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于永州,听老一辈的说改革开放30年生活过的很艰辛,能饱肚子就很不错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时上学的学费才几块钱,跟现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当时的文化大革命使得很多人都下乡去劳作,读书的很少。住的房子都是老式的的瓦房,听妈妈说,过年能有肉吃就算很好的了,比起现在饭桌上的鸡鸭鱼肉不知道好了多少倍。那时候比较好的人家里就是单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经济水平发展比较低,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基本还没解决温饱问题。大家都穿着单调色的衣服,不像现在追求流行。而且街道小,代步的交通工具基本都是单车,不仅居住条件差,生活也过得比较辛苦。而且食物匮乏,买东西都是用粮票,吃大锅饭。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衣:人们的衣着颜色鲜艳,丰富多彩。不少人穿名牌,重质量。服饰已成为现代人们展示个性的一种方式;食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更注重营养与健康,吃绿色食品,讲究均衡搭配;住的方面:经济的发展,人们居住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居住面积变大,更注重室内装修与环境相统一;行:由于经济的好转,人们出行有一定比重是轿车代步取代了单车时代,去外面旅游的越来越多,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情了。
改革开放前,所有的人整天都在为“第一需要”吃穿发愁,亲朋好友见面谈论的绝大部分是吃穿之事。“哪儿有减价东西卖”,“哪儿有吃的卖”,“哪儿有穿的卖”,成了人们挂在嘴边之话。在“阶级斗争”阴霾的笼罩下,人们整天都在思考“整人”方法和避免“挨整”危险。在那种环境中,真是既要操吃穿,又要小心翼翼,担心哪里稍有不慎而挨斗。在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破四旧”运动中,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全在扫荡之列。“文革”那十年,也整整荒废了一代人。文革十年,取消了高考,出现了文化断层,使我国的文化科学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若干年。改革开放后,所有的共和国公民都享有同等权利,温饱问题解决了,人们谈论的话题也变了,再没有人专门收集别人的缺点错误而当作向上爬的阶梯了。而哪件衣服新潮,哪种食品可口,哪样工作挣钱,房子的样式,成为了人们谈论的话题。在“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上,中央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现在的农村和城镇,普遍施行了“低保”、“医保”,少于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国家给予按月发钱,所有的农民都可以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人每年交20元,因病住院者,可报销60%费用。从今年开始,国家在农村实行养老金制度,国家每人按55元补助,农民年满60岁者,可享受养老金。今天农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的生活,这更是以前想不到也不敢想的。
现在人们享受着政府的补贴与优惠政策,解决了温饱问题步上小康生活,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的成长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没有经历战争,没有经历过饥荒,更没有经历过风波动荡的时代,重要的
是我们没经历过那些惊天动地。虽然改革开放我还没出生,但是一直收益于改革开放。如今,城市在发展,农村也在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观,我们都在努力着,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不但要追求物质上的进步,更要追求思想上的进步。
我的家乡,她恬淡而又不失朝气,蓬勃而又不张扬。这里人杰地灵,早在三国时期她就因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而名声赫赫,包拯,李鸿章,杨振宁在她的养育下在各个领域为人称颂,她就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安徽合肥。
身为合肥人,我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合肥的变化,我利用暑假走访了很多个地方,合肥长江路、合肥市政府档案局、还有我们合肥最具人气的论坛——合肥论坛。下面是我对此次调查的总结。 一、 高楼林立,东西南北高架搭起明天的彩虹
十几年前,合肥最高档的小区是琥珀山庄,据街头的老合肥说,许多人还喜欢在那堆写着“琥珀山庄”的白色雕塑下照相。那时,对别人说自己住在琥珀山庄,真的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遍地都是平房,最高的只有六楼。现在呢!改革开放的春风,社会的大发展让我们也拥有了自己的小高层。2002年合肥房地产开始升温,城市的圆周仿佛一夜之间外扩三十里就像是变魔术一样,老合肥们激动地给我形容。有房地产企业到大蜀山下盖房子,有人嘲笑说:坐车都要四五十分钟到市里,房子卖给谁啊。仅仅两年之后,大蜀山脚下已经无地可卖,而开发出来的房子竟然都卖得净光(合肥话)。合肥人从此告别了平房,搬进了上辈人想都不敢想的高层住宅。1980年,合肥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05平方米,然而30年后的今天,人均建筑面积达到29.28平方米,是解放初期的7.5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是啊,我们的房子越来越敞亮了。2008年,祖籍安徽的王石拍拍光亮的脑袋,决定在家乡首府合肥隆重推出万科金色名郡,将万科著名的精装修理念,带到了习惯毛胚房的合肥。 '2009年,著名的地产大亨万达也不甘落后,掏出数亿元,一举拿下芜湖路桥西侧的原美菱集团的黄金地段,也准备在合肥大干一场。种种的种种,我们合肥人民住上了满意的房子,这也是合肥人最骄傲的事之一了。
