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小学生学好《品德与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的不断推进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需要一批批复合型人才相适应,所以国家教育部对教材教学不断改革,不断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也不断转变,这样才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品德与生活》在教学中也是一门重要学科,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也是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目标,那么怎样让学生学好《品德与生活》?浅谈一些看法。 一、让品德课堂走进生活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生活的教育,才是学好《品德与生活》的最佳选择,所以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列如,我上二年级上册《秋天在哪里》时,安排了10分钟的课外活动观察,孩子们看到校园里的银杏树,突然惊叫起来,有的说;“银杏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有的说;再过一段时间,叶子像蝴蝶在飞舞”,有的说“它的叶子要变成金黄,一点杂色都没有”······走出校门,指导学生眺望远方,把远近的景色收藏在大脑中。回归教室后,同学们争着发言了,有的说田野里,有的说山坡上,还有的说森林里······他们滔滔不绝地说出了大自然秋天的景色。我又提了一个问题:祖国那么辽阔,各地的秋景一样吗?同学们又争着说,我回去打电话问在福建打工的爸爸,我回去打电话问在浙江打工的叔叔,我打电话问在新疆种棉花的姑妈·····通过同学们的了解,
下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上,同学们说出了全国大多数地方的秋景,说得有生有色,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这样从课堂到生活的教育活动,将教材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课间设活动才能有收获
儿童天生就喜欢活动,贪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活动是儿童的源泉,是儿童发展的基础,是师生教和学的中介。《品德与生活》也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材的活动性特点很突出,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材呈现的形式,都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重让儿童在学习中通过各种形式来获得成功的体验。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时,根据教学流程,我安排了一个任务;要求大家对午扫过的教室分组检查地面、窗户的卫生,同学们在组长带领下按老师要求进行彻底检查,一组说,墙角有蜘蛛网,另一组说,讲桌下有碎粉笔,还有一组说,卫生工具没放整齐·····众说纷纭。我说根据你们检查情况各组进行整改,各组行动起来,教室一会儿变得更清洁了,快下课了,我问:“我们不仅要搞好教室卫生,还要抓好哪些卫生呢”?大家纷纷回答,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家庭卫生····从此同学们把死角卫生牢记心中,经常保持清洁卫生。这是几年来他们对卫生的最大转变。所以,活动在《品德与生活》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收获。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儿童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
多样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发挥民主,让学生自己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使他们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情境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但 设计情境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引发激情,受到情理交融的效果。 教学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它关系的人身的发展,民族的兴衰。所以,凡是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时刻都在关注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发展,千方百计更新教法,转变教学观念,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纯洁学生心灵的学科,也是学生道德形成的良师益友,还是对学生鞭策的基础。《品德与生活》课虽然内容不多,但只要你用功研究,上起课来会更加丰富多彩。
本人水平有限,只作浅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怎样让小学生学好《品德与生活》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