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化复习2(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A.Km↑,Vmax不变 B.Km↓,Vmax↓ C.Km不变,Vmax↓ D.Km↓,Vmax↑ E.Km↓,Vmax不变

22.LDH的辅酶是NAD+。采用酶偶联测定法进行待测酶的测定时,可选用

LDH作为指示酶,其原理是基于 A.LDH是第一个发现的同工酶

B.NADH在340nm波长处有特异吸收峰,而NAD+则没有 C.NAD+在280nm波长处有吸收峰

D.NAD+在340nm波长处有特异吸收峰,而NADH则没有 E.有些酶以酶原形式存在,其激活没有任何生理意义 30.下列关于变构酶的不正确描述是 A.变构酶是指受变构调节的酶

B.正协同效应是指底物与酶的一个亚基结合后使此亚基发生构象改变,从

而引起相邻亚基发生同样的改变,增加后续亚基对底物的亲和力

c.正协同效应的底物浓度曲线是矩形双曲线 D.负协同效应是指底物与酶的一个亚基结合后使此亚基发生构象改变,此

E.NADH在280nm波长处有吸收峰 23.关于反竞争性抑制剂的正确阐述是

A.抑制剂既与酶结合,又与酶一底物复合结合 B.抑制剂只与酶一底物复合物结合 C.抑制剂只与底物结合 D.抑制剂只与酶结合

E.抑制剂只减少从ES转化为产物的量

24.下图是几种抑制作用的双倒数作图,其中直线X代表无抑制剂时的作图,那 么竞争性抑制作用的作图是 A.A B.B C.C D.D F.E

25.国际酶学委员会将酶分为六类的依据是 A.酶的来源 B.酶的结构

C.酶催化反应的高效性 D.酶促反应的性质 E.酶对底物的特异性

26.反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是

A.表观Km十,Vmax不变 B.表观Km↓,Vmax↓ C.表观Km不变,Vmax↓ D.表观Km↓,Vmax↑ E.表观Km↓,Vmax不变

27.有关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不正确论述是 A.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性常数

B.酶是蛋白质,即使反应的时间很短也不能提高反应温度

C.酶制剂应在低温下保存

D.酶的最适温度与反应时间有关

E.从生物组织中提取酶时应在低温下进行 28.关于pH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错误论述是

A.环境pH影响酶、底物或辅助因子的解离状况,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B.最适pH是酶的特性常数 c.最适pH不是酶的特性常数

D.过高或过低的环境pH可使酶发生变性 E.最适pH是酶促反应速率最大时的环境pH 29.关于酶原与酶原激活的正确阐述是

A.体内所有的酶在初合成时均以酶原的形式存在 B.酶原的激活是酶的共价修饰过程

c.酶原的激活过程也就是酶被完全水解的过程 D.酶原激活过程的实质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亚基构象的改变可使后续亚基与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减弱

E.具有协同效应的变构酶多为含偶数亚基的酶 31.有关LDH同工酶的正确论述是

A.LDH含有M和H两种亚基,故有两种同工酶

B.M亚基和H亚基都来自同一染色体的某一基因位点 c.LDH同工酶在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无显著差别 D.1DH同工酶的电泳行为相同

E.LDH同工酶对同一底物有不同的Km值 32.有关竞争性抑制剂的正确论述是

A.抑制剂在结构上与底物结构不相似 B.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C.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不可逆的

D.抑制程度只与抑制剂的浓度有关,而与底物浓度无关

E.抑制剂与酶非共价结合

33.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正确的阐述是

A.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与一般催化剂完全相同 B.低温可使大多数酶发生变性

C.最适温度是酶的特性常数,与反应进行的时间无关 D.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性常数,延长反应时间,其最适温度可降低

E.所有酶的最适温度均相同 34.关于同工酶的正确阐述是

A.它们的分子结构相同 B.它们的免疫学性质相同 C.它们的理化性质相同 D.它们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

