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I卷(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有四个科考站:泰山站(76°58′E,73°51′S)、长城站(58°58′W,62°13′S)、中山站(76°23′E,69°22′S)、昆仑站(77°07′E,80°25′S)。图1为我国科考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1中①、②、③、④对应的考察站依次是
A.昆仑站 泰山站 中山站 长城站 B.泰山站 昆仑站 长城站 中山站
C.昆仑站 中山站 泰山站 长城站 D.泰山站 长城站 昆仑站 中山站 2.关于这四个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站位于杭州(120°E,30°N)的东南方向 B.1月1日,②站白昼逐渐变短
C.③站刚出现极夜时,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80° D.每年最晚出现极昼的是④站
我国太行山东侧发育有嶂石岩地貌。图2是某处嶂石岩景观的素描图,呈现出自上而下呈三级阶梯状的陡崖,其形成过程如图3中的①—④所示(图例I-Ⅳ分别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3—5题。
① ② ③ ④ Ⅰ 石英 Ⅱ Ⅲ Ⅳ 图3
图1
① ②③ ④图2
3.图例所示岩层中,岩性最松软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4.该处三级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地壳抬升 D.冰川侵蚀 5.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与图3类似的是
A.华山陡崖 B.海蚀崖 C.雅丹地貌 D.峡湾地貌
图4是我国部分城市2015年11月2日—8日的最高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7题。
353025201510502日3日4日5日6日7日2419162620181728201816117302330251610535328日2830沈阳北京南京广州156.关于图示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4
A.3日冷空气开始影响北京、沈阳等地 B.沈阳、北京可能有雨雪天气 C.该时段内,南京的天气变化最剧烈 D.该时段内,广州有一次明显的降温过程
7.8日,沈阳市出现重度雾霾天气。据图推测主要原因是
A.冷锋过境,扬起沙尘增多 B.秸秆焚烧,烟尘浓度增大 C.暖锋过境,悬浮颗粒物增多 D.供暖燃煤,烟尘排放增加
藏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建设的首座水电站。图5为藏木水电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与印度相比,我国在该河流干流建设水电站的优势是 A.海拔高 B.水量大 C.落差大 D.河谷宽 9.藏木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的主要意义是 ①促进旅游业发展 ②减轻地质灾害 ③扩大耕地面积 ④提供电力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图5
图6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在该区域南部地区生活的富拉
尼泊尔 印度 不丹 阿萨姆邦 布拉马普特拉河 雅鲁藏布江 藏南地区 藏木水电站 拟建水电站 中国 孟加拉国 缅甸 尼人,以游牧业为主。读图回答10—11题。
图6
10.影响该区域年降水量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高低 B.地形起伏 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 11.富拉尼人迁徙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0月南迁,4月北迁 B.10月北迁,4月南迁 C.10月东迁,4月西迁 D.10月西迁,4月东迁 图7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Ⅱ所代表的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3.形成“无树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地形坡度小 ②土层厚度薄 ③年降水量大 ④光照条件差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14.北欧森林常受酸雨危害,其原因可能是
A.西欧经济发达,酸性气体排放量大 B.水电站建设导致污染量增大 C.“无树区”面积广,吸收酸性气体少 D.过度开垦耕地,化肥用量大
图8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每个转场季节牧道连续过畜量达100万头以上,迁徙路径最远达四、五百千米之遥,常常导致牛羊大量死亡。读图完成15—16题。
15.阿勒泰地区夏季牧场分布于
图8 约30万头, 额尔齐斯河冬牧场 乌 伦 约70万头, 乌伦古湖春秋牧场 古 河 额 尔 齐 斯 河 约60万头, 上哈巴夏牧场 约100万头, 阿勒泰夏牧场 图例
夏牧场 春秋牧场 冬牧场 转场路线 国界线 山脉 河流
约10万头, 乌伦古河春秋牧场 约40万头, 准噶尔盆地冬牧场 湖泊
A.山地森林带以下的山前平原 B.山地森林带以下的山麓草原 C.山地森林带以上的高山草甸 D.河谷平原和盆地中心的草原 16.导致转场过程中牛羊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春夏之交的风沙 B.夏秋之交的高温 C.秋冬之交的干旱 D.冬春之交的雪灾
2014年11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表1是我国新旧城市等级划分标准的对比,完成17—18题。
表1 新旧城市标准对比
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Ⅰ型大城市 Ⅱ型大城市 中等城市 Ⅰ型小城市 Ⅱ型小城市 旧城市标准(城区非农业人口) 100万人口以上 50万——100万 20万——50万 20万人口以下 新城市标准(城区常住人口) 1000万人口以上 500万——1000万 300万——500万 100万——300万 50万——100万 20万——50万 20万人口以下 17.下列关于城市新等级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面积越大,城市等级越高 B.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C.经济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D.常住人口越多,城市等级越高 18.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A.中心区人口外迁,城市等级下降 B.城市用地紧张,人居环境变差 C.经济发展加快,劳动力短缺 D.逆城市化严重,服务范围缩小
图9为中缅油气管线局部示意图,它由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两条管线组成。它们穿越高山、河流,途经原始丛林区、喀斯特地貌区、地震活跃带,修建难度大。完成19—20题。
19.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管线设计规划中主要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SOS 20.修建中缅输油气管道对我国的地理意义是
①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运输渠道,保证石油运输安全 ②通过收取石油过境费增加经济收入 ③利于近海、陆地石油资源的开采
④优化国家现有石化工业布局,推动西南经济发展
图9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图10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图,读图完成21—23题。
资金 劳动 技术
产 业 梯 产业较少 产业集中 中介机会
度 资源
东部
中部(东北)
西部
图10
21.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资源禀赋 B.经济结构 C.开发战略 D.能源结构 22.关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中部向西部地区转移 B.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完成东部向中部地区的转移 C.西部地区没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 D.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
23.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①家乡投资 ②政府合作 ③能源供应 ④土地价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能源效率是指能源消耗量对维持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量。生态效率则兼顾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要求将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强度适配于地球的承载力水平。读“1997年~2012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图”(图11),回答24—25题。
图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5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卷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