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读后体会,升华情感。
1、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某种昆虫或者其他小动物,用文字细致地描绘出来。
2、阅读《昆虫记》原著或选本,并记录下读书笔记,想一想:除了能从《昆虫记》优美的笔触中了解到科学知识之外,你还能读出什么?能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这种情感对你有什么启迪意义?
完成作业。 ……
七、
教学反思
《昆虫记》名著导读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昆虫记》正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浸染、审美熏陶的好机会。因此,在《昆虫记》名著导读的教学中,我重视对文本的挖掘,在读中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思考、延伸,进而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 三、从整堂课来看,学生参与的意识比较强,能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浸染,很多同学在参与中升华了自己的情感和体悟。
当然,教学总是留存着或多或少的遗憾,在总结了本课值得肯定的地方的同时,现将不足提炼如下 : 一、 由于时间的限制,加之课堂容量很大,有些教学环节未经深入
探究,就匆匆带过。像拓展延伸练笔写作部分,假如时间允许,可以选取学生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学生体悟能力欠缺,缺乏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很多同学仅仅停留在感性认知这一层面。因此,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然界
中的昆虫时,出现了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我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掌握不够准确,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得不够全面;在课堂上,我没有对这种突发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如果我适时转变教学方式,学生会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于自然的感知;二是学生语言比较苍白,词汇量匮乏,这也是学生言之无文的原因,这是我今后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实际表现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教师自身应加强专业学习,应该将课备得更全面、更充分一些,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增强课堂的应变能力。
总之,要想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