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基础习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2章浅基础习题

1.选择题

2-1 根据地基损坏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可将地基基础设计 分为( C )设计等级。

A.二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2 扩展基础不包括(A )。 A.柱下条形基础 B.柱下独立基础 C.墙下条形基础 D.无筋扩展基础

2-3 为了保护基础不受人类和生物活动的影响,基础顶面至少应低于设计地面( A )。

A.0.1m B.0.2m C.0.3m D.0.5m 2-4 除岩石地基外,基础的埋深一般不宜小于( B )。

A.0.4m B.0.5m C.1.0m D.1.5m 2-5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A )。 A.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B.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C.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D.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2-6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B )。 A.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B.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C.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D.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2-7 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荷载效应( D )。 A.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B.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C.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D.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2-8 计算基础内力时,荷载效应( C )。 A.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B.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C.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D.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2-9 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可由( B )确定。

A.室内压缩试验 B.原位载荷试验 C.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D.相对密度试验

2-10 计算地基土的短期承载力时,宜采用的抗剪强度指标是( )。 A.不固结不排水剪指标 B.固结不排水剪指标

C.固结排水剪指标

2-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推荐的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理论公式是以( B )为基础的。

A.临塑荷载pcr B.临界荷载pl/4 C.临界荷载pl/3 D.极限荷载pu

2-12 地基的短期承载力与( )无关。

A.基础埋深 B.基础宽度 C.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D.土的状态

2-13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 )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规范表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进行修正。

A.0.3m B.0.5m C.1.0m D.1.5m 2-14 由( )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无须进行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 A.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计算 B.地基载荷试验 C.规范承载力表格

2-15 对于框架结构,地基变形一般由( )控制。

A.沉降量 B.沉降差 C.倾斜 D.局部倾斜 2—16 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地基变形一般由( )控制。

A.沉降量 B.沉降差 C.倾斜 D.局部倾斜 2—17 对于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地基变形一般由( )控制。

A.沉降量 B.沉降差 C.倾斜 D.局部倾斜 2-18 计算地基变形时,施加于地基表面的压力应采用( )。 A.基底压力 B.基底反力 C.基底附加压力 D.基底净压力

2-19 纵向和横向尺寸相差较大的高层建筑筏形基础或箱形基础,在荷载分布和地基土层都比较均匀的情况下,从安全角度出发,首先要严格控制的是( )。 A.平均沉降量 B.最大沉降量

C.纵向倾斜 D.横向倾斜 2-20 ( )应验算其稳定性。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C.经常承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

2-21 ( )不存在冻胀问题。

A.粗粒土 B.细粒土 C.黏性土 D.粉土

2-22 对于设有地下室的筏形基础,在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埋深修正时,埋深d应( )。

A.自室外地面算起 B.自室内地面算起

C.取室内外的平均埋深 D.当室外有填土时从老天然地面算起

2—23 对于设有地下室的独立基怠,在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埋深修正时,埋深d应( )。

A.自室外地面算起 B.自室内地面算起

C.取室内外的平均埋深 D.当室外有填土时从老天然地面算起 2-24 砂土地基在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可以认为( )。 A.已接近最终沉降量 B.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50%~80% C.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20%~50% D.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5%~20% 2-25 当地基压缩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基础底面尺寸宜( )。 A.按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这样也就满足了持力层承载力的要求 B.按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后适当加大

C.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后适当加大

D.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选择后,再对软弱下卧层进行承载力验算,必要时还要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2—26 处于同一土层条件且埋深相同的甲、乙两个相邻柱下方形基础,甲基础的底面积A甲大于乙基础的底面积A乙。现两基础的基底压力p均等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但其沉降差超过了允许值。如从调整基础底面尺寸出发来减小其沉降差,但规定p不得大于fa,则应( )。

A.增大A甲 B.增大A乙

C.减少A甲 D.减少A乙 2-27 下列措施中,( )不属于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A.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 B.相邻建筑物之间应有一定距离 C.设置沉降缝 D.设置伸缩缝