E.它们催化的化学反应不同 35下列属于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是

A.磺胺类药物对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抑制作用 B.pb2+对羟基酶的抑制作用 C.砷化物对巯基酶的抑制作用

D.氰化物对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E.敌百虫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C 2.E 3.C 4.C 5.C 6.A 7.D 8.A 9.B 10.B II.B 12.D 13.E 14.B 15.E 16·A 17.C 18.C 19.A 20.D 21.A 22.B 23.B 24·D 25.D 26.B 27.B 28.B 29.D 3O.C 31.E 32.B

33.D 34.D 35.A 三、名词解释

1~2倍。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反应速率则因酶变性而降低。 1.酶原和酶原的激活

酶原是指有些酶在细胞合成或初分泌时,或在其发挥催化功能前尚无活性的酶的前体

酶原激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无催化活性的酶原向有催化活性的酶的转变过程。

酶原激活的实质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4.酶的活性中心 是指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特定空间结构区域。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有两种:一是结合基团,其作用是与底物相结合,使底物与酶的一定构象形成复合物;二是催化基团,它的作用是影响底物中某些化学键的稳定性,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其转变成产物。对结合酶来说,辅酶或辅基参与酶活性中心的组成。

5.酶的特异性 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性。根据酶对其底物选择的严格程度,酶的特异性分为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和立体异构特异性。

6.最适温度 酶是生物催化剂,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具有双重影响。升高温度,一方面可加快酶促反应速率,但同时也增加酶变性的机会,又使酶促反应速率降低。 综合这两种因素,酶促反应速率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在环境

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温度加快反应速率这一效应起主导作用,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可加大1~2倍。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反应速率则因酶变性而降低。

7.初速率 反应初速率是指反应刚刚开始时,各种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尚未发挥作用,时间进程与产物的生成量呈直线关系时的反应速率。此时,酶促反应速 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9.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通常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结合, 使酶失去活性。这类抑制剂包括砷化物、重金属离子、有机磷农药等,它们不可逆的抑制羟基酶或巯基酶的活性。这类抑制剂不能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去除。只能用特异 的药物解除抑制。

10.酶偶联测定法是指利用酶作为分析试剂,对一些酶的活性、底物浓度、激活剂、抑制剂、酶的辅助因子等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一些酶(称指示酶)的底物或

产物可以直接简便地监测,将该酶作为试剂加入到待测的酶促反应体系中,将本来不易直接测定的反应转化为可以直接监测的系列反应。目前最常用的是酶联免疫测定法。 四、问答题

1.试述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实际应用。 酶是生物催化剂,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具有双重影响。升高温度一方面可加快酶促反应速率,但同时也增加酶变性的机会,又使酶促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升高到60℃以上时,大多数酶开始变性;80℃时,多数酶的变性已不可逆。综合这两种因素,酶促反应速率最快时的环境温度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在环境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温度加快反应速率这一效应起主导作用,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可加大 临床上低温麻醉就是利用酶的这一性质以减慢组织细胞代谢速率,提高机体对氧和营养物质缺乏的耐受性,利于手术治疗。低温保存生物制品和菌种也是基于这一原理。生化实验中测定酶的活性时,应严格控制反应液的温度。酶制剂应保存在冰箱中,从冰箱中取出后应立即应用,以免因酶的变性而影响测定结果。

2.试述酶的多元催化和表面效应机制。

(1)多元催化:一般催化剂通常仅有一种解离状态,仅表现酸催化或碱催化。酶是两性电解质,其所含有的多种功能基团具有不同的解离常数,即使同一种功能基团处于不同的微环境时,解离度也有差异。酶活性中心上有些基团是质子供体(酸),有些基团是质子受体(碱),也就是说酶即可起亲核催化,又可起亲电子催化作用,所以酶具有多元催化作用。同时,酶分子中的多功能基团(包括辅酶或辅基)的协同作用也可大大地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反应速率可提高约103倍。

