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一些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的健康发展。这方面,我国的职教立法尚需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从德国的经验及我国的法律规定看,高职教育应当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独立的一席之地,改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可以有两种思路: 1、在高等教育法中直接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列。现行高等教育法简单地把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统称为高等学校,并进行统一规定,从表面上看,是对高等教育做出的基本性规定,但实质上,制定此法的参照点是普通高等教育,许多相关的规定只能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在高职教育中难以实施。
2、将高等教育法改名为普通高等教育法,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完全由职业教育法进行规定和调整。
无论采取哪条思路,都应当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作为不同的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二)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德国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普遍实施双元培训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目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已将“产学研结合”列为教学的基本途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产学脱节、学非所用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方面,德国的“双元制”值得借鉴。高职院校应密切与社会、与企业的联系,尝试与企业或用人单位协同完成教学及实训过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训练,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技术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乎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才能节约教育资源,避免人才浪费。
(三)改革课程体系、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构筑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
1、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作为制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
6
2、构建“二元并重”的、新的课程结构和体系。课程设臵要呈现多样性,要新颖、灵活,以职业能力所需知识和技能组合课程模块,既设显在课程,也设隐蔽课程。
3、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训练以智力技能为主,以模仿性的操作技能为辅;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探索并更新教学方法;抓紧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
4、加强教材建设。鉴于高职教育教材的缺乏,必须有意识、有选择的引进一批国外的优秀高职专业教材,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一批有我国特色的专业教材。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有限时间的矛盾。
5、建立新的考评体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对学生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采用等级评分制。应提倡对高职在校生的学习评价,要扬长避短,以实践为先导,高职学校应及早开设专业课,并及早实施技能训练,让技能训练的成就感冲淡文化课基础差的心理压力,使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百年大计以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有特色、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更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既懂理论技术知识,又掌握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在这方面,德国经验值得借鉴。德国高专十分重视建设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强调教师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教师的学历资格多数
7
应获得博士学位;二是除外语教师外,必须有五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现在很多学校要求教师在任教四年以后用半年时间去对口单位从事应用研究或实际工作,以便教师补充新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学校从工厂、企业中聘请有学问、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授,以便用新知识和技术来充实教学并加强厂校联系。同时也补充专职教师数量的不足。 建设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是我国高职师资队伍的发展目标。针对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的建设可具体从五个方面着手: 1、积极推行高职专任教师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普高教师资格的基础上,增加技术实践能力的考核,并通过考核确定其上岗资格。 2、充分利用产学合作的契机,定期派教师去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及实践,及时更新知识与技术,掌握最新实践技术。
3、聘请兼职教师,主要是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专家、资深技术员等,以解决现有师资实际经验不足的问题。
4、积极引进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素质型人才。 5、应把高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培养提上重要日程。各高职院校应树立“衡量高职教育的水准没有国家标准,只有国际标准”的理念,要创建一流的高职教育必须依靠一流的师资队伍。 (五)严格实施职业资格制度
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发展目标,借鉴德国经验,大力推广“双证书”制度,即高职学校的合格毕业生应具备两张毕业证书,一张为大学毕业证书,代表着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所达到的水平;一张为技术等级证书,代表着学生在相应职业岗位方面的职业技能水平。技术等级证书应由社会所组织的技术等级鉴定机构考核、颁发,高职学校的毕业生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证书才能上岗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这样,高职学校为了使学生能符合“双证书”的要求,必然
8
会将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学生为了顺利就业,也将既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从而保证高职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求。
总之,纵观德国高职教育,可以明显看出,德国的高职教育,既是其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这一教育的基本功能,又是社会合格劳动力的生产过程,具有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者技能,为社会生产直接输送合格的、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他们重在技能培养,淡化学历分级,强化职业需要的角色意识,弱化“读书”求“文凭”的做法与精神,对我们改革和完善我国高职教育,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目标及质量标准,极具启迪作用。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五日
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3年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德)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总结(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