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民族团结情感”在中学教育的渗透
沙雅县第二中学 雍双双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各民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民族团结关乎国家的根本利益,关乎学校的稳定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知民族团结教育,并不是一节课、一次活动、一次学习就可以替代的,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民族团结的情感渗透到教育中去。 【关键词】青少年;民族团结;民族情感; 教育;
我国各民族团结与否会影响到祖国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所以培养青少年的民族情感,加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健康民族情感的建立,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将更有利于祖国的和谐与稳定。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认为对当代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情感渗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程管理 强化实践
首先,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对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等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他们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的工作水平。要求班主任、思想
品德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正确的“五观”、“五爱”和“四个认同”教育。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所以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来完成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水到渠成。 在学校重点对课程中的《民族常识教育》、《新疆民族团结篇》作为重点强化。教学中要求教师备课,教材的重、难点进行有技巧的处理好、利用好、渗透好,让民族团结的概念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达到既不死板又轻松吸收。当然,在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民族团结教育的章节,无论从备课还是上课方面也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更利于民族团结的情感渗透。
二、德育渗透 意识升华
德育教育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手段,德育的每一项活动都承载孕育着无限的德育内容,它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让青少年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例如举行“民族团结教育优秀教师”、“民族团结小标兵”等评比活动,在活动中深挖其他学科中民族团结教育的结合点,备课上有体现,课堂上有展示、课下有发扬;
1、升旗仪式最直接的教育方式
在每周一升旗仪式时,在一周前布置下个班级国旗下献
词--民族团结知多少。让学生回家自己收集、查阅相关材料,然后在班级选出最好的内容,在学校交流,最后确定最好的在升旗仪式上朗读。这样的举措坚持多次,就让全校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民族团结的只是储备。 2、举行民族团结教育优秀主题班会评选活动
在主题班会评选活动中可采取例如:举办以“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民族团结一家亲”、“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永恒”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评选活动。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贯彻这样的理念: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我们教师只做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自己筹备内容,自己排演节目,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这样无形当中让孩子们对民族团结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民族团结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3、校园广播有效地宣传途径
学校要重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当我们欣喜的看到同学们为了准备材料而奔忙的情景,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成果,岂不是更加可贵!在潜移默化之中,我们让学生自己树立起“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4、民族团结艺术性的渗透
在每年举办的秋季运动会、艺术节或学校大型活动上学生们可以用自己歌声,自己的绘画,自己的书法,抒发着对
祖国的无限崇敬。在多彩的表演中,民族团结的理念自然而然在孩子们的心中升腾。 5、班级文化的设计
班级文化设计是学校德育建设的一个亮点,采用“让墙壁说话”的形式专门开辟民族团结教育的专栏“民族精神代代传。”利用这个专栏传递民族团结知识,有力的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进程。
6、让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理想与价值观
坚持唱红歌,看红色电影。按照设置方案、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正确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材,有效落实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爱国情感。班主任教师利用每周班会课,开设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专题教育。
还可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我国重要节日,“七?七事变”、“一二?九运动”、“九?一八事件”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日,以主题教育月、教育周的形式将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美育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熔融到各种活动当中去。同时,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向各民族师生反复讲清“新疆7.5事件”、“4.30乌鲁木齐恐怖暴力事件”、昆明“3.01”严重恐怖暴力事件的真相,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反对民族分裂的浓厚舆论氛围。让来自党和政府的声音成为
广大各族人民的主导。
三、扩大民族团结教育辐射范围
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目前对中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大多在学校环境中,而缺乏向学生家长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辐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没有再上升到更新的层次上。目前,学生还没有完全具备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自己人生成长的“必修课”的自觉意识,最为突出的是学生间的民族团结,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与完善自我、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有机统一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我思考了很多也做了很多。根据我的工作经验现归纳为以下几个结合:民族团结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民族团结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民族教育与教材相结合;民族教育与教学常规相结合;民族教育与教师研训相结合。因为民族团结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一项工程。当然,我坚信在青少年民族团结情感的培养和渗透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关键作用,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地位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三者有机结合,就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局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学论文---剖析“民族团结情感”在中学教育的渗透--雍双双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