(2)表面效应:酶分子表面由亲水基团构成,而内部常为疏水性氨基酸组成,并常形成疏水性“口袋”样结构,酶的活性中心多位于此疏水“口袋”中。底物与酶的反应是在酶分子内部的疏水环境中进行的。疏水环境可排除水分子对酶和底物功能基团的干扰性吸引或排斥,防止在底物与酶之间形成水化膜,有利于酶与底物的密切接触,从而提高酶的催化效率。这种现象称为表面效应。

3.简述酶一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与“诱导契合假说”。 1958年Koshland提出:酶在发挥其催化作用之前,必须先与底物结合,形成

酶一底物复合物。酶与底物的这种结合不是锁与钥匙式的机械关系,而是在酶与底物相互接近时,其结构相互诱导、相互变形和相互适应,进而相互结合成酶一底物复合物,此为酶一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假说。此假说后来得到X射线衍分析的有力支持。酶构象的改变有利于其与底物结合,底物在酶的诱导下也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过渡态,易受酶的催化攻击。过渡态的底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最相吻合,从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7.测定酶活性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酶的活性测定要求有适宜的特定反应条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应该相对恒定。

(1)酶的样品应做适当的处理。例如测定血浆中IDH活性时,应去除红细胞,

因红细胞中UDH的活力比血浆中酶活力高150倍。

(2)反应体系中,底物的量要足够,使酶被底物饱和,以充分反映待测酶的活力。但过高的底物浓度可能抑制酶的活性,一般底物浓度在10 Km以上。

(3)测定代谢物时应保持酶的足够浓度。 (4)应根据反应时间选择反应的最适温度。

(5)根据不同的底物和缓冲液选择反应的最适pH。 (6)测定酶活性时应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率。为获取最高反应速率,在反应体系中应含有适宜的辅助因子或激活剂等。

8.简述酶的临床实践应用价值。

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酶的质和量的异常或

酶受到抑制有关。细胞内酶的改变可以通过血清酶的测定予以反映。许多药物通过对细菌或人体内酶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酶还可以作为诊断试剂和药物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当前酶活性测定约占临床生化检验总量的1/4~1/2,抑制后与底物的结合。该抑制作用的强弱只与抑制剂的浓度有关。表观Km不变,Vmax下降。

(3)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只与酶一底物复合物结合,生成的三元复合物不能解离出产物。表观Km和Vmax均下降。 可见酶在临床疾病诊断上的重要性。

(1)组织器官细胞受损造成某些特异性酶大量释放入血。如急性胰腺炎时血清中和尿中的淀粉酶活性升高,急性肝炎时血清中转氨酸活性升高,心肌梗死时血清中LDH1和CK2大量升高。也可由于某些组织器官受损的同时引起功能降低,影响某些专一性酶的合成。例如肝脏功能降低时,血清胆碱酶活性及血中凝血因子Ⅱ和Ⅶ含量都会显著下降。 (2)大部分肿瘤组织都有其特异性标志酶的高表达。如前列腺癌病人血中酸性磷酸酶含量升高,骨癌病人血中碱性磷酸酶含量升高,卵巢癌和睾丸肿瘤病人血中胎盘型碱性磷酸酶升高。现今与肿瘤有关的特异性标志酶有很多。

(3)许多遗传性代谢病必须检测其特异性缺陷酶作为确诊指标。例如,测定白细胞中酸性β-1,4-葡萄糖苷酶的缺失可确诊Gaucher病;测定微量肝活检样品中的葡萄糖-6-磷酸酶缺失,可确诊Ia型糖原贮积症,测定绒毛组织中酸性α-1,4-葡萄糖

苷酶的缺失,可产前诊断胎儿已遗传性患Ⅱ型糖原贮积症。 (4)酶作为药品最早用于助消化。例如,口服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脂酶和胰淀粉酶等可帮助消化;在某些外敷药中加入透明质酸酶可以增强药物的扩散作用;重组的a1抗胰蛋白酶可用于治疗肺气肿;从牛胰和肺组织中得到的抑肽酶用于治疗胰

