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 《窃读记》节选 1、选段出自课文《窃读记》,作者是林海音。
2、选文中第一节表示作者动作的词语有:跨、踮、钻、挤、寻找,从这些动词中我体会到作者很渴望读书。 3、“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昨天看过的那本书。
4、“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这是个比喻句,把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5、文中的破折号是表示解释说明的作用。 6、“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是文章的中心句。
7、“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我体会到了作者渴望读书、求知欲望很强烈。 8、作者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是因为“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正是窃读的滋味。
(二) 《走遍天下书为侣》节选
1、补充( 一遍又一遍)(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要写这个故事 )(继续)( 编下去 )(回过头来品味 )( 为什么喜欢它们)(再读其他部分)(忽略的东西)(从书中学到的东西)(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生活经历) 2、给下列词语找近义词。 品味——体味 欣赏——观赏 忽略——忽视 3、第二段中作者把书比作朋友、故地,原因是书已读了多遍,了解并熟悉了。
4、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首先会思考;然后品味、再读、列单子;最后想象。 5、“我”觉得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这是因为书陪伴了作者整个航行, 在作者的心理,书并不枯燥、呆板、乏味,书里面有人的真情实感, 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 6、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仿写: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缕明媚的阳光,也是一杯浓香的美酒。 7、简要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作者的读书方法作者怎么样读书的。
8、“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读着这句话,我的想法是一本好书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快乐,还有慰籍;不仅让我们大开眼界,还能给我们心灵上的启示。
9、作者的读书方法对我的启示是:要多读书,对书要深究,善于丛书中汲取知识、经验等。
10、“世上没有两个人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读着这句话时我想到的俗语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 《长相思》 1、这首词题目是《长相思》,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
2、“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要跋山涉水。 3、“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在“榆关那畔”。
4、“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5、“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
6、“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7、下阙的意思是:“风刮了一阵子,雪下了一阵子,这风雪的声音嘈杂打扰我思乡的心情,让我无法入眠。我的故乡没有这样的风雪声。” 8、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 《梅花魂》节选
1、用横线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cún chún) (yù yùe) (yā yà) (gú gǔ) 2、“气节”在课文中是不肯低头折节、坚贞不屈的意思。
3、给句子画横线处填上关联词语,并一个写句话。 __无论 总要 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环卫工人总要早早起床打扫大街小巷,好辛苦! 4、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例: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
愈是贫穷,愈是饿着肚子,他学习愈努力,愈用功.这种人才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5、用“__”画出表现梅花魂的句子。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6、读了这段话,我想到了外祖父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7、“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借赞美梅花不畏风雪开放飘香的特点,与下文照应,借以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8、“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的嘱咐: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9、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是梅花最具有品格、最具有灵魂、最具有骨气,它是中华名族的象征,所以外祖父非常喜爱梅花。
10、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是 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人。 11、 这段话赞扬了梅花,表白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声。
12、跟梅花有关的诗句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五) 《鲸》节选 1、这一段主要介绍鲸的形体很大。
2、“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这里作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讲鲸跟大象比较,说明鲸形体之大。
3、“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这句话作者运用列数字来的说明方法,用重量很重,说明鲸大。
4、“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这句话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鲸长度长、重量重。
5、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重量、长度、舌头及嘴的宽大等四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 6、这段话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好处是叙述更加准确、清楚、直观,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7、这段话中带点字“目前”“约”“近”不能去掉,用上这些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严谨性,用词的准确性。 (六) 《松鼠》节选 1、请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 , , , 、 、 。) 2、请在括号里填上准确的关联词语。 ( 虽然 ) ( 却 )
3、请从括号里选出正确的字,用“√”标出。 (健√ 建 键) (枝 肢√) (竖√ 坚)
4、《松鼠》这篇课文选自(布封)的《自然史》。 5、这段话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主要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6、这段话中,作者从四个方面描述了松鼠漂亮的形态,分别是①面容 ②身体 ③四肢 ④尾巴 7、文中突出它们形态漂亮的词语有:清秀 闪闪发光 矫健 轻快 8、这一段的从写法上看,先总写,后分述,属于总分结构段落。
(七) 《钓鱼的启示》节选
1、片段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jǐn√ jìn) (zhuàn zhuǎn√) (jǔ√ jǐ) (sì√ shì)
2、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小作者的心情是沮丧的;而当他把鲈鱼放回湖中时,心情又是依依不舍的;三十四年后,他则怀着一颗感激的心。
3、当“我”钓到大鲈鱼的时候,“我”想到:我的运气真好,居然能钓到这样大,这样漂亮的鲈鱼! 4、我不想放掉鲈鱼的原因:因为我”好不容易才钓到鲈鱼;鲈鱼大而漂亮,诱惑很大;周围没有人,不会受到批评。
5、父亲坚持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是因为:他让“我”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获得得道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自觉性和能力。
6、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7、这句话的“是”是“对,正确,应该。”的意思,“非”是错,不对,不该的意思。
8、那样大的鱼指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诱惑人的“鱼”是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 例如: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9、答:因为捕捞的时间没有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这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时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就需放弃个人的利益。
