脂肪酶C.磷脂酶D.胰脂肪酶 6.9.肝中酮体生成的关键酶是(A)A.HMG-CoA合成酶B.HMG-CoA裂解酶C.β-羟丁酸脱氢酶D.丙酮酸脱氢酶

6.10.能被脑组织在饥饿情况下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是(D)A.葡萄糖B.脂肪酸C.蛋白质D.酮体 6.11.酮症酸中毒严重的病人呼吸道中可以嗅到的被排出的物质是(C)A.乙酰乙酸B.β-羟丁酸C.丙酮D.乙酸

6.12.脂肪酸合成反应的限速酶是(A)A.乙酰辅酶A羧化酶B.甘油激酶C.甘油三酯脂肪酶D.HMG-CoA合成酶

6.13.阿司匹林能够预防老年人血栓的形成是因为它能(D)A.抗花生四烯酸的生成B.抗白三烯的生成C.抗前列腺素的生成D.抗凝血嗯烷的生成

6.14.调节脂肪合成的主要激素是(A)A.胰岛素B.肾上腺素C.生长激素D.糖皮质激素

6.15.被毒蛇咬伤后会引起溶血是因为毒蛇唾液中含有(A)A.磷脂酶AB.磷脂酶BC.磷脂酶CD.磷脂酶D 6.16.能够把胆碱从磷脂分子上水解下来的酶是(D)A.磷脂酶A;B.磷脂酶B;C.磷脂酶C;D.磷脂酶D 6.17.参与胆碱或乙醇胺的活化的分子是(A)A.ATP;B.CTP;C.UTP;D.GTP

6.18.单位组织重量中胆固醇含量最高的是(B)A.神经组织B.肾上腺C.大脑D.骨骼肌

6.19.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C)A.HMG-CoA合成酶B.HMG-CoA裂解酶C.HMG-CoA原酶D.HMG-CoA氧化酶

6.20.可以促进胆固醇生物合成作用的激素是(A)A.胰岛素B.肾上腺皮质激素C.甲状腺素D.胰高血糖素 6.21.生成部位在血浆中的血浆脂蛋白是(C)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

6.22.正常人空腹时血脂含量最高的成分是(C)A.甘油三酯B.游离胆固醇C.总胆固醇D.游离脂肪酸 6.23.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时血中含量升高的主要血浆脂蛋白是(C)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

6.24.胆固醇酯的英文缩写是(C)A.TG;B.PL;C.CE;D.GL

6.25.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是(C)A.蛋白质B.糖原C.储存脂D.固定脂

6.26.人体组织脂类中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约为(D)A.1:1;B.1:2;C.2:3;D.3:2 6.27.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是(D)A.月桂酸B.软脂酸C.硬脂酸D.油酸

6.28.细胞膜的脂类双分子层结构中,胆固醇约占(A)A.20%B.30%C.70%D.80%

6.29.脂肪酸在体内基本的氧化分解的方式是(B)A.β-氧化B.β-氧化C.γ-氧化D.ω-氧化 6.30.不是通过直接氧化分解脂肪酸来获得能量的组织是(C)A.肌肉组织B.肝脏、C.脑组织D.脂肪组织 6.31.脂肪酰辅酶A脱氢酶的辅酶是(A)A.FAD;B.FMN;C.NAD+;D.NAD+ 6.32.β-羟脂肪酰辅酶A脱氢酶的辅酶是(C)A.FAD;B.FMN;C.NAD+;D.NADP+

6.33.一分子软脂酸在体内彻底β-氧化分解可净增加ATP的数目为(C)A.36;B.38;C.129;D.131 6.34.体内脂肪酸氧化分解最不活跃的组织是(A)A.神经组织B.心肌C.肝脏D.骨骼肌

6.35.正常成人正常情况下血浆中酮体的含量约为(B)A.0.Ol~O.1mmol/L;B.0.03~O.5mmol/L;C.O.05--0.2mmol/L;D.O.08~O.3mmol/L

6.36.甘油氧化分解后得以进入糖代谢途径时的产物为(B)A.β-磷酸甘油B.磷酸二羟丙酮C.丙酮酸D.甘油醛

6.37.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辅基是(C)A.FAD;B.FMN;C.生物素;D.TPP 6.38.磷脂酰胆碱又被称为(A)A.卵磷脂B.脑磷脂C.心磷脂D.大豆磷脂

