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
1、 引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旅游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是: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不断扩大,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地球上的距离在缩短,国际间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多,应运而起经久不衰的国际旅游的大潮,以使人们不再满足于游山玩水的浅层观光,而希冀着更多的投入异地的生活体验,到异质文化的深层中寻找乐趣。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无疑就是中华饮食文化,李静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洗礼,源远流长。同时,“食”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素来为中外游客所关注,餐饮的消费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所占的比列越来越高,在国际旅游消费中仅次于购物消费,占据第二位,在国内旅游消费中更是高居首位。旅游离不开美食,他们互为花叶,相得益彰。因此,开发者应注意适应市场化要求,把握好旅游餐饮消费的潮流和趋势,重视旅游者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深层次挖掘餐饮文化资源,开发多种富有鲜明特色的餐饮文化产品,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促进餐饮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 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内涵
中国的传统饮食观念是一种美性饮食观念,中国人不管营养是否超负荷还是不足,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搭配是否得当,甚至在某些方面违反一些卫生要求,但只要口味好、色彩美、造型佳,便乐意享受,在中国的这种饮食生活中,美性的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的认识,中国的美性饮食观长于直觉感悟,凭经验、重工能、具有身心的愉悦性和科学的超前性。
我国美食饮食观念深深根植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这些传统文化主要由:以“和”为美观念,阴阳五行学说,老庄的自然清淡的“道”的思想,孔子的食精脍细的美食思想,古代神话传说,宗教习惯等。
现代旅游活动中的美食观提倡旅游餐饮要有一定的气氛和环境,刻意进食中环境、心情、器具等美学,讲究菜肴的“色、香、味、形、器、质、养、静”,强调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享受要求,体现在烹饪中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单一的菜肴经过烹调、工艺加工成色彩对比鲜明的崭新造型;形态美与质地美得和谐统一,菜肴在烹饪中形质兼美、表里一致;实体美与意境美的有机交融,使旅游者在美食过程中获得了身心和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等特点。实际上,现在全国各地的酒楼饭店卖的绝不仅仅是一种餐饮,一种美食,而是一种风情,一种民族的风韵和美丽。随着文明的进步,文化的积淀,人们对于因进餐而带来的精神上的快乐与需求越来越急切,我们开发餐饮的目的应该是让旅游者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更深地为中国饮食的传奇色彩、浓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而不单单是为了刺激消费而开发。
3、 餐饮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中华饮食文化以悠长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浓厚的文化积淀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着一“俗”文化不断发展、不断积淀,饮食与文化早已互相融合、相互渗透,密不可分。饮食体现了中国文化,文化反映着中国的饮食。现阶段,我国的旅游餐饮还只是作为整体旅游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发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也正是普遍困扰我国许多旅游城市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盲目跟风,忽视地方特色
旅游者游览了某个目的地以后,可以说想吃什么口味的菜一般都能吃到。这固然满足了不同旅游者多种口味的需求,却潜伏着更多的弊端。表现在:其一,盲目的追求“大而全”,客观上必然要求家家饭店都要相互仿照,难以把握原汁原味,必然会导致口味的不纯正,失去原来的风味特色,反而会破坏了某一地区真正的饮食吸引力,这一中旅游餐饮文化资源在无形中被转移和被破坏。其二,忽视本地特色美食菜肴的挖掘和开发,特别是餐饮礼仪的保持和发扬,以至于特色不再,烹饪手艺渐渐的失传,是本地方的特色饮食沉睡过去,不知不觉中路iushilebaoguide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无法让旅游者充分参与、亲身体验异域的文化乐趣。其三,目前对旅游餐饮的开发缺乏广度和深度,偏重汉族的传统饮食,对民族饮食文化重视不够,许多少数民族的分给美食还“藏在深闺人为识”,没有引入餐饮市场。但另一方面随着少数弥足地区的开发,异族异地文化的冲击,这些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饮食风俗有可能逐渐被冲淡、同化甚至消亡。 3.2 旅游餐饮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比较片面
