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这里,看更多心理学资料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第三章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本章综述】
本章着重对学习的一般机制进行概括阐述,包括学习的分类体系,关于学习的几大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等。其中学习的理论是本章节的重要考点,并且考查形式也比较灵活。本章节的内容是整个教育心理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需要大家充分重视这一章节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
【考点分析】
具体考点:2007-35、36、37、38,2008-10、38、41、42,2009-37、38、39、42、43、45、49,2010-34、36、52,56(Ⅰ),2011-48,2012-34、36,2013-36、38、56(Ⅰ),2014-8、35、36、56(Ⅰ),2015-37、38
【复习建议】
本章节为每年的高频考试章节。在本章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代表人物不仅仅是选择题容易考查到,简答题和论述题也极有可能涉及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因此,在复习上,对本章节知识点的要求与前面一章节的要求是一致的,不仅要重视基本知识理论的掌握,还要能够深化知识点,做到对知识点的活学活用。
【复习笔记】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
点这里,看更多心理学资料
一、学习的一般概述
(一)学习的概念及其理解
学习(learing)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对于“学习”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以下5点来展开:
(1)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但凡不是由后天获得的经验或练习而引起的行为变化都不能称之为学习。比如说由生理成熟引起的行为变化、由疾病引起的体力减弱、由药物引起的行为增强或减弱都不是学习;
(2)将经验引起的改变可能是思维上的(对艺术的鉴赏对新思想的接受),也可能是行为上的(技能的掌握),但都应该是持久的(不是持久的变化也不能称之为学习),并且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3)并不是所有的行为变化代表着学习的发生;(生理成熟、疲劳、药物等因素也可以引起行为变化,但不能视为学习)
(4)不仅人类有学习的现象,动物也存在;
(5)学习是个体的一种适应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如果不能适应环境,不能称为学习。
(二)学习的分类 1.学习主体分类:
按照学习主体,即学习者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学习分为动物的学习、人类的学习与机器的学习三类。
2.加涅根据学习水平不同进行的分类
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不同,将学习分为八类。
①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即经典的条件作用,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它的发生取决于有机体先天的神经组织;
②刺激-反应学习:主要指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作用。其中强化在该类学习中其非常关键的作用;
③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个体首先要习得每个刺激-反应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及时强化;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
点这里,看更多心理学资料
④语言联想学习:其实也是连锁学习,是由语言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 ⑤辨别学习: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
⑥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抽象特征的反应;
⑦规则的学习:了解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即原理学习; ⑧解决问题的学习:学会使用规则去解决问题,也叫高级规则的学习;
前三类属于简单反应,后五类属于人类特有的学习,后续将前四类通称为系列学习。 六水平分类:1971年,加涅对理论进行了修正,学习的分类成为六类: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3.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性质不同进行的分类
(1)奥苏伯尔根据主体获得经验的途径或方式将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是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又叫掌握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是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经验的直接发现或创造,并非由他人的传授而得。因发现学习中经验来自学习主体自身的创造,故又叫创造学习。
(2)根据主体加工经验的方式可将学习分为:
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的经验进行新的学习,通过建立新旧经验间的联系来理解新信息;
机械学习:在学习中所得的经验之间无实质性联系的学习。机械学习是指死记硬背的学习,学生并没有理解新知识的含义。
(3)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也就是说,某些机械学习,也可以同时是发现学习。这是不同的维度,没有必然联系。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并且这些类型的学习没有高低之分。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
点这里,看更多心理学资料
4.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进行的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做了分类。他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能力或性情倾向,可以分为五类:
①言语信息的学习:指学习大量的名称、事实、事件的特性以及许多有组织的观念等。这些是以言语信息的传达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语言信息表达出来的。与指导“是什么”有关。例如学习苹果、梨等概念;
②智慧技能的学习:利用符号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能力,要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又称过程知识;例如玩三国杀就是典型的智慧技能学习,先通过说明书学习有关概念规则,然后运用规则参与游戏。
③认知策略的学习:学习者对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机能的学习。这种能力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是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认知策略是智慧技能的控制过程。
④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影响个人对某类事物、任务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学习者应侧重形成三方面的态度:即对人际交往的态度、对某些活动的态度和对社会的态度。它影响行为的选择。
⑤运动技能的学习:是对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的学习。运动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一般动作技能和特殊技能,前者比如练习平衡能力,后者比如学会骑自行车。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
点这里,看更多心理学资料
二、学习的联结理论
(一)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1.巴浦洛夫的学说
巴普洛夫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认为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是应之间的联结。例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联结的实现过程,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时空上结合产生了替代作用,使条件刺激与原来只能由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建立了联系,这个过程也就是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1)实验:将狗至于隔音实验室内,实验开始后,先给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后半分钟给狗食物,观测狗的唾液分泌反应,铃声和食物反复多次这样有联系地呈现之后,若仅有铃声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狗也会分泌唾液。结论是,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只要在时间上结合都可以成为条件刺激形成条件作用。再和其他新刺激相结合可以形成多级条件作用。
(2)规律 :
①获得与消退。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中性刺激要先于无条件刺激或两者同时出现,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强化,强化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没有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消失,即消退。
②泛化与分化。泛化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的初期,另外一些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应;分化是指经过选择性强化或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
③二级(高级)条件作用。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如果将条件刺激用作无条件刺激,使它与另一个中性刺激伴随出现,就能建立一种的新的条件反射,即二级条件作用或高级条件作用。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心理学考研辅导资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心理学考研-教育心理学资料-学习及其理论解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