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8-15:***今在铵盐存在下,利用氨水作为沉淀剂沉淀Fe3+,若铵盐浓度固定,增大氨的浓度, Fe(OH)3沉淀对Ca2+、Mg2+、Zn2+、Ni2+等四种离子的吸附量将是---------( ) (A) 四种离子都增加 (B) 四种离子都减少
(C) Ca2+、Mg2+增加而Zn2+、Ni2+减少 (D) Zn2+、Ni2+增加而Ca2+、Mg2+减少 例8-16:(南开大学等)用BaSO4重量法测定Ba2+含量,若结果偏低,可能是由于------------( ) (A) 沉淀中含有Fe3+等杂质 (B) 沉淀中包藏了BaCl2
(C) 沉淀剂H2SO4在灼烧时挥发 (D) 沉淀灼烧的时间不足
例8-17:***测定银时为了保证使AgCl沉淀完全,应采取的沉淀条件是------------( ) (A)加入浓HCl (B)加入饱和的NaCl
(C)加入适当过量的稀HCl (D)在冷却条件下加入NH4Cl+NH3 例8-18:**将酚酞分别加入MnS (a)的饱和水溶液;CuS(b)的饱和水溶液中 [已知:Ksp(MnS)=2×10-10;Ksp(CuS)=6×10-36; H2S: Ka1=1.3×10-7, Ka2=7.1×10-15],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a、b均无色;
(B) a中无色,b中呈红色 (C) a中呈红色 b中无色 (D) a、b均呈红色
以上6题答案: (C); (B); (C); (B); (C); (C)。
例8-19:以氨水沉淀Fe3+时,溶液中含有Ca2+、Zn2+,当固定NH4+浓度,增大NH3浓度时___________的吸附量减小,_______________的吸附量增大。
例8-20:无定形沉淀在沉淀完毕之后要加水稀释,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21:在含有Ca2+和H2C2O4的酸性溶液中,加入尿素CO(NH2)2并加热,能析出较大颗粒的CaC2O4沉淀。尿素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较大颗粒CaC2O4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22:用BaSO4重量法测定Na2SO4试剂纯度时,若沉淀吸留(包藏)了Na2SO4, 测定结果___________, 若吸留了NH4Cl则结果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例8-23:采用BaSO4重量法测定BaCl2纯度时,若沉淀中包藏了H2SO4,其结果_______; 若包藏了BaCl2其结果______________。若是以此法测定Na2SO4纯度,沉淀中包藏了Na2SO4, 其结果________________;若包藏了BaCl2,则结果_____________。(指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例8-24:BaSO4法测定钡的含量,下述情况使测定结果偏高或偏低,还是无影响 ? (1) 沉淀中包藏了BaCl2 __________________ (2) 灼烧过程中部分BaSO4被还原为BaS __________________
例8-25硫酸钡法测定钡的含量,下列情况使测定结果偏高或偏低还是无影响? (1) 沉淀带下了沉淀剂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液中NO3-被共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 (3) 试液中Fe3+被共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7题答案:例8-19: Zn2+, Ca2+
例8-20: 使大部分吸附于沉淀表面的杂质解吸,转移至溶液中。 例8-21: CO(NH2)2 + H2O ===== CO2↑ + 2NH3
随加热反应逐渐进行, NH3浓度均匀增加,[C2O42-]随之增大,过饱和度小,故颗粒大。
例8-22: 偏低 , 不受影响
例8-23: 无影响; 偏低。 偏低; 偏高 例8-24: (1) 偏低; (2) 偏低
例8-25: (1) 无影响 (2) 偏低 (3) 偏高
例8-26:有一微溶化合物MA,在一定酸度下,阴离子A有酸效应,计算其溶解度的公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27:有一微溶化合物MmAn,在一定酸度下,在某溶剂中阳离子M 和阴离子A均发生副反应,计算其溶解度的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28:用过量BaCl2沉淀SO42-时,溶液中含有少量NO3-、Ac-、Zn2+、Mg2+、Fe3+等杂质,当沉淀完全后,扩散层中优先吸附的离子是 ,这是因为 。
例8-29:(中国科技大学)(Ⅰ)试液中含有SO42-,(Ⅱ)试液中含有Ba2+。欲用BaSO4重量法测定其含量,已知两种试液中均含有H+、Mg2+、K+、Na+、NO3-杂质。则(Ⅰ)试液中扩散层优先吸附的离子是______;(Ⅱ)试液扩散层优先吸附的离子是____。
