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笠翁对韵》(节选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节选二)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节选二)。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节选二)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

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

1、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 河、汉:奇:偶:吹竹:弹丝: 2、 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2、收集对联。

3、小儿语(节选)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切言动 ,都要安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译文: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4《治家格言》(节选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5《治家格言》(节选二)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人有喜庆??便是大恶。”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背诵《治家格言》(节选一)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人有喜庆??便是大恶。”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6《 名贤集》(节选一)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7《 名贤集》(节选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一、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翻译: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优秀传统文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5401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