6.39.人体内胆固醇的总含量为(B)A.1mg/kg体重B.2mg/kg体重C.20mg/kg体重D.100mg/kg体重

6.40.正常成人空腹情况下,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脂蛋白为(C)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

6.41.转运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脂蛋白是(C)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

6.42.能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是(A)A.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

6.43.酮体不包括(B)A.丙酮B.丙酮酸C.β-羟丁酸D.乙酰乙酸

6.44.胆固醇生物合成的直接原料是(A)A.乙酰辅酶A;B.乙酰乙酰辅酶A;C.丙二酸单酰辅酶A;D.脂肪酰辅酶A

6.45.脂肪肝患者肝中堆积的主要脂类物质是(B)A.磷脂B.甘油三酯C.胆固醇酯D.胆固醇

6.46.有关LD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由VLDL转变而来B.是运输肝中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C.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关D.由CM直接转化而成

6.47.B氧化时,脂肪酸必须先生成脂肪酰CoA,接下来协助其进入线粒体的因子是(B)A.ATPB.肉毒碱C.辅酶A;D.NADPH

6.48.体内胆固醇的主要排泄途径为(C)A.转变为类固醇激素B.转化为维生素D2;C.转变成胆汁酸盐D.分解成乙酰CoA代谢

6.49.体内的可变脂是指(A)A.甘油三酯B.磷脂C.糖脂D.胆固醇脂

6.50.能激活脂蛋白脂肪酶的载脂蛋白(Apo)是(D)A.ApoAI;B..ApoAII;C.ApoCI;D.ApoCII 6.51.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类脂的物质是(A)A.甘油三酯B.磷脂C.糖脂D.胆固醇脂

6.52.激素敏感的脂肪酶是指(B)A.肝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脂肪酶B.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脂肪酶C.血浆中的脂蛋白脂肪酶D.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

6.53.与血浆中的脂类结合的蛋白质是(A)A.载脂蛋白B.血红蛋白C.纤维蛋白原D.球蛋白

6.54.体内酮体合成的原料乙酰辅酶A主要来自(C)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糖原的氧化分解C.脂肪酸的氧化分解D.氨基酸的氧化分解

6.55.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坏死是由于消化液反流入胰腺激活(A)A.磷酸酯酶A;B.磷酸酯酶B;C.磷酸酯酶C;D.磷酸酯酶D

6.56.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C)A.HMG—CoA合成酶;B.HMG—CoA裂解酶;C.HMG—CoA还原酶;D.乙酰CoA硫解酶

6.57.下列物质中,在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中,不参加脂肪酸活化的是(A)A.肉毒碱B.辅酶AC.ATP;D.脂肪酰辅酶A合成酶

6.58.甘油三酯含量最高的脂蛋白是(A)A.CM;B.VLDL;C.LDL;D.HDL 6.59.血脂中含量最少的脂类是(A)A.脂肪酸B.胆固醇C.磷脂D.甘油三酯

6.60.酮体合成的原料是(B)A.乙酰乙酸;B.乙酰辅酶A;C.乙酰乙酰辅酶A;D.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7.1.乳酸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丙酮酸的反应属于生物氧化中的(A)A.脱氢反应B.失电子反应C.加氧反应D.需氧反应

7.2.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指细胞色素(D)A.P450;B.a3;C.b;D.aa3

7.3.可根据在340nm处的吸收值来判断生成量的辅酶是(A)A.NADH;B.FMN;C.FAD;D.CoQ 7.4.泛醌指的是(C)A.辅酶I;B.辅酶Ⅱ;C.辅酶Q;D.FMN 7.5.存在于内质网上的细胞色素是(D)A.a;B.a3;C.b;D.b5

7.6.CO能引起中毒是因为它能作用于(B)A.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B.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C.细胞色素b;D.细胞色素c

7.7.线粒体中不同底物氧化呼吸链的汇合点是(C)A.辅酶I;B.铁硫蛋白C.辅酶Q;D.细胞色素c 7.8.β-羟丁酸氧化呼吸链的起始氢受体是(A)A.NAD+;B.FAD;C.铁硫蛋白D.FMN