例8-30:采用BaSO4重量法时,下列各种情况对分析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正误差(+),负误差(-),无影响(0)] 有Na2SO4共沉淀 测定S 测定Ba2+ 有H2SO4共沉淀 测定S 测定Ba2+ 以上5题答案例8-26:
_______ ________ s =√Ksp?A(H) 或s =√Ksp/x(A-) 例8-27:
s?m?nmnKsp??M??Ammnn
例8-28:NO3-
因为吸附层优先吸附Ba2+,而Ba(NO3)2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吸附NO3- 例8-29:NO3- Mg2+
例8-30:- + - 0
例8-31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由于无定形沉淀颗粒小,为防止沉淀穿滤,应选用致密滤纸(慢速) (B) 微溶化合物的临界值(Q/S)愈大,则愈不容易均相成核 (C) 相对过饱和度愈大,分散度愈高
(D) 均相成核作用是指构晶离子自发形成晶核
例8-3用重量法以AgCl形式测定Cl-是在120℃干燥称重的,这时应当采用的洗涤液是 ( ) (A) 稀NH4NO3溶液 (B) 稀HCl溶液 (C) 纯水 (D) 稀HNO3溶液
例8-33:采用BaSO4重量法测定Ba2+时,洗涤沉淀用的适宜洗涤剂是------------------------( ) (A)稀H2SO4 (B)稀NH4Cl (C)冷水 (D)乙醇 例8-34:用BaSO4重量法测定煤中S的含量,洗涤沉淀的洗涤剂应选择--------------------- ( )
(A) 水 (B) 稀H2SO4 (C) 稀BaCl2 (D) H2O+NH4Cl 以上4题答案:例8-31: (A) 例8-32: (D) 例8-33: (A) 例8-34: (A) 资料《樊》p141: 25T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例10-1: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一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
分别是------------------( )
(A) 不变、增加 (B) 不变、减少 (C) 增加、不变 (D) 减少、不变
例10-2***:一有色溶液对某波长光的吸收遵守比尔定律。当选用2.0cm的比色皿时,测得透射比为T,若改用1.0cm的吸收池,则透射比应为-------------------------------------------( ) (A) 2T (B) T/2 (C) T2 (D) T1/2
例10-3***: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浓度为c时,透射比为T0,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射比的对数为-------------------------------------------------( ) (A) T0/ 2 (B) 2T0 (C) (lgT0)/2 (D) 2lgT0
例10-4: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述各因素有关的是--------------------------( ) (A) 比色皿厚度 (B) 有色络合物的浓度 (C) 入射光的波长 (D) 络合物的稳定性
例10-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透射比T与浓度呈直线关系 (B) 摩尔吸光系数?随波长而变
(C) 比色法测定MnO4-选红色滤光片,是因为MnO4-呈红色 (D) 玻璃棱镜适于紫外区使用
例10-6: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 ( ) (A) 吸收峰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但最大吸收波长不变 (B) 透射光与吸收光互为补色光,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光
(C) 比色法又称分光光度法
(D) 在公式A?lgI0???b?c中,I? 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其数值愈大,反应愈灵敏
例10-7***:相同质量的Fe3+和Cd2+[Ar(Fe)=55.85, Ar(Cd)=112.4] 各用一种显色剂在同样体积溶液中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前者用2cm比色皿,后者用1cm比色皿, 测得的吸光度相同,则两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 (A) 基本相同 (B) Fe3+为Cd2+的两倍 (C) Cd2+为Fe3+的两倍 (D) Cd2+为Fe3+的四倍
