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中货物与服务分析
作者:宫婷
来源:《商情》2014年第04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出现了“双顺差”的现象,并且越发严重了,这体现了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其中,经常账户的巨额顺差以及其内部项目的差额具体反映出了我国贸易结构的失衡。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经常账户总体及其内部各项的差额,探究出我国贸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
经常账户;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1 现状分析:1982—2012经常账户差额
纵向看:1993年以前经常账户的正负交替出现,很显然,这与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较低水平这一事实是紧密联系的。1993年以后,我国经常账户差额一直为正,并且有逐年增大的顺差趋势,虽然不排除有少量项目存在逆差,但总体相抵后,经常项目收支差额仍保持了巨额顺差。
横向看:经常账户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由历年来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可以看出,我国的经常项目差额总体上与“货物与服务”的差额变化情况相似,这就说明了“货物与服务”占了经常项目的较大比重。而”货物与服务“的差额又与“货物”的变化趋势趋同,这一方面反映了货物贸易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重大地位,另一方面反映出服务贸易的弱势地位,从侧面透露出我国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2 货物贸易
纵向看:自1982年以来,货物贸易的借贷各方的数额都在增大。反映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有所提高,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WTO前后,货物借贷各方价值的扩大愈发明显了。 横向看:货物贸易差额在90年代之后大体为顺差且不断增大,尤其是在2005年以后增速巨大(这与宏观经济政策有关:为鼓励出口调高了出口退税率)。商品的进出口情况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状况都有所提高,从而也反映了我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提高:一是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国内供需增长的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中货物与服务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