10、答:因为正是当年那件“沮丧”的事,使“我”懂得了“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这道理能使“我”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我”后来能成为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 (八) 《落花生》节选 1、正确的字 (辩 辨√)(需 须√)
2、恰当的标点符号。( , : 、 、 , , 。) 3、恰当的关联词语。 ( 虽然 ) ( 可是 )
4、花生的好处有:“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5、花生有一样最可贵,指的是: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6、选文第一节用对比的写法,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但它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
7、“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的含义:“父亲希望我们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做些华而不实的事情,要象花生一样,虽然外表普通,但是实际的用途很多。”
8、“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是文章的中心句。
9、答:教育孩子们做人的道理:人要活得实在做对社会贡献、对别人帮助的人,不要做只讲究体面而对他
人和社会有没有帮助及贡献的人。
10、这个“印”字是“记”的意思,用“印”字句子更形象,显得更深刻,说明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忘不掉,抹不掉的,印象很深刻。
(九) 《地震中的父与子》节选 1、合适的关联词语。 (只要) (就) (无论) (总) 2、这几段话主要写:父亲历经艰辛,克服困难,在废墟中挖到儿子。
3、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是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从这些外貌描写中, 我感受到父亲为了救儿子,历尽艰辛但决不放弃,父亲恪守诺言,有责任感,对儿子的爱。 4、这是对父亲的心理活动描写。体现了父亲信守诺言。
5、答:因为这样写更能突出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过程艰辛,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亲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更能表达父亲对儿子的爱。
6、答:因为一开始有人试图阻挡他,都没有成功,人们认为他因为失去孩子,精神失常了。 7、这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朗读时用惊喜、激动的心情和语气。
8、当儿子听见父亲的声音时,儿子会想:父亲终于来了,他果然没有食言。当父亲听见儿子的声音时,父亲会想:儿子还活着,他一直记得我的话,真是好样的。
9、“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文中3次出现。这样写的好处是因为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表现了崇高的父爱,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10、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十)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 1、歧途的意思是错误的道路。灵感的意思是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
2、“精彩极了”代表母亲对“我”的爱是慈祥的,鼓励的爱。“糟糕透了”代表父亲对我的爱是严厉的,严格要求的爱。
3、答:“这种爱的力量”指的是慈祥的母亲给我的鼓励。
4、答:其原因是母亲想鼓励、肯定孩子,父亲要警告、提醒孩子。
5、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表扬、肯定,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走向错误的道路。
6、当母亲说“精彩极了”时,她可能在想:儿子的作品虽然不是很好,但我更应该鼓励他,让他进步。 7、当父亲说“糟糕透了”时,他可能在想:儿子的作品虽然不差,但为了让他有更大的进步,应给与否定。8、答:幸运的原因: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
9、当巴迪取得成就后,他可能会对母亲说:“妈妈,感谢您对我一如既往的鼓励,没有你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也可能会对父亲说:“爸爸,感谢您对我一贯 的批评,有了您的批评我才会这样出色”。
(十一)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仅) (还) (不但) (还)
2、流连的意思是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饱览的意思是尽情地观看。 漫游的意思是不受拘束,随意游玩。 3、答:1、仿照各地名胜建造 2、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 3、西洋景观。
4、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是过渡句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5、选文第二段采用的文章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
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仿写。排比:下课了,操场热闹起来,有的同学在打篮球,有的同学在跳绳,有的同学在踢足球,还有的同学在打羽毛球。 比喻:树上的柿子成熟了,像一个个红灯笼。
7、答:因为圆明园内收藏着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8、答:这句话写出了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十二)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1、这段话主要写了五壮士完成任务后英勇跳崖的事迹。 2、这句话缩句为:“壮士眺望着方向。”
3、“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4、答: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在党的领导下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5、答:因为这豪迈的口号声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6、文中表现声音大的词语是惊天动地,表现英雄气概的词语是气壮山河。
7、答:不能,“屹立”表示像山峰一样高耸、稳固地立着。这里形容五壮士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而“站立”不能体现出这层意义。
(十三)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七律·长征》中总起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不是一千不是一万,而是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3、“万水千山”中写“山”的两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水”的两句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诗句运用了夸张、比喻的写法,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句中一对反义词是“暖”和“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6、“暖”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寒”字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7、答:这里的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8、最后一句话意思是: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十四) 《开国大典》节选
1、合适的词语。(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肃静)(宣读)(热爱领袖) 2、这三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了升国旗鸣礼炮和毛主席宣读政府公告两个程序。 3、“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4、答:因为毛泽东领导了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使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站了起来。选举他为主席是众望所归,符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欢呼。 5、这一句中的“站起来”的意思是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使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了。
6、答:这句中的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7、答: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无比激动的心情,表达出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重点课文课内阅读训练题附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