例10-8:利用Cu(NH3)42+的蓝色以吸光光度法测Cu2+,所用滤光片应为---------------( ) (A) 蓝色 (B) 黄色 (C) 红色 (D) 绿色 例10-9:(南京理工,河南大学)分光光度计检测器直接测定的是----------------------( ) (A) 入射光的强度 (B) 吸收光的强度 (C) 透过光的强度 (D) 散射光的强度 例10-10:(福州大学) 在作分光光度测定时,下列有关的几个步骤: ①旋转光量调节器, ②将参比溶液置于光路中, ③调节至A=∞, ④将被测溶液置于光路中, ⑤调节零点调节器,⑥测量A值, ⑦调节至A=0。其合理顺序是------------------------------------------------------( ) (A) ②①③⑤⑦④⑥ (B) ②①⑦⑤③④⑥ (C) ⑤③②①⑦④⑥ (D) ⑤⑦②①③④⑥
例10-11: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比色分析所用的参比溶液又称空白溶液 (B) 滤光片应选用使溶液吸光度最大者较适宜
(C) 一般说,摩尔吸光系数? 在105~106L/(mol·cm)范围内,可认为该反应灵敏度是高的 (D)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例10-12*: 某同学进行光度分析时,误将参比溶液调至90%而不是100%,在此条件下,测得有色溶液的透射比为35%,则该有色溶液的正确透射比是------------------------------------( ) (A) 36.0% (B) 34.5% (C) 38.9% (D) 32.1%
例10-1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吸光度A与浓度呈直线关系 (B) 透射比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C) 当透射比为\时吸光度值为∞
(D) 选用透射比与浓度做工作曲线准确度高
例10-1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朗伯-比尔定律只适于单色光
(B) Fe2+-邻二氮菲溶液是红色,应选择红色滤光片 (C) 紫外区应选择的光源是氢灯
(D) 摩尔吸光系数?值愈大,说明反应愈灵敏
例10-15: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 值很大,则表明---------------------------------------( )
(A)该物质的浓度很高 (B)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 (C)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很高 (D)测定该物质的准确度高
例10-16:若显色剂无色,而被测溶液中存在其它有色离子,在比色分析中,应采用的参比溶液是----------------------------------------------------------------------------------------------- --- ( )
(A)蒸馏水 (B)显色剂
(C)加入显色剂的被测溶液 (D)不加显色剂的被测溶液 以上选择题答案 (A) (D) (D) (C) (B) ; (C) (D) (B) (C) (C);
(A) (C) (D) (B) (C); (D) 例10-16: 一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透射比为T,若其它条件不变,浓度为c/3时,T为_________,浓度为2c时,T为_____________。
例10-17:有色溶液的光吸收曲线(吸收光谱曲线)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横坐标,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纵坐标绘制的。 例10-18: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时,工作(或标准)曲线是以__________为横坐标,以______为纵坐标绘制的。
例10-19:用分光光度法进行下列测定,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填A,B,C,D)。 (1) 在pH5时,以二甲酚橙(XO)测定无色水样中的锌 ____________ (2) 以铬天青S测定含Al试样中的Al ____________ (3) 用KIO4法测定Mn ____________ (4) 用KSCN测定含Ni、Co试样中的Co ____________
(A) 蒸馏水 (B) 试样溶液 (C) 显色剂溶液 (D) 试样+显色剂+掩蔽剂 例10-20:用普通吸光光度法测得标液c1的透射比为20%,试液透射比为12%。若以示差法测定,以标液c1作参比,则试液透射比为___________,相当于将仪器标尺扩大______倍。 例10-21:吸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公式表示为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式中各项符号各表示: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0-22: (3120)某人误将参比溶液的透射比调至98%,而不是100%, 在此条件下测得有色溶液的透射比为36%,则该有色溶液的正确透射比应为_________%。
