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 务实创新 研史资政育人 再创新辉煌
—纪念泗洪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20周年会员大会暨换届会议工作报告
许乃宏 各位会员:
泗洪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于1996年8月28日成立,至今已走过了20年。今天,我受理事会的委托,就本会20年来的工作及今后几年重点是2016年工作的要点,向会员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淮北)分会和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通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20年来,我们研究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全县工作大局,潜心研究新四军第四师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历史,弘扬铁军精神,以史资政,以史育人,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泗洪的“三个文明”建设,特别是提高泗洪的知名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20年工作回顾 (一)、征集、发掘、抢救革命史料
泗洪(泗南县)是革命老区,是全国19个根据地之一的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区。当年,淮北区党委,行政公署,新四军第四师和淮北军区司令部首脑机关都驻泗洪境内。大背景是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这块根据地是由邳睢铜、豫皖苏、皖东北3个根据地组成,面积3.5万平方公里,跨苏鲁豫皖4省,人口600万。境内的全国5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2100万平方公里,是联结淮北、淮南、苏北、苏中4大根据地的钮带;境内除新四军第四师3万余人,淮北军区2万余人参加战斗外,还涉及新四军三师、二师等部队协助参战。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泗洪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8年抗日战争,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特别是与新四军第四师广大指战员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最终取得了全民族抗战完全彻底的胜利,一雪百年耻辱,开拓一个崭新时代。直面英雄辈出的年代,为了传承铁军精神,县新四军研究会一成立,就注重征集、发掘、抢救革命史料工作,主要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1、向外埠新四军老领导、老战士、老同志和新四军研究单位征集史料。20年来有近200位老同志给我们撰写三亲(亲见、亲闻、亲历)史料。有的数次赐稿。
原21军干部部长朱少华于病榻上撰写的《她在丛中笑》一文,记述了1941年12月周庄阻击战,填补了我县发生的一次战斗的历史空白。
上海新四军老战士石刚撰写的“组织民工队支援大军作战”一文,被《铁军》杂志转载并获奖。
新四军老战士原广东省委党校校长刘刚主持编辑的《抗战在淮北》丛书,原新四军62师政委石家庄军事学院研究员刘健身主编的《铁流千里》丛书(8本)和《四师东进、西征》,新四军老战士欧远方主编的《洪泽波涛》一书,闫道彰、李剑锋、卢辉、朱万友、石刚等老战士自己岀的自传型的书,都寄赠本会。
此外,还有北京、上海、江西、宿州市及省新四军研究会,把研究成果书、画册赠予本会。
2、本会老战士、老同志带头写回忆文章。如(刘振严、吴桐鲜、刘庆云、王立才、毛和斋、王修祥、江斌、周兰星、陶登秀、史芳等)。刘振严撰写的“朱家岗血战负伤前后——忆小鬼班中的一段战斗生活”一文,事实清楚,情节感人,很有教育意义;吴桐鲜写的“护送刘少奇过铁路”的鲜为人知的一段往事;王立才撰写的“我参加淮海战役”一文,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
3、组织人员实地采访。赵生田、戴淮南、夏玉良撰写的“江上青与赵敏——祖济民同志访谈纪略”一文,凸显了盛子瑾专署内我地下党的活动情况。陈英、夏玉良釆写的“活着的烈士—童子南”一文,被《铁军》杂志等多家媒体转载。刘庆云、夏玉良等采写的“大王庄的无字碑”一文,真实地再现了四师首长与当地民众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蒋中健撰写的《灭绝人寰的双沟惨案》一文,再现了日寇的侵华罪行。由杨纯口述,孟戈非、李松科整理的“江上青宴客”一文,在北京四师分会引起反响。
刘保远、李松科撰写的“藕奶奶——娄凤英”一文,被多家媒体转载。
2
陈子兵、胡传海二同志自费去睢宁、金镇等地釆写了“湖匪魏友三”和“绿林中走岀的抗日英雄徐耀庭”’皆義好平。郁众贤撰写的“三块银元的故事”,并改写成舞台短剧上演,更加凸显抗战老兵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4、要提及的是蒋中健,李松科到北京刘延淮和中国军事科学院老战士、研究员刘延良家,他们把有关淮北根据地的资料,整捆子送给本会。2007年春和2008年5月,蒋中健、张振民、李松科3人,先后分两批前往河南、安徽、甘肃平凉武警63师,宁夏固原188团征集革命史料数十万字,拍摄照片数十张。还复印抗战时期《拂晓报》两大本。
(二)、发挥优势、以史育人、注重宣传、弘扬铁军精神
本会成立20年来,抓住爱国主义这个核心,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老同志到研究会联系点淮北中学、半城中学、大王庄小学、洋井小学、祖姚小学、青阳小学、实小等校进行革命斗争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继而扩大到驻洪部队,给指战员作核心价值观报告,并带文艺宣传队慰问演出。还到消防队、职教中心等单位宣讲。宿迁市委组织部来泗洪开会,本会蒋中健,王立才二同志两次为全市组织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还利用清明节祭扫的机会,分别向4个烈士陵园敬献花篮花圈,借机向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据不完全统计,爱教育达百余万人(次)。 (三)、引进资金,打造红色旅游景点。