2-28 多层砌体承重结构设置圈梁时,若仅设置两道,则应( )。 A.在基础面附近和底层窗顶或楼板下面各设置一道 B.在房屋中部适当楼层窗顶或楼板下面各设置一道 C.在顶层和其下一层窗顶或楼板下面各设置一道 D.在基础面附近和顶层窗顶或楼板下面各设置一道

2-29 同一土层由载荷试验所得的三个以上试验点的承载力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多少时,可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A.10% B.20% C.30% D.40% 2—30 在不考虑宽度修正的情况下,具有地下室的筏形基础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比同样条件下的条形基础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A.高 B.一样 C.低 D.略低一些

2-31 对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 )。 A.仅需作深度修正 B.仅需作宽度修正

C.需作宽度和深度修正 D.仅当基础宽度大于3m时才需作宽度修正 2-32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若要显著减小柱下扩展基础的沉降量,较可行的措施是( )。

A.增大基底面积 B.减小基底面积

C.增大基础埋深 D.减小基础埋深

2-33 下列说法中,哪一条是正确的?( )

A.增大基础埋深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因而可以减小基底面积 B.增大基础埋深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因而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C.增大基础埋深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因而对抗震有利

D.增大基础埋深虽然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但一般不能有效地减小基底面积 2—34 下列说法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 A.沉降缝宜设置在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变化处 B.沉降缝宜设置在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C.沉降缝宜设置在建筑物结构类型截然不同处 D.伸缩缝可兼作沉降缝

2-35 下列说法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 A.原有建筑物受邻近新建重型或高层建筑物影响 B.设置圈梁的最佳位置在房屋中部

C.相邻建筑物的合理施工顺序是:先重后轻,先深后浅

D.在软土地基上开挖基坑时,要注意尽可能不扰动土的原状结构 2-36下列说法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

A.柱下条形基础按倒梁法计算时两边跨要增加配筋量,其原因是考虑基础的架越作用

B.基础架越作用的强弱仅取决于基础本身的刚度

C.框架结构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

D.地基压缩性是否均匀对连续基础的内力影响甚大

2-37 柔性基础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基底反力分布呈( )。

A.均匀分布 B.中间大,两端小 C.中间小,两端大 2-38 排架结构属于( )。

A.柔性结构 B.敛感性绮仰 C.刚性结构 2-39 框架结构属于( )。

A.柔性结构 B.敏感性结构 C.刚性结构 2-40 可不作地基变形验算的建筑物是( )。 A.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C.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 D.《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表3.0.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

2-41 进行基础截面设计时,必须满足基础台阶宽高比要求的是( )。

A.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B.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C.柱下条形基础 D.无筋扩展基础 2.判断改错题

2-42 伸缩缝可以兼作沉降缝,但沉降缝不可取代伸缩缝。

2-43 无筋扩展基础的截面尺寸除了通过限制材料强度等级和台阶宽高比的要求来确定外,尚须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强度计算。

2-44 对均质黏性土地基来说,增加浅基础的埋深,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从而可以明显减小基底面积。

2-45 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大小对基底附加压力影响不大。

2-46 所有设计等级的建筑物都应按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底面积,并进行变形计算。 2-47 当基础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措施是加大基础底面积。 2-48 建筑物的长高比愈大,其整体刚度愈大。

2-49 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建筑物的合理施工顺序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低后高。 2-50 对位于土质地基上的高层建筑,为了满足稳定性要求,其基础埋深应随建筑物高度适当增大。 3.计算题

2-55 一地下室基坑深4m,坑底以下为黏土隔水层,厚度3m,重度为20kN/m3,黏土层下为粗砂层,粗砂层中存在承压水。问作用于黏土层底面的承压水的压力值超过多少时,坑底黏土层有可能被顶起而破裂?

