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体育人口形成的路径分析研究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体育人口形成路径地理论分析研究

黄谦

摘要:本文通过路径研究分析了社会经济变量是如何影响体育人口形成的,在前人体育人口形成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建立了体育人口形成路径的结构分析框架,可以看出体育人口发展是体育与社会系统协调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各个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影响体育人口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经济因素,职业因素及性别、年龄等因素。 关键词 体育人口 形成路径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C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0)05一0l84一04

1.引言

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和亲和程度,体育人口是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所占比重。体育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影响人口发展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的体育人口状况就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反应,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与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体育人口发展是体育与社会系统协调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各个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配合、互为因果。要制定合理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就要找出这些因素之间合适的结构关系。一直以来,相关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有力的工具。但随着社会系统的不断发展,体育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扩大,简单的相关分析在复杂体育大系统的问题面前已有些力不从心,很难找到各因素间更深层次的相互关联。如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合理解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体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把体育人口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内影响发展的指标、因素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

2.体育人口概念解析及我国体育人口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体育人口这一概念最先由日本社会学家竹之下休藏和菅原礼于上世纪60年

代在其体育社会学著作中提出。此后,日本体育社会学家相继对之进行了研究。而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后发表的有关论文和出版的体育社会学著作中才相继提出体育人口的概念。体育人口是什么?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还未形成共识。日本营原礼(1965)认为体育人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体育人口是指以任何形式参与运动的人们的总称,那些直接从事运动的人自不待言,并且也包括新闻、无线电、电视等间接地将运动作为试听的人。狭义的体育人口是指直接参与运动的人数。苏联学者认为,体育人口是指从事业余体育活动的人数。台湾体育大辞典认为,运动人口即某一地区或国家参与运动的人数。意大利Bruno Rorsi Moil(1995)认为,体育人口是实践体育活动的人口。而我国学者卢元镇(1996)认为,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和亲和程度,体育人VI是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占总人口的数量和比重。

归纳国内外学者对体育人口的概念可以看出,目前对体育人口的概念的定义不尽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经济体育人口(即从事专项训练的运动员)算不算体育人口。二是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群和观赏比赛、聆听体育新闻是否应划为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概念是一个科学的概念,要准确定义体育人口概念,从本质上把握这一概念的科学性,必须从认识论的高度对体育人口作深人的分析和探讨,明确体育人口的内涵和外延。

我国学者对体育人口形成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从活动项目的参与及其变动趋势,活动动因,活动场所等方面进行论证,还对体育人口的结构与判定标准进行了研究。关于非体育人口的研究也相当深入,例如陈青对非体育人口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徐忠提出边缘性体育人口的概念,庞元宁等人对准体育人口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进行了研究。在近20年来,多部著作对体育人口问题进行过论证,卢元镇等人在体育社会学方面的著作中有关于体育人口问题的论述;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编写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和仇军的博士论文及著作《中国体育人口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比较详尽的阐述了体育人口问题;还有体育学领域的词典等都对体育人口问题进行了论证与解释,这说明体育人口问题已引起了体育研究者广泛的重视。

我国体育人口的研究中对体育人口的测试指标、体育人口的范围、界定以及

形成做了大量研究,其中有些研究还是按照国际标准等方面来进行。这都为我们以路径分析依赖方法进行体育人口形成路径的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

3.体育人口形成的路径分析理论架构 3.1体育人口形成的路径分析的理论框架

体育人口的形成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经济状况、职业都是是否能成为体育人口需要加以考虑的影响因素。从这样的理念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粗略的理论框架用以说明影响体育人口形成的主要因素可能来自哪些方面。见图1

图1 可能影响体育人口形成的主要因素

文化素质 人口结构 是否体育人口 经济状况 职 业 3.2理论框架的分析 (1)文化素质

人口学家认为,“文化素质对人口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制约作用”。文化素质高的人受教育程度高,接受体育教育的程度也高;另一方面,文化素质高的人在吸收新思想、新观念以及人身问题、理解问题能力上也较文化素质低的人深刻透彻。同时,受教育的程度还和社会地位、个人财富相联系。因此,文化素质对体育人口的形成是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是路径分析理论框架结构应当要考虑的因素。