腺炎、大出血和休克;在清洁化脓伤口的洗涤液中加入胰蛋白酶、溶菌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等可加强伤口的净化、抗炎和防止浆膜粘连;链激酶、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等作为血栓溶解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等。 一33—

9.举例说明临床上测定同工酶对疾病的诊断意义。

同工酶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基因分化的产物。同工酶是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某种同工酶的各种类型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含量与分布比例不同。这主要是不同组织器官合成同工酶各亚基的速率和各亚基之间杂交的情况不同所致。某种同工酶的各种类型对同一底物的亲和力不同。这使不同的组织与细胞具有不同的代谢特点。当某组织发生疾病时,可能有某种特殊的同工酶释放出来,同工酶谱的改变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例如心肌梗死后6~18小时,CK2释放入血,而LDH的释放比CK迟1~2天。正常血浆LDH2的活性高于LDH1,心肌梗死时可见LDH1大于LDH2。这些改变可见于所有的心肌梗死病例。

10.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1)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作用大小与抑制剂和底物的浓度以及酶对它们的亲和力有关。Km升高,Vmax不变。

(2)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结构不相似或完全不同,只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不影响酶在结合第四章糖代谢 一、单项选择题

1淀粉经α-淀粉酶作用后的主要产物是

A.麦芽糖及异麦芽糖 B.麦芽糖及临界糊精 C.葡萄糖 D.葡萄糖及麦芽糖 E.异麦芽糖及临界糊精

2.下列物质中,哪种是人体不能消化的 A.果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淀粉

3.进食后被吸收入血的单糖,最主要的去路是

A.在组织器官中氧化供能 B.在肝脏、肌肉等组织中合成糖原

C.在体内转变为脂肪 D.在体内转变为部分氨基酸 E.经肾随尿排出

4.糖酵解途径中,第一个产能反应是 A.葡萄糖→G-6-P B.G-6-P→F-6-P

C.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D.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 E.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5.下列哪个代谢物之间的反应能提供高能磷酸键使.ADP生成ATP

A.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

B.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 3-磷酸甘油酸→6-磷酸葡萄糖 D.1-磷酸葡萄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1,6-双磷酸果糖→1,3-二磷酸甘油酸 6.有关葡萄糖磷酸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己糖激酶有4种同工酶 B.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转变成G-6-P

C.磷酸化反应受到激素的调节 D.磷酸化后的葡萄糖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E.葡萄糖激酶只存在于肝脏和胰腺β细胞 7.下列哪个酶直接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α-酮戊二酸脱氢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丙酮酸激酶 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8.1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可生成几分子ATP A.1 B.2 C.3 D.4 E.5

9.1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可净生成几分子ATP A.1 B.2 C.3 D.4 E.5

10.糖酵解时丙酮酸不会堆积的原因是

A.NADH/NAD+比例太低 B.LDH对丙酮酸的Km值很

C.乳酸脱氢酶活性很强 D.丙酮酸可氧化脱羧成乙酰CoA

E.丙酮酸作为3一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中生成的NADH的受氢体

11.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生理意义是 A.防止丙酮酸的堆积 B.产生的乳酸通过TCA循环彻底氧化

C.为糖异生提供原料 D.可产生较多的ATP

E.生成NAD+以利于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所催化的反应持续进行

12.在糖酵解过程中,下列哪个酶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 21.下列哪种物质缺乏可引起血液丙酮酸含量升高 A.硫胺素 B.叶酸 C.吡哆醛 D.维生素B12 E.NADP+

22.关于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在脱氢的同时伴有脱羧,并生成乙酰CoA B.该反应由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是不可逆的