7.9.甲亢病人基础代谢率增高,其中甲状腺素起的作用是(C)A.加速ATP的分解B.加速ATP的合成C.加速ATP的合成与分解D.降低ATP的分解

7.10.能阻断呼吸链中电子从FMN向泛醌传递的物质是(D)A.抗霉素A;B.CO;C.氰化物D.鱼藤酮 7.11.糖原、磷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直接供能物质分别是(B)A.UTP,GTP,CTP;B.UTP,CTP,GTP;C.GTP,UTP,CTP;D.CTP,GTP,UTP

7.12.以下不属于需氧脱氢酶的是(C)A.L-氨基酸氧化酶B.D-氨基酸氧化酶C.乳酸脱氢酶D.黄嘌呤氧化酶

7.13.关于H2O2的生理作用说法错误的是(B)A.能杀死侵入人体的细菌B.能保护线粒体的功能C.会导致红细胞溶解D.可以参与甲状腺素生成的过程

7.14.以下关于自由基说法错误的是(C)A.正常人每天体内也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B.自由基是强氧化剂,会对组织造成损伤C.自由基的对机体的作用都是有害作用D.自由基能够使DNA结构突变或断裂 7.15.苹果酸生成丙酮酸并产生CO2的反应属于(D)A.α-直接脱羧B.β-直接脱羧C.α-氧化脱羧D.β-氧化脱羧

7.16.电子传递链中唯一不与蛋白质紧密结合的电子传递体是(C)A.NAD+;B.FMN;C.泛醌;D.FAD 7.17.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A.ATP;B.CTP;C.GTP;D.UTP 7.18.体内生物氧化最重要的场所是(C)A.细胞质B.细胞核C.线粒体D.叶绿体

7.19.呼吸链中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所处的部位主要是(D)A.细胞外膜B.细胞内膜C.线粒体外膜D.线粒体内膜

7.20.生理情况下,NAD+分子中烟酰胺的吡啶氮的化合价为(C)A.三价B.四价C.五价D.二价

7.21.以FMN为辅酶的酶是(A)A.NADH脱氢酶B.琥珀酸脱氢酶C.脂酰CoA脱氢酶D.α-磷酸甘油脱氢酶

7.22.铁硫蛋白活性部位含有(D)A.一个硫原子和一个铁原子B.二个硫原子和一个铁原子C.一个硫原子和二个铁原子D.二个硫原子和二个铁原子

7.23.有关铁硫蛋白说法错误的是(A)A.铁硫蛋白属于递氢体B.氧化状态时,两个铁离子都是3价的C.还原状态时,只有一个铁离子是2价的D.它往往与其它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结合成复合物而存在 7.24.与线粒体内膜结合不紧密的是细胞色素(D)A.a;B.a3;C.b;D.c

7.25.氰化物中毒的原因是CN-结合了(B)A.细胞色素a中的铁离子B.细胞色素a3中的铁离子C.细胞色素a中的铜离子D.细胞色素a3中的铜离子

7.26.电子传递链中,最后将电子传递给氧的是(C)A.细胞色素b;B.细胞色素c;C.细胞色素aa3;D.辅酶Q

7.27.具有合成和水解ATP作用的酶是(A)A.ATP合酶B.腺苷酸环化酶C.乳酸脱氢酶D.琥珀酸脱氢酶 7.28.肌肉和脑中高能磷酸键的储存形式是(D)A.酮体B.ATP;C.乙酰辅酶A;D.磷酸肌酸 7.29.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辅基是(D)A.FAD;B.FMN;C.生物素D.血红素

7.30.体内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是(D)A.GTP+ADP→GDP+ATP;B.CTP+ADP→CDP+ATP;C.底物水平磷酸化D.氧化磷酸化

7.31.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为(D)A.c→b1→c1→aa3→O2;B.c→c1→b→aa3→O2;C.c1→c→b→aa3→O2;D.b→c1→c→aa3→O2

7.32.脱下一对氢经呼吸链传递后的P/O等于2的物质是(B)A.β-羟丁酸B.琥珀酸C.苹果酸D.谷氨酸

7.33.体内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之一是(B)A.FAD→CoQ;B.Cyt_b→Cyt_c;C.Cyt_c→Cyt_aa3;D.NADH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自考生物化学03179最新版-单项选择题(2)在线全文阅读。

自考生物化学03179最新版-单项选择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737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