(2)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在这里特指人口的自然结构。人

口的自然结构是指性别和年龄构成状况,它是人口再生产的客观结果。体育活动与一个人的年龄和性别是分不开的。在通常情况下,男性要比女性更容易有精力和抽出时间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仇军的研究认为,中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为年轻型结构,城市体育人口年龄结构为老年型结构,农村体育人口年龄结构为年轻型结构。中国体育人口性别比为179.14(男女比为179.14:100),其中年龄性别比波动明显。因此,一个人的性别和年龄对体育人口的形成是否存在影响也是应当要考虑的因素。

(3)经济状况

经济问题是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社会进步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当人们还为生计所累,还为柴米油盐奔波时,可能不会以体育人口的生活方式去做锻炼身体、娱悦身心之类闲情逸致的活动。经济状况好的人可能对体育、体育活动不感兴趣,但体育、体育活动绝不能没有经济作为基础,人们不会饿着肚子去跑步、打球。经济条件、经济状况如何,也是体育人口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经济条件、经济状况与体育消费和闲暇时间的支配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消费直接影响着人们接触体育的机会。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有体育消费行为的人比没有体育消费行为的人更有可能成为体育人口。人们的经济状况乃至体育消费对体育人口的形成是否存在影响也是应当要考虑的因素。

(4)职业

本研究的路径分析理论框架中的职业作为影响体育人VI形成的因素,是指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职业声望的客观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折射出每个职业者在社会中的位置。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仅是人们身份的象征,而且常常和个人财富、教育、权力、声望、消费行为、生活方式相联系,社会地位高者较社会地位低者可能享有更多的财富、更多的教育、更多的社会资源,而享有更多的财富、更多的教育、更多的社会资源的人在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上可能比较少财富、较少教育、较少社会资源的人更有条件和肯能接近体育。而且社会地位高者多居住在城市,城市的客观环境条件也更有利于他们进行体育活动。因此,职业也是体育人口形成需要加以考虑的因素。

4.体育人口形成的路径分析框架

体育人口形成的理论框架表明了在我们的认识中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体育人口的形成。然而,认识体育人口形成的影响因素并不是研究的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在理论框架指导之下,为以后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讨论体育人口的形成打下理论基础。这就需要将上述影响因素转变成具体的定量化操作变量,以构成一个可供检验的因果结构模型。图2是具体可供检验的因果结构模型,在因果结构模型中,文化素质被转化为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被转化为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和家庭体育消费;职业被转化为职业、声望;人口结构被转化为性别、年龄。这种转化是为了将影响因素量化,以便分析检验,乃是路径分析必须要做的工作。

图2中最右侧的体育人口形成是因变量,左边的是自变量,其中一些自变量对另外的自变量来说又是因变量。左边的自变量共有6个,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对体育人口形成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是首次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体育人口形成问题,而且研究过程中转化社会经济文化等变量受到原始调查指标的限制,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体育人口形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探索研究的性质。 参考文献

[1]W illiam Lavely.First Impressions from the 2000 Census of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2001.27(4):755—769.

[2]A Coale,P.Demeny and B.Vaughan.Regional Model Life Tables and Stanle Populations(Second Edi—tion),Academic Press,1983.32—41.

[3]Barbara A. Anderson,Undercount in China’S 2000 Censu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the InternationalSeminar on China’S 2000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2004.9:20—23.

[4]仇军:《中国体育人I:3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5]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6]张新萍,李大光:《中国社会阶层变迁与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策略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4:42——45.

[7]仇军:《我国体育人口活动项目的参与及其变动趋势》,《体育科学》,2000,20(4):28—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体育人口形成的路径分析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体育人口形成的路径分析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5443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