例10-23:某显色剂R与金属离子M和N分别形成有色络合物MR和NR,在某一波长测得MR和NR的总吸光度A为0.630。已知在此波长下MR 的透射比为 30%, 则NR的吸光度为_________。
例10-24: 光度分析法中,引起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主要有 和 二方面。
以上填空题答案:例10-16:T1/3 , T2; 例10-17:波长λ(nm), 吸光度A; 例10-18:
浓度, 吸光度(A); 例10-19:1. C 2. D 3. A 4. B ; 例10-20:60% 5例10-21: 朗伯-比耳定律 A= ?bc, A为吸光度, b为吸收介质厚度, ?为摩尔吸光系数, 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 例10-22:36.7; 例10-23: 0.107;例10-24:非单色光;化学因素。
资料《樊》p222: 7T; p220: 17T
第11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一、选择题
1. 现有Pb2+-Al3+混合液,可将它们分离的沉淀剂是-----------------------------------------( ) (A) 过量NaOH溶液 (B) pH=9的氨缓冲液
(C) 稀H2SO4溶液 (D) pH≈9的(NH4)2S溶液
2.下面各组混合溶液中,能用pH≈9的氨缓冲液分离的是---------------------------------( ) (A) Ag+- Co2+ (B) Fe3+- Ag+ (C) Cd2+- Ag+ (D) Ag+- Mg2+
3.下列各组混合溶液中,能用过量NaOH溶液分离的是--------------------------------------( ) (A) Pb2+- Al3+ (B) Pb2+- Co2+ (C) Pb2+- Zn2+ (D) Pb2+- Cr3+
4. 在有过量I-时,碘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I3-,亦有少量I2,而被有机溶剂萃取的是I2,则分配比D可表示成--------------------------------------------------------------------------------( ) [I2]有 (A) D = ───── [I2]水 [I2]水 (B) D = ───── [I2]有 [I2]有
(C) D = ─────── [I3-]水+[I2]水 [I3-]水+[I2]水 (D) D = ─────── [I2]有
5. 在约6mol/L HCl介质中,用乙醚萃取10.0 mg Fe3+,已知分配比为99。经二次等体积萃取后,分出有机相,又用等体积6mol/L HCl洗一次,Fe3+将损失------------------------------( ) (A) 0.001 mg (B) 0.01 mg (C) 0.09 mg (D) 0.1 mg
6. 以下离子交换树脂属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是-------------------------------------------------( ) (A) R—NH3OH (B) RNH2CH3OH (C) ROH (D) R—N(CH3)3OH
7. 含H+、Na+、K+、Rb+的混合溶液,根据水化规律的离子交换平衡原理,它们对强酸性阳离子树脂亲和力最大的是------------------------------------------------------------------------------( ) (A) Rb+ (B) Na+ (C) K+ (D) H+
8. H+与下面各种类型的树脂,最容易起交换作用的是--------------------------------------( ) (A) RCOONa (B) RSO3Na (C) RONa (D) R==NH2+ Cl- 9. 实验室中,离子交换树脂常用于---------------------------------------------------------------( ) (A) 净化水 (B) 鉴定阳离子 (C) 作显色剂 (D) 作萃取剂
10. 用纸色谱法分离Fe3+、Cu2+、Co2+,以丙酮-正丁醇-浓HCl为展开剂。若展开剂的前沿与原点的距离为13cm, 而Co2+斑点中心与原点的距离为5.2cm,则Co2+的比移值(Rf)为----------------( ) (A) 0.63 (B) 0.54 (C) 0.40 (D) 0.36
11. 用纸色谱法分离物质A和B时,已知A组分的比移值Rf(A)=0.45, B组分的比移值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分析化学考研套习题(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