再说说合肥的交通。十几年前,合肥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三孝口,而三孝口十字路口上的人行天桥更是合肥的为数不多的交通设施。那时站在天桥上留张夜景照片,是件激动人心的事情。合肥唯一的五里墩立交桥曾经是合肥的景点之一,可又是被骂的最多的一处建筑。因为实用性太小,被老百姓称作不拿我们的血汗钱当回事。可现如今,合肥在大建设风雨洗礼后,三孝口天桥也成了长江路上唯一幸存的天桥。世贸中心烂尾工程摇身一变,成了金碧辉煌的CBD,东西高架及下穿马路解决了人们出行的困难,金寨路高架桥更是将堵车这一恶梦从此粉碎。传
说中的神秘高铁终于进入布局与规划之中,即将开建。肥西的高刘机场也让咱合肥人拥有了自己的国际机场。合肥打造的滨湖新城将整个城市规划向近在几十里外的巢湖方向发展近期更是将巢湖并入了合肥的辖区。巢湖是国内五大淡水湖之一,汪洋的水面,离合肥其实并不太远。但是,合肥决定走向巢湖,却是2006年。
我们曾笑着说,都不认识路了。
回首30年前,那时候天安门上的柏油马路是合肥人想都不敢想的。石子路,那太平常,水泥路则已经令我们很满足了。 二、 科技之光大放异彩,经济增长势不可挡
如果说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门户,那么合肥我认为就是中国的科技门户。在这里有享誉全球的中国科技大学,有几十个国家重点实验与科研院所。我国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这里创造的,有哪一个城市能拥有着两个太阳?合肥有!更夸张的是,这个只有一百多万城市人口的城市,却有五十多所大中专院校,每到寒假和暑假,大街上的年轻人就减少很多。因此,合肥也成为城市人均文凭较高的城市之一。克林顿在上个世纪提出进入知识时代,也正是因为这个时代,让我们这个科技城市有了自己的大型企业,也同时带动起了经济的蓬勃发展。
合肥在多个领域已经崭露头角,我市的自主品牌吹响了我们的经济号角。在汽车制造领域,JAC江淮汽车享誉全球;而在电器行业,合肥则有美菱,荣事达,格力,美的等集团;对于食品方面,恰恰瓜子早已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庐州(古时合肥的称呼),今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已达到户以上,其中50亿元以上15~18户,百亿元以上10户左右,有34户企业超过200亿元,1~2户已达到500亿元。想想30年前的合肥,万元户那可是不得了的。可是现如今,合肥的人均GDP就有42981元, 三、物质精神丰富,人们生活有滋有味
城市欣欣向荣,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以前的毛胚房,到现在的复式高层;从以前的一双大脚游合肥,到现如今的奥迪马自达代步;从以前吃饱饭没事在家打麻将的小心翼翼,到现如今“走,茶楼见”,是啊,麻将打到茶楼里,又可以喝喝茶聊聊天,不亦乐乎,没事我偷着乐。
现如今,吃完饭,咱K歌去,早已司空见惯;明天咱试试另一家饭店的味道也见怪不怪了,谁叫咱现在日子过的好呢!
当然,除了K歌,合肥人现如今还有很多选择。去画廊赏画,去歌剧院听歌剧。2008年奥运年那会儿,小区里锻炼身体的,健身房里健身的,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赶上时代的潮流。
要说合肥的小吃,那可是全国闻名。贵妃凉皮,庐州烤鸭店里碰碰香的鸭油烧饼让本地人流连忘返,更让来肥旅游的外乡人忍不住多买点带走。龙虾一天街,人
气那是一个高啊。经常是车满为患,本地的,省内的,还有慕名而来的上海浙江人无不对此数大拇指!
合肥人玩音乐玩得也是倍儿棒,解晓东就是我们家乡人。当然合肥人也很爱我们的家乡,《合肥的石头》、《挖芋头》、《泸州月》都是在讲述着家乡的种种。听着一曲曲家乡的乐章,万千思绪在脑中回荡。这就是我的家乡。
在这个网络的时代,合肥人又怎么能躲在后面呢。合肥人有自己的圈子——合肥论坛。合肥论坛是合肥人最爱去的一个地方,但凡没啥事,便会去这里看看热闹,顺便再拍拍几块板砖,乐和乐和。当然,这也是大家团结的地方, 2009年初夏以来,“叶飞腿”、“环城公园女孩失踪”、“步行街凶杀案”、“天鹅湖溺水事件”等关键词充满了合肥的网络,大家互相提醒互相慰藉,又不时互相出出主意共度难关。很难想象,现在要是离开了电脑和网络,许多合肥人的生活将会多么黯然失色!可是记得当年,电脑对合肥市民们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可十几年后的今天,合肥的孩子们在小学就必修计算机信息课,普通家庭则早已普及了电脑。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会立即在网络上得到迅速的反映和热烈的讨论。论坛更是反映民生的地方,很多人在这里指出政府一些不是特别正确的措施,我们的市委领导们也借此了解情况,及时纠错。 生活就是这么妙不可及。
四、环境优美,园林城市迎接四方兄弟
合肥自建市以来,只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绿化环境。合肥是最早一批园林城市之一,合肥的绿化,确实没得说。因为我们重视环境治理,改善城市卫生,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旅游事业。城市园林绿化面积达71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7.56平方米。在对环城园林作进一步绿化的基础上,于环绕古城的“绿色锦带”上新辟建了四处自然景区,被誉为“一根项链,四颗明珠”。
项链则是环城公园,这个据说是全国最大的开放式公园,被合肥人亲切地称作翡翠项链,也是合肥被首批评为园林城市的功臣。
合肥市打造的合肥两日游,也广泛受到大家的欢迎。包公祠里,包公,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包河的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水中绿荷飘香,让人流连忘返。包河独有的无丝藕,千年不忘向后人诉说包拯的铁面无私。大蜀山,合肥市里唯一的山,说它是山,它不过丈余。可合肥人仍络绎不绝,踏青,郊游,这儿不失是一个好去处。李鸿章纪念馆,杨振宁故居,五里飞虹还有天鹅湖都是中外游客必去的景点。
五、革命尚未成功,合肥仍需努力
虽然合肥的变化日新月异,但基础还是差了点。与周围的城市相比,我们还差得很远。我们还有许多问题要去解决,许多事要去做。一直困扰市民的堵车问题,虽然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还存在一些弊端;而新的问题——打车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如何避免出租车不打表漫天要价,拼车拒载,我想够让我们好好想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环境变化状况以及论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