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了进一步巩固北碚区国家级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实验成果,为建设重庆市基础教育高地做小做细做实教学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规范学校课程管理
(一) 强化课程领导能力,有效实施课程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突出课程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学校必须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彰显学校特色实施课程管理,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强化课程管理。以学校或镇成立课程领导委员会,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教导(教科)主任和骨干教师为成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和家长代表参加,定期召开会议,设计、开发、研究、实施与监管课程的实施。
2.注重过程实施。一是建立学校课程管理和常态研究机制,每学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专门研究学校课程,注重总结和评估课程实施的效果。二是严格执行国家三级课程总课时数的要求,开齐、开足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大类课程。
3.丰富实践形式。要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课程计划安排形式,结合各类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班级教学、小组互助、个别学习、校内外实践、分层分类走班教学、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时间、地点或者课堂形式实施课程。
(二)完善三级课程体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按照国家要求严格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有效建构三级课程体系,严格课程的执行督查,突出课程开发。加强新课程、新课标的研究和学习,学校要为每位学科教师配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导处要备有全套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有意识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注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作用。
(三)深化校本课程研究,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加强校本课程研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进一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
应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多元、多形态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有先进的课程理念指导,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特色化的课程框架和课程内容。
1.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一是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特色、办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二是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三是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建设、教学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四是加强三级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3.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使全体教师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骨干队伍,促进教师的课程力建设。
(四)注重课程资源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1.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发,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和课外课程资源;要重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形成“学科育人、德育育人、艺术育人与环境育人”的课程资源建设环境。
2.开展综合实践研究,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开展课辅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中,引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项目和活动;利用六大功能室,加大课程资源的使用和共享,将课程资源数字化、网络化。
3.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例、微课评比、一师一优课等活动,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应用。
二、强化学科教学常规
(一)聚焦教育改革热点,增强培训学习实效
每学期把课程标准的学习,教材的研究纳入教研组的教研计划,在学习研究
中注意把握教育教学热点问题,加强培训学习的实效性。
(二)健全常规管理机制,执行教学“六认真”
教师切实做到教学“六认真”是履行教师职责的具体表现。“六认真”是: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设计布置与批改作业、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认真做好教学评价、认真应用信息技术。
1.认真备课。组建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要求备课做到:备学科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课程资源。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备课检查方案,区别检查备课与检查教案,改革教案检查方式,如以观摩、教师相互批阅等多种方式检查教案,教师的备课储备量必须达到2周以上,杜绝以集体备课替代教师个体备课。教案应分课时写,一般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栏目,建议教案本按初备、复备和反思记录3栏设计,建议教龄5年以内的教师有10—20%的纸笔书写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教师要按“双主共学”卓越课堂要求上好每一节课,要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由注重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既重视学科知识传授,又重视思维与能力培养;既重视达成的效果,又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学校要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分班做好教学日志,值班领导要把课堂教学检查作为值日检查内容,教导处每学期要做一至二个典型的教学日志分析报告提供给校长。要以双主共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导引为标准,指导和评价常态课堂教学行为。
3.认真设计、布置、批改学生作业。学校要组织对学生作业的研究,对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都要进行精心设计,切忌随意布置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辅导资料上的作业。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按照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及初中、高中,各备课组要明确作业类型、作业量、作业要求等,做到年级内统一标准。对学生作业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批阅、反馈;做到“有发必收、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4.认真指导学生学习。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指导学习,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课外辅导课程的内容要具体、充实,形式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5.认真组织教学评价。教研组或备课组要分学期制定学科教学评价制度,学校要落实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积极探索学业与非学业评价的有效方式,把评价结果应用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上。学科教学中及教学阶段结束,要根据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组织教学质量测试,充分运用阅卷分析系统的技术优势,及时查找教与学中的真问题,指导学生自我分析,及时进行讲评,肯定成绩和找准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6.认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学校要制定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制度,将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情况纳入教学常规检查中,分学科集成课件建设学校教学资源。杜绝只添教学设备而不使用设备,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改进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作业形式等。
(三)抓教师基本功训练,开展好基本功竞赛
学校要把“三字一画一话”和教学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范围,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学分管理范畴,根据学校教师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基本功竞赛,例如开展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竞赛,信息技术能力竞赛,“三字一画一话”的竞赛等。
(四)建立健全检查制度,发挥过程督导作用
1.学校应成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专门检查督导学科备课、教学的规范。 2.建立专门的常规检查制度,积极发挥过程性检查和督导作用。把检查常规课、推门课纳入行政值日范畴。
3.做到周抽查、月检查、期总结,有查必有记录、有查必有反馈。 4.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以学生为调研对象的教学常规反馈。 三、提升校本研修质量
(一) 做好校本研修规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应制定校本研修三年规划,教研组、备课组应制定校本研修学年或学期计划,确保校本研修的计划性、有序性和实效性。
(二)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研究课堂教学问题
1.开展有特色的研修活动。凸显“双主共学”卓越课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做到“有主题、有计划、有过程、有特色、有成果”的开展主题校本研修活动,每个学科每学期开展不低于两次的主题校本研修活动。
2.坚持做好常态教研活动。学校应根据实际每周或间周开展日常式学科教研活动。
3.发挥集团优势。倡导以优质教育集团的资源平台,合力开展展示集团办学特色的、资源共享的集团研修活动。
4.学校要积极组织和支持教师参加区级或集团的教研活动。区教师进修学院将学校教师参加区级学科教研和专题研修情况纳入对学校的年度考评中。
(三)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服务教师服务教学
1.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真问题,将教学中的问题、困惑转化为研究的小课题开展研究,撰写教学论文。
2.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加强对教研科研的管理,开展校级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积极参加评比及发表。
3.积极申报区级及以上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四、完善教学考评机制
(一)改革教师考评机制,创新考评方法
为切实保障学校的管理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化,我区拟建立每三年一次的教师考评机制。把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教学能力、评价能力等纳入对教师考试评价中。将考评结果与继续教育学分结合,对接教师资格审定。
(二)建立学校考评制度,分层细化管理
学校应对教师的日常学习、进修、教学、科研等建立考评制度。例如,针对备课可采取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方式检查教案。教导处要按备课要求给予简要评语和等级评价,并注明检查时间,学校教学管理组和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在随堂听课中特别检查教师的教学与教案一致性等。
(三)抓住评价改革契机,提升教育质量
以北碚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为契机,学校应有意识、主动参与到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中,按照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定,并自觉把实验结果应用到教学中,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20170210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