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是来自高庄小学的一名教师,我叫贾春霞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13课《只有一个地球》。
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和学生、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而且普遍具有道德观念,但欠缺的是对周围事物的留心观察,这就需要老师利用课堂为学生搭建平台进行交流。针对本节课人类的母亲——地球,意在对学生进行一次注重环保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我遵循着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了本节课教学应完成的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
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把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研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新课标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一)
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让学生畅所欲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这时教师询问学生:“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研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
“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课件展示相应画面,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资源有限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进入相关的图片,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 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 拓展迁移
学生的思绪已经是汹涌澎湃,我顺着他们情感的发展设计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声声呼唤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妈妈那含泪的微笑,让我们为地球妈妈擦去腮边的泪水,一起祝福她:永远美丽,永远年轻,永远安康??\此时播放课件:《让世界充满爱》
《只有一个地球》依据新课标
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专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