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 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 阅读指导法 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过教师活动 程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思考、回答 学生活动 明 激发学设计说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观察木块、生积极思考引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小车的运动状态,问题。 入 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思考并评价这两使抽象新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个力的作用成效。 的知识形象、课 具体,便于学生接受。 教一、进行新课 学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过“功”的确切含义: 分析、总结 培养学观察、思考、生观察、分回答各图中力做析、概括能程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功和没有做功的力。 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设原因,分析、概括、培养学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计 总结出做功的两生的发散思教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个必要因素。 功和学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维能力。 培养学思考、回答、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过交流、讨论。 讨论总结。程 设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计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课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堂 离 小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结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生分析、概分析、总结 括、总结能力 思考、讨论后,按教师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问题有目的阅读,解能力 并交流自己的观点 动手计算 提出问题,猜想 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培养学生的学生分析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合作意识及分析概括能力。学会科学探究方法。 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 功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