长期以来我们的旅游餐饮开发和销售的侧重点往往是境外旅游者,热衷于发展高档豪华旅游餐饮服务设施,设计开发高档酒宴和豪华菜肴,而提供给国内旅游者的旅游餐饮产品,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服务质量都比较差,事实上每年数以万计的国内旅游者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旅游餐饮产品开发应调整方向,开发面对国内旅游市场的特色产品,否则,旅游餐饮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就会顾此失彼,不利于提高旅游餐饮业的总体经济效益。 3.3旅游餐饮的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餐饮设施污染严重,要注意餐饮的安全与健康,这两个因素会影响旅游餐饮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影响旅游区整体旅游形象。然而餐饮行业仍然有低质高价、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亟待加强执法管理。在大量宾馆、酒楼中,无论高中低档,经营水平,制作水平不高,经营格调缺乏个性,经营品种类同,只一味渲染高档豪华,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缺乏创新意识和特色品牌。 3.3 旅游餐饮以享受为主,参与性不强
中国旅游餐饮的开发大多只是为了“食”而“制”,旅游者对此所获得的信息亦是通过“食”而“解”。事实上,“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不仅体现在进食中,而且体现在事物的制作过程中,现代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普遍加快,无暇于食品的制作,每日三餐匆匆。如果旅游区提供一个让游客尝试做一些新奇食品,人们不仅不会感觉太累,而且还会觉得富有情趣,许多旅游开发案例已经证明,在当代旅游中,纯属观光型的产品市场不会持续太久,而有参与性的旅游产品总是保持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境外旅游者不了解中国文化,更是可以通过参与制作菜肴对中国的饮食产生特别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促进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由此在北京出现了一般于中国人迷惑不解的“串胡同”、“包饺子”等旅游项目,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就会产生强烈的旅游吸引力。遗憾的是因为这一类的旅游产品还处于探索阶段,端到旅游面前的往往是已经加工完毕的食物成品。目前比较独特也比较单一的是北方秋后经常食用烤肉、涮羊肉以及自助烧烤等项目,不仅让旅游者自己掌握肉质老嫩和菜肴的口味,更可以让人回忆起原始狩猎时代的质朴食俗。总之,对于旅游餐饮的参与,不仅能激发旅游者的乐趣,更可以让旅游者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内涵,并且也能够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的陶冶。
4、
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原则及措施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已不满足单纯的观光游览,渴望进行文化上的交流沟通,开发者要敏感的注意到文化是当今社会人们的一大追求,是旅游产品的灵魂。我国拥有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虽然目前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不是很理想,但以长远的目光来看,旅游餐饮市场充满生机和活力,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开发者在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4.1 在旅游餐饮中弘扬中国文化
中国人赴语音室强烈的文化意义,单从平平淡淡的菜名就可略窥一斑,如“酿豆腐”叫“玛瑙白玉”等等,让人在进食的同时浮想联翩,精神愉悦,弘扬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特色也就是发掘其内在的文化思想。可以从两方面下手来完成,其一,设法增强旅游餐饮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还要表现民族餐饮器具的质朴、粗犷并带有古风的美,再把各类“文化菜肴”认真地讲解给餐厅服务人员,然后把菜品的文化价值传递给旅游者,使其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其二,设法增强饮食环境的文化内涵,难过的环境设计上要与人文需求相协调,为游客创造舒适雅致美观的就餐环境和氛围。 4.2 在旅游餐饮中不断创新
发展经济学认为,一项旅游产品从开发、投入生产、进入市场甚至完全退出竞争都要经过一个生命周期,即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因此一项产品若希望能够延长其寿命就必然需要不断更新创新,使之尽可能在市场中处于竞争的状态。旅游餐饮特色产品的开发也避免不了这一原则性问题。为了使这一黄金旅游产品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要求,长期存在下去,就需要开发者去不断研究、创新,去创造他的第二生命周期,要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到产品的市场定位等多方面进行改良,突出“个性化”,当然也必须规范的遵循开发过程中的原则,注重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4.3旅游餐饮产品开发要有全局观、整体观
旅游餐饮产品面对着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口味的广大旅游者,旅游者具有生理和心理双重需求,既饱眼福又饱口福,根据游客的消费层次和消费习惯,同时又要充分体现旅游餐饮的地域风味特色,造成对不同的游客不可阻挡的吸引,设计配套不同档次的旅游餐饮产品,因此旅游餐饮产品应与整体旅游产品的开发相结合,综合考虑旅游景观、项目、设施、氛围等旅游因素的特点,形成旅游餐饮有特色、成系列的产品。
4.4 旅游餐饮的开发可持续性发展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并注意保护旅游生态环境,是21世纪旅游产品开发最重要的原则。对旅游餐饮开发而言,从表面上看,似乎与生态资源的保护并没有太大联系,而实际上,食品原料的采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自然环境的良好与否,保护好环境,才有可能拥有更多的原料提供给食品生产。例如,曾经风靡一时的熊掌,由于盲目取材,发展到现在,已经使熊这种动物濒临灭绝,直接导致了该类菜肴的“沉默”。所以现代的美食家已经越来越注重饮食过程中的生态平衡,开发者同样应该适时地迎合这一目标需求市场,以求持续有效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