2-56 某条形基础底宽为1.5m,埋深为1.5m,地基土为粉质黏土,内摩擦角标准值为22o,黍占聚力标准值为10kPa,重度为18kN/m3。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57 在一黏性土层上做了四个载荷试验,整理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实测值分别为230、250、260、280kPa,试求该黏性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58 已知某承重墙作用在条形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标准值Fk=180kN/m,基础埋深d=0.5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76kPa,试确定条形基础的最小底面宽度。

2-59 某中砂土的重度为18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20bPa。现需设计一方形截面柱的基础,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Fk=800kN,取基础埋深d=1.0m,试确定方形基础的底面边长。

2-60 已知某承重墙传给基础的轴心荷载标准值为200kN/m,基础埋深为0.5m,底面宽度为1.2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7kPa。试验算该基础的底面宽度是否足够。 2-61 一柱下方形独立基础边长为1.8m,埋深为1.0m,柱传来的轴心荷载Fk=1000kN,

3

地基土为粗砂,重度为18kN/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埋深修正系数ηd=4.4,试验算该基础的底面边长是否合适。

2-62 已知图的10-14中的柱荷载Fk=1000kN,Wk=180kN·m,取基础长宽比为1.5,试确定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

2-63 某轴心受压柱传至地面的荷载标准值Fk=835kN,基础埋深2.2m,底面尺寸为

3

2.2m×2.2m。自地面起的土层分布依次为:杂填土,厚2.2m,γ=16kN/m; 黏土,厚3.3m,γ=19.8kN/m3;淤泥质黏土,厚5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84kPa。试按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基础底面尺寸是否足够(取地基压力扩散角θ=23°)。

2-64 某承重砖墙传给条形基础的荷载标准值Fk=180kN/m,基础埋深d=1.2m,底面宽度b=1.2m。自地面起的土层分布依次为:黏土,厚4m,γ=19kN/m,fa=180kPa;淤泥质土,厚5m,fak=80kPa。试验算基础底面宽度是否足够(取地基压力扩散角?=23°)。 2-65 某框架柱传给基础的荷载标准值为Fk=1000kN,Mk=290kN·m(沿基础长边方向作用),基础埋深1.5m,基底尺寸为2m×3m。地基土γ=18kN/m3,fa=200kPa。试验算基础底面尺寸是否合适。

2—66 某建筑物场地地表以下土层依次为:(1)中砂,厚2.0m,潜水面在地表下lm处,

3

饱和重度?sat=20kN/m (2)黏土隔土层,厚2.0m,重度?=19kN/m3; (3)粗砂,

3

含承压水,承压水位高出地表2.0m(取?w=10kN/m)。问基坑开挖深达1m时,坑底有无隆起的危险?若基础埋深d=1.5m,施工时除将中砂层内地下水位降到坑底外,还须设法将粗砂层中的承压水位降低几米才行?

2—67 某条形基础底宽b=1.8m,埋深d=1.2m,地基土为黏土,内摩擦角标准值?k=20°,黏聚力标准值ck =12kPa,地下水位与基底平齐,土的有效重度??=10kN/m,基底以上土的重度?m=18.3kN/m。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2—68 某基础宽度为2m,埋深为1m。地基土为中砂,其重度为18kN/m3,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21,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2—69 在某硬塑黏土层上进行载荷试验,其p-s曲线呈“陡降型”,从该曲线上获得极限荷载pu=520kPa、比例界限荷载p1=250kPa,试确定黏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aK。若比例界限荷载p1=280kPa,则黏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又为多少?

2—70 在同一粉土层上进行三个载荷试验,整理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280、238、225kPa,试求该粉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

2—71 某承重墙厚240mm,作用于地面标高处的荷载FK=180kN/m,拟采用砖基础,埋深为1.2m。地基土为粉质黏土,?=18kN/m3,e0=0.9,faK=170kPa。试确定砖基础的底面宽度,并按二皮一收砌法画出基础剖面示意图。

2—72 已知某承重砖墙作用在条形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FK=200kN/m,基础埋深d=0.5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 =165kPa。试确定条形基础的底面宽度。

2—73 某墙下条形基础顶面所受轴心荷载Fk=300kN/m,基础埋深d=1.5m,底宽b=1.8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00kPa。试验算基底宽度是否足够。

2—74 某柱下独立基础埋深d=1.8m,所受轴心荷载FK=2400kN,地基持力层为黏性土,?=18kN/m3,faK=150kPa,?b=0.3,?d=1.6。试确定该基础的底面边长。 2—75 某方形独立基础所受轴心荷载FK=700kN,基础埋深d=0.8m,地基土的重度为

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基础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浅基础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5732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