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永辉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02期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前卫镇前卫中学)
摘 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了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共同合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数学教师学习新理念、探索新教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分析了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以及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课堂;原因及对策
当下初中数学课堂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使用这一模式,出发点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探究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种学习方式效率低下,有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 一、分组不合理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往往根据学生座位就近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分组,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性格、性别、个性差异、学习能力与成绩等,这样分组的结果就是造成组与组之间水平的差异。如果分组不合理,有的组成员整体水平不仅低于其他组,组内的成员又不善于交流,小组学习气氛不好,再加上教师对该小组讨论的内容、时机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势必会影响该组学习讨论的效率。
应对策略:小组成员不能按位置就近分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首先,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最佳。其次,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可以采用自由组合和教师合理搭配相结合的办法分配。分组一定要合理,成员之间还要有明确的分工,承担一定的责任。每个小组可以选出一名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再给其他成员安排相应的任务,以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再次,在具体的课堂讨论中,每次小组讨论后,派出一名代表发言陈述小组的观点。最后,可以对小组成员角色进行定期互换,使每个成员从不同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讨论流于形式化
目前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注重形式,忽略实质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的指导,或指导不到位,这样往往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