1、 本会在朱湖臧桥村建立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纪念碑亭,系武警63师出资8万元建的,由张爱萍将军夫人李又兰题写碑文。
2、借风扬势,在纪念彭雪枫殉国60周年之际促成县教委,在原淮北区党委和淮北行署驻地张圹村建立爱民井碑亭。
3、在阳景村原苏皖边区公立淮北中学旧址上建立纪念碑亭,洋井小学更名为淮北中学附属小学,校牌由原淮北中学党总支书记徐宏九题写。本会将135名捐款34950元,除给淮北中学2万元外,余下款全给了附小。会长沈克韬从宿迁市教育局引进7万元给该校。后来该校通过努力,以老区资源优势,又引进了资金盖起两座大楼,仅中国好人许乃荣老太卖掉上海房子就捐了50万元,从而改善了办学条件。
4、在新四军四师司令部驻地大王庄,树立爱民井标志。2012年许保琴捐1万元,为大王庄树立2块标志牌1个简介牌。
3
5、在骑兵团驻地蓉花树为原骑兵团长周纯麟将军的父亲周承绩和骑兵团七大队副廖加万,及张友海烈士立了3块碑。
6、通过采访彭雪枫将军的亲密战友林颖,由其岀资,在彭雪枫原葬处立了块巨石纪念碑。
7、借助媒体,通过新华日报记者赵祝平和二炮驻南京办事处原主任赵宪法的沟通联系,省民政厅拨款400万元,对应山烈士陵园进行整修,并由兰州军区原政委李宣化将军题写烈士园名。
(四)、为县几个陵园布馆编写革命史料,发挥陵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我县烈士陵园南北两馆,陵园内10块抗日碑文,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和朱家岗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布馆工作,均由蒋中健、张振民、胡传海、陈子兵、李松科等同志,通过几次北上、南下参观学习数处烈士陵园布馆的经验,撰写出五六十万字的布馆大纲,提供了数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并通过县四套班子和陵园内知名烈士亲属的审定,为纪念馆的软件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今,县烈士陵园在上级党政组织的关怀下,在陵园同志的努力下已建成国家级烈士陵园,是全国270个重点烈士陵园之一。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促成县几所中小学更名,助推学校硬件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通过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淮北)四师分会会长张淮流、刘延淮等,从香港引进希望小学资金40万元,建了教学楼,学校更名为大王庄海联小学。国家发改委经济中心主任张小冲,根据母亲(原皖东北特委书记、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杨纯的嘱托,在该校资助6个女孩直到大学毕业,张小冲还多次来洪看望被资助的6个学生。上海女画家康金梅捐资16万元,将陈圩祖姚小学进行修建,更名为祖姚金梅小学,校名由百岁将军陈锐霆题写。为半城中学引资30万元,把学校操场建成塑胶跑道。该校发挥老区资源优势和彭雪枫将军声誉,教学楼得到改造、重建。
2、泗洪县第二中学于2001年12月更名为江苏省淮北中学,一下子把校史提前到抗日烽火的1941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期间得益于王化连校长的热心,新四军老战士白艾的支持,原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的关爱并亲自题写校名。烈士女儿许保琴连续6年为淮北中学铁流千里考察队,捐款计6千元,
4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又和烈士儿子王林出资数千元到5个乡镇慰问演出。
(六)、出版文献资料、书籍和画册
本会成立以来先后出版了《楷模》、《彭雪枫文集》、《彭雪枫故事集 》、《刘瑞龙淮北文集》(上下卷)、《邓子恢淮北文稿》、《老战士亲历记》(一二辑)和《枫红雪白》——纪念彭雪枫将军殉国70周年画册等多部书籍。
为了确保资料的准确性,蒋中健、李松科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逐字斟酌核对征集资料中的文字。
我们将《刘瑞龙淮北文集》和《邓子恢淮北文稿》编好后,交其亲属刘延淮和邓淮生联系出版。出版经费由他们解决。
岀版《彭雪枫文集》,我们联系省党史研究会,争取省里拨款,该书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
《老战士亲历记》(一二辑),我们与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淮北)分会共同岀版,由其出资2万元,又以给书的名义,黄花圹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资助1万元。尤其是新四军老战士张德考除主动出资相助还为我们出主意,请安徽省原人大主任王光宇,省人大副主任郑怀舟分别给本书题写了书名和作序。 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有关单位也极为重视,帮助解决经费困难。 (七)、积极协助有关新闻媒体影视剧组来洪拍摄工作
1、2007年参与4集电影文献片《彭雪枫将军》和电影《彭雪枫纵横江淮》的拍摄工作。
2、2007年11月5日,为浙江电视剧组叶惠明5人来洪拍摄江华百年华诞电视片当向导,去赵庄、归仁等地,并向其介绍苏皖纵队司令员江华在皖东北的情况。
3、2009年6月,会同县委宣传部参与北京《梦怀青萍——张爱萍上将》摄制组李鹰等人来洪拍摄纪念张爱萍将军诞辰100周年6集文献资料片。 宿迁市电视台几次来拍摄纪念朱家岗战斗片,本会皆派人前往作介绍。 (八)、坚持办好会刊《湖畔风雷》
会刊汇集新四军第四师及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要史料,充分发挥其存史、育人,资政和对外交流宣传的窗口作用。20年来,每年两期共出版了41期,若按坚持每期8万字计,达300万字以上。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许乃宏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