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60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弗朗兹?希尔克是享有盛名的大学教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担任《文化和教育》杂志领导人,于1962年出版了一部名为《比较教育:历史、理论和实践》的著作(参见书末书目索引)。在这部著作中,他系统地收集并完善了1920年以来的教育思想,并在教育杂志上发展多篇文章传播这些思想。这部著作产生的强大影响不仅涉及欧洲的比较教育学家,也涉及美国的比较教育学家,特别是影响到贝雷迪,他采用了希尔克方法论方面有价值的观点。

希尔克提出比较研究有四个步骤或阶段,他称这四个阶段为:“描述”“解释”“并列”和“比较”。第一阶段被称为“现象调查”,也可称为必需的“比较前奏” ,基本上相当于施奈德所说的“外国教育学”研究阶段;根据希尔克的观点(1967年,第164—174页),不必像施奈德那样坚持“外国教育学”与“教育比较科学”有本质不同,而应直接承认这是一个预备或预先阶段,可以通过直接了解或借助各种文献资料来完成。第二个阶段即“解释”阶段,指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决定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阶段(第170页),它要求从一开始就弄清这些现象的复杂性和两可特征。在“解释”阶段,必须考虑各种各样的(历史的、文化的、思想的、技术的、政治的、社会的等)因素;因此,他要求研究者必须接受多学科的方法训练。关于第三阶段即“并列”阶段,希尔克开始追溯这一用语的起源,发现它是佩德罗?罗塞约(下文我会介绍他)最先建议使用的。希尔克说这个术语用处很大,它在法语、英语和德语中含义相同;总而言之,并列就是“将教育现象一个个排列起来”,或者将获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研究对象国的资料加以对比。希尔克认为,此时确定比较标准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将在关于方法的那一章详细地谈及这个问题)。最后一个阶段即确切意义上的“比较”阶段,是研究过程完成的阶段。 34.英格尔斯

英格尔斯对现代人的认识:1.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2.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3.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4.注重现在与未来,守时惜时;5.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求效率;6.计划;7.知识;8.可依赖性和信任感;9.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10.乐于让自己和他的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的

智慧敢于挑战;11.互相了解、尊重和自尊;12.了解生产及过程;13.对自己和社会生活及未来持乐观态度;14.平等观念和守法意识。 35.罗素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1880年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接着改学哲学,于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毕业后曾游学德国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政治和经济学院任讲师。l903年发表《数学原理》一书,并以论文《几何学基础》获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19O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10年发表《哲学文集》。1917年发表《哲学的问题》。且1914年加入工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参加和平主义者的活动,被处罚金,革职入狱。在狱中,撰写了《数学哲学导论》(1919)。1920年访问中国和苏联,著有《布尔什维主义的实践和理论》一书。晚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曾参与召开国际战争罪审判法庭。生前的最后三年出版了一生最优秀的著作之一《自传》。

1927年,罗素和夫人布拉克在英国彼得斯费尔德市附近创办一所私立学校,名友前希尔学校,实验他的教育理论,是当时英国的进步主义学校之一。1935年离婚后,布拉克独自办到1939年。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和“爱的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品格的发展,而“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是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并深信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36.海德格

海德格(Manin Heidegger)属于现象学范畴的存在主义者,其教育哲学代表作有《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引论》等。他提出两个核心概念,一是“忧虑”,二是“真实”。他认为:人被抛入一个“虚无”世界,面对恐惧、烦恼、绝望,孤

立无援,充满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忧虑”,要么回避忧虑,跟其他人一样度过一生,过着标准化的、非人格化的、不“真实”的生活;要么接受忧虑的提示,视人为完全自由的,并正视忧虑,开始“真正”地生活,不循规蹈矩,选择自我目的和自我标准,追求自我实现;为了发现自我,达到真实,就要有勇气,不要畏惧,不要顺从,扬弃生活于其中的

社会文化;不要屈服于现实世界,而是利用这个世界提供的东西去实现最佳的自我。学校教育的个性化就依此进行。

37.弗莱雷

弗莱雷的思想体系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他的教育思想旗帜鲜明,措辞犀利,具有毫不妥协的批判性和战斗精神;但其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又惊人地繁杂,几乎对各种哲学、社会学,甚至语言学、宗教思想兼收并蓄。弗莱雷的早期思想带有折衷主义色彩,他以一种批判性的文化人类学观点,用抽象的\民主\概括历史进程。在他的成人教育实践中,他吸收借鉴了杜威的问题教育思想、乔姆斯基(N?Chomski)、索绪尔(F?Saussure)的语言学理论、法国教育家弗雷内(C?Freinet) 的教学理论。同时,柏拉图(Plato)、康德 (I?Kant)、黑格尔 (G?Hegel)等古典哲学家的思想、卢梭(J?Rousseau)的自然主义哲学与教育思想、胡塞尔(E?Husserl)的现象学、萨特(J?Sartre)的存在主义都对弗莱雷有很大影响。

