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第五单元 第4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D )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2.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3.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C )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解析:第1题,根据资源跨区域的调配方向,以及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①为西气东输,②③为南水北调路线,④⑤分别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和南线。第2题,①资源调出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其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⑤资源调出区为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的高原、丘陵地区,其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3题,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读图,完成4~5题。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4.a水电站的发电量大于b,结合上图可知a处比b处( D ) A.流量大,落差大 C.流量小,落差小
B.流量大,落差小 D.流量小,落差大
5.甲、乙两个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任务分别是( A ) A.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立体农业 B.发展交通运输、治理中低产田 C.防治荒漠化、发展立体农业 D.防治荒漠化、治理中低产田
解析:第4题,发电是与径流量和落差成正比的,a水电站位于b水电站上游,因此其径流量小,其发电量大于b,故落差大。第5题,甲位于横断山区,交通不便,因此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发展交通运输;乙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国土整治重点是发展立体农业。
(2017·日照高二检测)中部六省是我国中部崛起的主体区域,读“我国中部六省粮食生产占全国比重状况图”,回答6~7题。
6.六省农业生产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 A.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条件较好 B.土质疏松,土壤肥沃 C.位于平原地区,土层深厚 D.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7.河南和山西两省相邻,但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差异悬殊,主要是由于( B ) A.纬度不同 C.市场需求不同
B.耕地数量差异 D.工业基础差异
解析:第6题,中部六省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其他选项不属于共性特征。第7题,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粮食产量高;而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耕地面积小,土壤贫瘠,粮食产量低。
(2017·九江高二检测)读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和重庆月均温及浓雾发生频率图,回答8~9题。
8.重庆市被称为“雾都”,关于其浓雾天气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全年多雾,秋冬更多
B.位于四川盆地中央,水汽不易扩散 C.四季多雾,雨季更多
D.工业生产、居民取暖造成凝结核多 9.成渝经济开发区( C ) A.北部产业地带水运便利 B.南部产业地带农业基础更好 C.可发展化学工业为支柱产业
D.环境洁净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
解析:第8题,重庆在四川东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并不是在四川盆地中央。由图示可知降雨多的夏季浓雾频率并不高。凝结核多不是由居民取暖造成。第9题,长江上游落差大,不利于通航。重庆南部多山地地形,农业基础不好。重庆自然资源丰富,为发展化学工业提供了资源支持。良好的经济基础及相对便宜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是重庆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
(2016·高二检测)读图,回答10~11题。
10.①②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C ) A.水土流失 B.酸雨危害
C.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 D.土壤盐碱化
11.③④⑤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C )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 ④酸雨危害严重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第10题,①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②位于内蒙古高原,两地都位于我国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劲,土壤遭受风蚀作用严重;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第11题,③④⑤三个地区都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三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区,过度开垦,造成植被破坏,加重了土壤侵蚀。
(2016·营口高二检测)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12~13题。
12.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B ) A.① C.③
B.② D.④
13.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 )
A.经济发展 C.人口数量
B.自然条件 D.人口迁移
解析:本题组考查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第1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故曲线②代表的是珠江三角洲。第13题,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故经济的发展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二、综合题
14.(2016·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3)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答案:(1)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灌溉,抗旱,蓄洪,排涝。
(3)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解析:第(1)题,由“山之南山花烂漫”可知古人登山的季节为春季,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分析大别山南北两侧由于气温的不同导致景观的不同。第(2)题,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三方面分析;由材料信息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可知该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具有灌溉,抗旱,蓄洪,排涝的功能。第(3)题,本题考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秋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 第4课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