C.该酶系的辅因子有:TPP、硫辛酸、HSCoA、FAD、NAD+ D.ATP可激活此反应,加速丙酮酸氧化脱羧 E.生成的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23.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循环一周可生成4分子NADH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 6-磷酸果糖激酶-1 D.磷酸甘油酸激酶、 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13.6-磷酸果糖激酶-1的最强别构激活剂是 A.AMP B.ADP

C.1,6-双磷酸果糖 D.ATP E.2,6-双磷酸果糖 14.肝脏内糖酵解途径的主要功能是 A.进行糖酵解 B.提供磷酸戊糖

C.进行糖有氧氧化供能 D.对抗糖异生 E.为其他代谢提供合成原料

15.肝内丙酮酸激酶特有的别构抑制剂是 A.NADH B.ATP C.乙酰CoA D.丙氨酸 E.6-磷酸葡萄糖

16.有关丙酮酸激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1,6-双磷酸果糖是该酶的别构激活剂 B.丙氨酸也是该酶的别构激活剂 C.蛋白激酶A 可使此酶磷酸化而失活 D.蛋白激酶C可使此酶磷酸化而失活 E.胰高血糖素可抑制该酶的活性 17.与糖酵解途径无关的酶是 A.己糖激酶 B.烯醇化酶 C.醛缩酶 D.丙酮酸激酶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18.有关糖有氧氧化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糖有氧氧化的产物是CO2及H2O B.糖有氧氧化可抑制糖酵解

C.糖有氧氧化是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D.三羧酸循环是在糖有氧氧化时三大营养素相互转变的途径 E.1分子葡萄糖氧化成CO2及H20 时可生成32分子ATP 1 9.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时共有几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A.2 B.3 C.4 D.5 E.6

20.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不包括 A.FPP B.NAD+

C.硫辛酸 D.辅酶A E.生物素 B.循环一周可使两个ADP磷酸化成ATP C.乙酰CoA可经草酰乙酸进行糖异生 D.丙二酸可抑制延胡索酸转变成苹果酸 E琥珀酰CoA是旷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的产物 24.1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后的产物是 A.草酰乙酸 B.草酰乙酸和C02 C.草酰乙酸+CO2+H2O D.C02+H2O E.2 C02+4分子还原当量+GTP

25.在下列反应中,经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能产生ATP最多的步骤是

A.苹果酸→草酰乙酸 B.琥珀酸→苹果酸 C柠檬酸→异柠檬酸 D.α-酮戊二酸→琥珀酸 E.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26.1mol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成CO2及H2O,可生成多少mol ATP

A.2 B.3 C.4 D.12.5 E.15

27.三羧酸循环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

A.UTP B.TTP C.ATP D.CTP E.GTP

28.调节三羧酸循环运转最主要的酶是 A.柠檬酸合酶 B.异柠檬酸脱氢酶 Cα-酮戊二酸脱氢酶 D.琥珀酸脱氢酶 E.苹果酸脱氢酶

29.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三大营养素分解的共同途径

B.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后只能被氧化

C.生糖氨基酸可通过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转变成葡萄糖 D.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时,可提供4分子还原当量

E.三羧酸循环可为其他代谢提供小分子原料 30.丙二酸能阻断糖的有氧氧化,因为它

A.抑制糖酵解途径 B.抑制丙酮酸脱氢酶

C.抑制柠檬酸合酶 D.抑制琥珀酸脱氢酶 E.阻断电子传递

31.有关草酰乙酸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草酰乙酸参与脂酸的合成

B.草酰乙酸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中间产物

C.在糖异生过程中,草酰乙酸是在线粒体内产生的 A.1 B.2 C.3 D.4 D.草酰乙酸可自由通过线粒体膜,完成还原当量的转移

E.在体内有一部分草酰乙酸可在线粒体内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2.下列哪项不是乙酰CoA的作用

A.用于合成胆固醇 B.进入三羧酸循环

C.激活丙酮酸羧化酶 D.反馈抑制丙酮酸脱氢酶 E.诱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表达 33.1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代谢时可生成 A.2分子C02 B.1分子NADH+H+ C.1分子NDPH+H+D2分子NADH+H+ E.2分子NADPH+H+ 34.磷酸戊糖途径

