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主观特征敏感性问题和客观特征敏感性问题 C宏观特征敏感性问题和微观特征敏感性问题 D属性特征敏感性问题和数量特征敏感性问题 E历史特征敏感性问题和当前特征敏感性问题
69、常用敏感性问题调查技术中,最科学、可行的调查技术是() A随机化B对照C重复测量D采用盲法E多中心
70、在进行敏感性问题调查时,沃纳模型的缺陷是() A设计较为繁琐B数据计算繁琐
C容易出现漏调D所提及两个问题都具有敏感性 E耗费较高的人力物力
71、定量模型随机化回答技术最大的特点是()
A回答敏感性问题的程度B回答敏感性问题所占比例
C回答敏感性问题构成D完全不涉及敏感性问题E不需计算,直接得到定量指标 7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有() A性别B身高C职业D血型E民族
73、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时,下列哪种情况可以做单侧检验() A已知A药和B药均有效B已知A药和B药均无效
C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D已知A药和B药效果差不多好 E不知道A药好还是B药好
74、假设检验时,取以下何种检验水准时可能犯Ⅱ型错误的概率最小() Aα=0.025 Bα=0.01 Cα=0.05 Dα=0.20Eα=0.10 75、χ2检验不能用于()
A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的比较B配对设计两样本率的比较
C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D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E率的线性趋势检验 76、当3个样本率比较,得到χ2>χ20.05,2,可以认为3个()
A样本率都不相同B总体率都不相同C总体率不全相同D样本率不全相同 E样本率和总体率均不相同
77.下列哪一项是撰写调查报告的基础()
A.针对性B.及时性C.真实性D.时效性E.新颖性 78.调查报告的标题一般为()
A.关于+地点+事项(件)名+调查报告B.关于+时间+事项(件)名+调查报告 C.关于+事项(件)名+调查报告D.地点+事项(件)名+调查报告 E.时间+事项(件)名+调查报告 二、多选题
1、医学科研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观察指标B、处理因素C、试验效应D、入选标准E、受试对象 2、现场调查中不宜选用之病例名单的有()
A、重名B、新病例C、迁移D、年龄不适E、无组织学诊断依据 3、下列选项中,属于医学科研中的基本原则的是() A随机B节约C对照D盲法E重复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队列研究优点的是() A省时,省力,费用低B极少出现偏倚
C先因后果的研究,时间关系明确D能较好的测量暴露因素 E试验研究不可行时的最佳方案
5、在调查研究中,常采用匹配的方法选择对照组,匹配的目的包括() A.提高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B.使调查研究容易操作 C.控制混杂因素D.提高样本选择的代表性;E.提高研究效率 6、队列研究设计的用途包括()
A.用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B.了解疾病的患病率
C.检验病因假设D.评价自发的预防效果E.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7、应急事件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实施紧急措施这一步,主要包括() A.询问对象的临床特征B.救治病人,隔离传染源 C.控制可疑因素,切断可疑传播途径D.采集环境标本 E.开展应急性卫生整顿,消毒和封锁现场 8、制定调查表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制定调查表前应周密考虑,必要时需做小型预调查 B.每个调查项目都要明确,都有相应的分析价值
C.必要的调查项目一项都不能少,不必要的项目最好一条都不要有 D.调查项目都应全部列入E.应考虑到调查数据的处理方法 9、调查表在现场调查中的作用()
A.便于现场调查工作系统、有效地开展B.调查提问的系统性 C.调查内容书面化、固定化,便于资料的统计、整理和分析 D.提高现场调查的真实性、可靠性E.以上均是
10、以下关于如何尽快进入调查员角色的说法正确的有是()
A自我心理准备B非语言行为的准备C访谈条件的准备D以上都是 11、调查表问题的组织一般应()
A、应有逻辑性B、封闭性问题放在后面,开放性问题放在前面
C、有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D、敏感问题的提问尽量放在后面E、先难后易 12、混杂偏倚的描述正确的是()
A混杂因子本身为研究中的病因或危险因子 B必须夸大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联强度 C混杂因素必须与所研究因素有关
D分层分析的缺点是分层后各层样本数相差悬殊,有些层数样本数过小,为分层分析带来 难度。
E将不起混杂作用的因素做为匹配变量进行匹配,可以导致匹配过度
13、现场研究的质量控制,应贯穿在调查研究中的全过程,具体的质控措施包括() A.严格选拔和培训调查员B.编写调查手册和填表说明书
C.成立质控小组,考核办法D.调查员工作规范,避免调查员偏倚E.多中心质控 14、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控制混杂偏倚,在资料分析阶段应采用() A、限制的方法B、多因素分析模型处理C、校准检查仪器的方法 D、随机化方法E、分层分析的方法
15、为了减少和避免混杂偏倚的产生,应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和认真地实施,以下做法可行 的是()
A、限制B、匹配C、随机化D、标准化E、分层 16、关于现场调查中关键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指在现场具有权威的人23B直接关系调查进行的好坏 C可以是合法的D可以是不合法的E以上都不正确