38.科南特

科南特为推动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及其科技取向,先后发表了《今日美国中》(1959)、《初中教育》(1960)、《贫民区和市郊:评大都市的学校》(1961)、《美国师范教育》(1963)、《综合中学》(1967)等著作。其基本主张是:所有学生都必修 \公共核心课程\,包括数学、自然科学、英语、社会研究、美国历史;尤其强调苏联卫星冲击而生的\新三艺\的意义,即把数学、科学、外语三门学科置于突出地位,以便培养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为美国经济和国防提供科技人才;为此还强调\天才教育\,要求天才学生在中学最后四年中学三年科学、四年数学、四年外语,另加四年英语和三年社会研究课程。 39.马里坦

雅克?马里坦(1882-l973),罗马天主教哲学家,新托玛斯主义的主要代表。因对托玛斯?阿奎那思想的解释和他自己的托玛斯主义哲学而受到尊重。原信奉新教,1911年皈依天主教。先在海德尔堡大学学生物学,19l6-1908年到巴黎大学学托玛斯主义,1913年开始在天主教学院任教,1914-l919年任近代哲学教授。1932年后每年到多伦多

中世纪研究所讲学,在普林斯顿大学(1941-1942)和哥伦比亚大学(l941-1944)任客座教授。1945-1948年任法国驻梵蒂冈大使。1948-1960年回普林斯顿任哲学教授。 马里坦认为,“近代(资产阶级)生活的混乱,是由人们对于灵魂以及道德和宗教的无知所造成的”,主张“道德上的再教育”和“宗教信仰的恢复”;要求继承中世纪的教育传统,把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以培养青年对基督教的虔诚信仰。他认为进步主义教育使学生很少受到“挑战”和“训练”,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从建立在失验的原则基础上的“悟性”和“直觉”开始的。

40.霍姆斯

英国的霍姆斯(Brian Holmes)在《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法》、《比较教育:对方法的思考》等著作中,论述了问题研究法。他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下列四个步骤和方法。(1)选择与分析问题。主要是选择和分析当前各国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教育内部的问题,如各国课程体系的比较等,另一类是属于教育与社会其他领域有关的问题,如几国教育投资问题的比较研究等。(2)寻求解决办法(政策)。比较教育研究的任务不是寻求某种能适应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时代的万能之策,而是分析说明哪些政策和办法更适合于哪些地区、哪种环境,或者提出对某一国家更为现实有效的办法。(3)验证有关因素。验证是一种需要洞察力的工作,需要批判性的分析和严谨的叙述。验证应注意三个方面:详尽地描述、分析教育制度及与其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背景;筛选出与具体问题紧密相关的决定性因素;严肃评判这些决定性因素。为了更好地收集资料,验证问题,霍姆斯根据波普尔(K.R.Popper)的批判二元论和自己的见解,设计了一个“理智的框架”。这个框架包括四种模式。①规范模式:包括研究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见念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②体制模式:包括研究对象国的教育制度,教育领域内部组织结构的模式和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政府组织、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的体制结构,以及左右国家和地方方针政策的各种强力集团的组织结构。③自然模式:包括地理、地质、气候、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④精神状态模式: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4)预测。在综合分析各国教育问题的基础上,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提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并作出某种切实的预测。

41.尼尔

亚历山大?萨瑟兰?尼尔(1883-1973)英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出生在苏格兰福法尔,爱丁堡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硕士。大学毕业后,先在苏格兰公立学校任教12年,后在伦敦国王艾尔弗雷德学校任教两年。1921年,与友人合作,在德国德雷斯顿的赫勒劳创办一所国际学校。1923年迁到奥地利的松塔贝格。1924年回英国,在莱姆里季斯的一座小山上继续办学,称萨默希尔学校。1927年迁至萨福克郡的雷斯顿。这是一所小型的实验学校,学生来自英国、斯堪的纳维亚、南非、美国和加拿大等处,学生年龄一般在5-16岁,约男生25人,女生对人。1968年有美国学生44人。

尼尔认为,现代教育什么都错了。他称萨默希尔学校是一所随。心所欲的学校,深信儿童生来就是明智的和现实主义的。“自由”是他的口号。在他的学校里,儿童可以从事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并且自己管理自己。他认为应该使学校适合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合学校。学校应当放弃任何纪律和道德训练。上课是自愿的,儿童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它实际上是一所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

42.皮亚杰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自191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60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5)在线全文阅读。

60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540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