A.是体内产生C02的主要来源‘B.可生成NADPH供合成代谢需要

C.是体内生成糖醛酸的途径 D.饥饿时葡萄糖经此途径代谢增加

E.可生成NADPH,后者经电子传递链可生成ATP 35.下列哪种酶缺乏可引起蚕豆病 A.内酯酶 B.磷酸戊糖异构酶 C.磷酸戊糖差向酶 D.转酮基酶、 E.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36.下列哪条途径与核酸合成密切相关 A.糖酵解 B.糖异生 C.磷酸戊糖途径 D.三羧酸循环 E.糖原合成

37.合成糖原时,葡萄糖基的直接供体是 A.G-6-P B.G-1-P C.UDPG D.CDPG E.GDPG

38.从葡萄糖合成糖原时,每加上1个葡萄糖残基需消耗几个高能磷酸键 A.1 B.2 C.3 D.4 E.5

39.关于糖原合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糖原合成过程中有焦磷酸生成 B.a-1,6-葡萄糖苷酶催化形成分支

C从1-磷酸葡萄糖合成糖原要消耗1个高能磷酸键 D.葡萄糖的直接供体是UDPG

E.葡萄糖基加在糖链末端葡萄糖的CA上 40.糖原分解所得到的初产物是 A.葡萄糖 B.UDPG

C.1-磷酸葡萄糖 D.6-磷酸葡萄糖 E.1-磷酸葡萄糖及葡萄糖

41.糖原的1个葡萄糖基经糖酵解可生成几个ATP A.1 B.2。 C.3 D.4 E.5

42.糖原的1个葡萄糖基经糖酵解可净生成几个ATP E.5

43.关于糖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进食后2小时内,肝糖原增加

B.饥饿12小时,肌糖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 C.饥饿12小时,肝糖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 D.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糖原合成 E.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 44.下列哪项不是肌肉糖代谢的特点 A.肌肉内糖异生的能力很强 B.磷酸化酶a的活性与AMP无关

C肌糖原代谢的两个关键酶主要受肾上腺素的调节 D.AMP与磷酸化酶b结合后,可别构激活磷酸化酶b E.磷酸化酶b激酶的δ亚基就是钙调蛋白 45.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

A.肌糖原分解的产物是乳酸 B.肌肉组织是储存糖原的器官

C.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激酶 D.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E.肌肉组织缺乏磷酸化酶 46.Cori循环是指

A.肌肉内葡萄糖酵解成乳酸,有氧时乳酸重新合成糖原

B.肌肉从丙酮酸生成丙氨酸,肝内丙氨酸重新变成丙酮酸

C.肌肉内蛋白质降解生成丙氨酸,经血液循环至肝内异生为糖原

D.肌肉内葡萄糖酵解成乳酸,经血液循环至肝内异生为葡萄糖供外周组织利用

E.肌肉内蛋白质降解生成氨基酸,经转氨酶与腺苷酸脱氨酶偶联脱氨基的循环 47.乳酸循环不经过下列哪条途径 A.糖酵解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异生 D.肝糖原分解 E.肝糖原合成.

48.下列化合物异生成葡萄糖时消耗ATP最多的是 A.2分子甘油 B.2分子乳酸

C.2分子草酰乙酸 D.2分子琥珀酸 E.2分子谷氨酸

49.2分子丙氨酸异生为葡萄糖需消耗几个高能磷酸键 A.2 B.3 C.4 D.5 E.6.

50.下列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有催化作用 A.丙酮酸激酶 B.丙酮酸羧化酶 C果糖双磷酸酶-1 D.己糖激酶 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5l.在正常静息状态下,大部分血糖被下列哪种器官用作能源物质

A.脑 B.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生化复习2(2)在线全文阅读。

生化复习2(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5121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