17、如何给被调查者一个好印象,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面带笑容、目光亲切B语言得当、少用赞美词
C诚恳介绍自己和调查的目的D不东张西望E坐的位置不防碍其他人
18、现场调查工作中,识别事件发生的病因因素时,可以作为证据的有() A.因素消除后,事件也逐步得到控制B.因素发生在前,事件发生在后 C.因素与事件发生的剂量—反应关系D.事件发生在前,因素发生在后 E.实验室支持证据
19、以下描述属于系统误差的特点包括() A.由固定的原因导致B.有固定的大小和方向 C.可以消除和控制D.随机发生E.无规律性 20、随机误差的控制方法包括() A.扩大样本量B.重复观察和实验
C.合理的课题设计D.减少实验误差E.识别原因,消除原因 21、下列可以用于敏感问题调查的是()
A、释疑法B、假定法C、当面访问法D、随机应答技术E、转移法 22、在医学科研数据的描述性指标中,下列属于变异指标的是() A、调和平均数B、标准误C、中位数D、极差E、标准差 23、用于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包括() A.极差B.算术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E.四分位间距 24、用于描述计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指标包括()
A.方差B.算术平均数C.中位数D.标准差E.四分位间距 25、应用敏感性问题调查技术的注意事项包括()
A RRT样本的选择一定要遵循随机化原则B RRT调查前要进行严格培训 C调查员要严格遵守伦理道德D调查结果要绝对保密 E被调查者摸球、答题过程要在无人的条件下进行 26.疾病监测评价类调查报告的侧重点在()
A.监测现状B.监测敏感性C.监测有效性D.存在的主要问题E.效果评价 27、.下列哪些项目是调查报告结果部分的写作内容()
A.概括全文,简要描述B.描述检测结果、疾病范围与临床发现 C.三间分布描述D.分析数据,形成假说E.采取的防控措施
28、论文的摘要应采用国际通过的结构格式u,其格式分为() A、目的B、方法C、结果D、结论E、讨论 案例题(单选)
案例:在一项关于吸烟与结直肠癌的研究项目中,该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某调查员 在调查结直肠癌患者吸烟史的时候,在研究对象还没有完全听清楚问题的时候就选择了答 案。
1.该调查员违反了调查员应该遵守的哪项原则()
A.不宜过于严肃B.热情友善C.客观中立记录D.整洁仪表
2、开展某项医疗机构满意度调查过程中,研究者采用了在出口处对就诊者拦截访问调查的 方式。试问:
出口处拦截调查访问属于()
A.随机抽样B.方便抽样C.判断抽样D.典型抽样 3、该抽样方法属于()
A.概率抽样B.系统抽样C.机械抽样D.非概率抽样
案例:某公司职工146人于4月初春游,在餐馆用中餐。深夜,有16人在各自家中突发腹
痛、腹泻、恶心、呕吐,怀疑发病与中餐有关。进一步追查有114人在两天内先后有症状, 收集到122人饮食与发病史,结果如下:
食品名称 吃 不吃
发病 未发病者 发病 未发病者
虾 102 5 11 4 韭菜炒肉丝 90 10 9 1 萝卜、青豆 85 10 12 3 卤肉 80 9 17 4 蛋炒饭 70 10 27 3 1、这样的发病称()
A、流行B、暴发C、大流行D、毒素中毒E、季节性发病 2、最可能与发病有关的食物是()
A、虾B、韭菜炒肉丝C、萝卜、青豆D、卤肉E、蛋炒饭 3、最可能与发病有关的食物的比值比(OR)是() A、2.85B、3.85C、7.42D、3.36E、1.09
案例:某乡有人口2万人约5000户,欲以户为单位抽取其中2000人进行某病得调查。 1、该研究的抽样比是()
A、1/20B、1/10C、1/5D、1/2E、资料不足,不能计算
2、若按该乡家庭入户登记名册,随机抽取第1户,随后每隔几户,再抽取,对被抽取到的 家庭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多级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E、简单抽样
案例:某地人口数:男性13 697 600人,女性13 194 142人;五种心血管病的人死亡人数: 男性16 774人,女性23 334人;其中肺源性心脏病死亡人数:男性13 952人,女性19 369 人。
1、该地男性居民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
A 83.18%B 83.08%C 101.86/10万D 122.46/10万E 176.85/10万 2、该地居民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总死亡率为()
A 83.18%B 83.08%C 176.85/10万D 123.91/10万E 149.15/10万 3、该地男、女性居民肺源性心脏病的合计死亡率()
A 123.91/10万B 83.08%C 176.85/10万D D 122.46/10万E 149.15/10万
案例:已知某地35岁正常成年男性的平均收缩压为120.2mmHg。从某地随机抽取20名35 岁以上的正常成年男性,测得其平均收缩压为112.18mmHg,又从该地随机抽取10名正常7 岁男孩,测得其平均收缩压为90.5mmHg,标准差为10.4mmHg。 1、10.4mmHg反映的是()
A个体变异的大小B抽样误差的大小C系统误差的大小 D总体的平均水平E样本的平均水平 2、以下那个说法正确()
A 112.18mmHg与90.5mmHg的不同的由系统误差造成的 B 112.8mmHg与120.2mmHg不同是由两总体均数不同造成的 C 112.18mmHg与90.5mmHg的不同由抽样误差造成的
D 112.18mmHg与90.5mmHg的不同是因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E 120.2mmHg与90.5mmHg的不同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共卫生现场调查方法与技术(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