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学理论: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知方面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情感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在学生兴趣、态度和自我观念中体现出来的。那些带着兴趣和热情的学生会比那些没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习得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促进学习,消极的情感态度会防碍学生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也认为: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知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
3、快乐教育理论:人类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是快乐。而快乐的情境常常伴兴趣,兴趣使人产生接近或愿意接近事物的情感,产生钻研、探索、创新的愿望,从而又孪生快乐。也正因为这样,快乐为智慧活动提供了最好的情感背景。在实践中,一旦兴趣衰退趋势出现时,由兴趣引起的快乐情感状态对维持兴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维护、激活作用,用快乐的松懈活动解除兴趣集中带来的紧张,用快乐的向往提供兴趣再生和巩固的动力,而这种效应是一切学习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快乐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4、素质教育理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教育是教育者基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以适当的方法引
6
导全体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并实现个性充分而自由发展。它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首先必须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必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充满创造的活力。 四、课题的界定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经济、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可分为直接学习兴趣(指孩子对学习内容或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指孩子对学习过程本身没有兴趣,而对学习活动结果产生的兴趣)。本课题的研究包含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的研究。
五、(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1.让学生知道学习是快乐的,不是痛苦的。
2.让学生知道学习兴趣的大敌是挫折感,从简单做起找到成就感。
3.从自我肯定中找到快乐,及时自我鼓励和表扬。 4. 找到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与策略 5.学会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
6.继续做下去,把学习和快乐联系到一起,形成习惯。
7
意义:
让学生因为有兴趣而去努力学习,绝对会比一味机械的“填鸭式”教育有用得多,并且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刺激学生更加主动的自觉的学习。在学习上要让学生采取积极主动,而非老师和家长每天叮咛嘱咐。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知识产生渴望,从而学到的东西就会更容易,更牢固地被学生吸收。 六、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拟达到如下目标:
1、转变旧的观念,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得到充分拓展,主体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出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与策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主动的兴趣,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率。
3、以课题为载体,促使教师运用心理学及教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能力。促使教师不断探索,改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七、研究的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我们确定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1、研究学习兴趣的现状并通过系统分析找出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8
2、探索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3、探讨开展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认识。 八、研究的方法、对象和原则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实施的过程中结合听课、评课、案例分析、调查问卷、小型座谈、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课堂教学、学习活动、相关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
(二)、研究对象:泸桥镇中心校一年级到六年级全体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并逐步在全镇各班全面展开
(三)、研究时间:2013年1月——2014年5月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体参与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开放性原则: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开放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3、发展性原则。参与研究实验的师生必须树立发展的理念,教育研究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4、主体性原则。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师生均应是教育科研的主体;学生还应是自我评价与自我发展的主体,要努力确保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地位。
9
九、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保障措施
(一)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课题科研经验保障
学校有很多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朝气蓬勃具有开拓精神,有积极投身课改的精神,科研氛围比较浓郁,课题组成员均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科研经验,具备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课题组教师涵盖了所有学科,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证。同时课题组分工合理,研究任务各有侧重点,保证了研究的针对性、可行性。 (2)完成本课题研究时间、精力的保证
课题负责人及主研人员,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小学教学,并且在农村小学任教,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本课题的研究,这就确保此课题不会流于形式。
(3)、设备保证、图书资料保证
学校图书室有大量藏书,方便课题组老师随时查阅,学校为每个科室配备了电脑,而且课题组成员家中都有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他们都掌握了一定的电教技术,打字、上网查资料,都熟练自如,完全可以辅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4)、已有的成果
我校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州级科研课题《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在2006年泸定县教育体育局组织的教育科研课题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09年12月该课题顺利结题,将该课题各项成果汇集,出版课题专辑《教与学》共四册;2011年12月我校县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开题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