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要参加高考了,全家人都特 【案例描述】
别关注,尤其是母亲,紧张得不得了。为了全身心 地投入到孩子备考的后勤工作中,她几乎取消了自 己的所有活动——不仅力求在生活方面无微不至地 照顾孩子,而且还到处打听学习辅导方面的相关信 息。如果孩子的状态不错,她会异常兴奋,做什么
一旦孩子考不好或学习效率下降, 事情都很有劲头;
她就着急上火,焦虑万分,动不动就发脾气。家有 考生,父母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请家长看一个资料:某 记者对一些高三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5%的家 长说孩子参加高考自己很紧张;25%的家长认为如 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自己无法接受;20%的家长因 担心孩子的学习而心烦意乱;10%的人不知如何处 理孩子高考与自己工作之间的关系。记者通过深入 分析发现,90%以上的高三家长都或多或少患有“恐 高症”。
再请看针对某校高三学生“一模”后的一项调 查:80%的考生认为如果第一次模拟考试不理想, 会影响心情和学习的动力;仅有25%的学生认为模 拟考试只是检验学习状况的手段,有助于自己查漏 补缺,同时对考试结果能有效应对。究其原因:40% 的考生称因无法忍受父母唠叨而影响到情绪的稳定 性,出现了挫败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甚至退 缩,想放弃高考等心理反应;而希望老师和父母不 再围绕学习成绩唠叨的考生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 75%。
看完以上两组资料和数字的比较,父母肯定已 经感受到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对孩子高考的影响,一 般来说,父母对于孩子有着巨大的暗示力量。父母 积极的心态必定会使孩子产生良好心态,为他们的 高考加分,反之会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我们建 议父母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
在面对高考这一问题上,父母要时刻牢记自己只是高考的助跑者,而非运动员本身,所以父母只2013高考 心理辅导 高三家长专刊 高三父母心态好,考生好心态
要起到辅助作用就行,切忌喧宾夺主,避免加重孩子的焦虑感。
二、工作和生活正常化
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建立在孩子高考这件事上,要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活动内容,工作和生活一如既往,用自己轻松的姿态在潜移默化中平复孩子的紧张情绪,让他们以一种更专注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允许孩子考不好
高三这一年孩子要参加多次考试,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一模”和“二模”等,没有一个孩子能确保每一次考试都比上一次考得好,因此考试成绩有波动也是很正常的,父母一定要从内心接受这一点。
有的家长说,孩子上次考试成绩很好,名次比较靠前,这次考试却丢了不少分,名次也靠后了;还有的家长说,孩子拿手的数学这次考砸了,较弱的英语却考的出奇得好,这样忽好忽坏的真让人担心。
其实出现的问题不简单是孩子的问题,更是父母理解的误区。高考前的一些重要考试,其目的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学生只有把查漏补缺的问题解决掉了,弄明白了,才会离高考成功越来越近。
从某种意义上讲,平时考得不好是件好事,暴露了学生还未充分掌握的知识。只要把问题解决完了,高考自然就能考好。如果平时没有暴露问题,到了高考时恰好出现这些问题,那才是真正的考砸。因此父母一定要走出这样的误区,不要有孩子每次都得考好的想法。
【心理故事】
孩子高考前崩溃了,谁之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让人心伤、扼腕叹息
的故事。
据有关报道,2005年5月,青海省西宁市有一名
叫卫乐(化名)的18岁男孩,为了逃避高考,残忍
地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让世人震惊。
2002年9月,卫乐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升入了重点高中。高一、高二时,卫乐一直保持着前三名的好成
绩。他无比自信地笑着对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
的儿子即使不上高三也能考上大学!”母亲说:“我和
你爸爸都是中专毕业,比别人多吃苦、多受累才拼到
今天,所以你不但要上大学,而且要考上中国最好的
大学!”。可就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为什么要逃避高考,
甚至杀害自己的母亲呢?
孩子疲惫的暑假
8月中旬的一天,母亲临时回家,一进门看见他
气喘吁吁地难着跳绳,桌上的书全都合着,她顿时就
火了:“马上高三了,时间这么紧迫,你却过得这么
逍遥!你现在就去看书,把音乐关掉!”。
从那天起,她每天都要在单位给儿子打十几个电
话,甚至中午倒乘几次公交车回家抽查,连午饭都顾
不上吃。
慢慢地,卫乐越来越紧张,一见到妈妈,就不由
自主地想到高考。母亲每天都陪他看书,直到深夜熄
灯。在妈妈的紧逼下,卫乐只好打起精神,硬撑着继
续在妈妈的眼皮下昏沉沉地看书。
高三的日子
就这样,卫乐带着一个暑假的疲惫和对高考的恐
惧进入了高三。
开学不久的第一次模拟考试,卫乐仅仅勉强过了
大专的分数线。他心里开始恐慌了,把每天的学习时
间自觉延长到了深夜,经常半夜三更倒在书本上就睡
着了。母亲很高兴,每天早上出门前都要叮嘱儿子在
学校要认真学习,晚上回家再巩固战果。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卫乐变得精神恍惚
起来,课堂上听不懂老师的在说什么。而一回到家,
母亲关于高考的叮咛又迎面扑来,狂轰滥炸。
要强的妈妈
母亲非常要强。她意识到,让儿子完成最正规的
高等教育,是关乎他前途命运和求职择业的大事。要
求儿子必须考上名牌大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
的生存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与此同时,令她没有
想到的是,儿子的成绩却在巨大的心理负荷中一降再降。
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他的成绩已经降到专科起点线之外。母亲愤怒地说:“妈妈把命都豁出去陪你,你怎么这么不自觉啊,你要抓紧时间准备高考,你快看书呀!”卫乐一边机械地应者,一边任委屈迷茫的泪水如珠子般落在草稿纸上……
孩子心底的呐喊
高三第二学期,在卫乐的无限恐惧中开始了。开学那天,母亲替他拿饭盒和水瓶,跟他一起朝学校的方向走去。卫乐不解的提醒妈妈:“您上班要迟到了。”母亲笑了:“从今天起,妈妈退休了,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你的高考更重要,我要全身心地照顾你,和你一起迎接高考的胜利!” 卫乐惊呆了,他觉得寒气逼人,浓重阴郁的乌云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从这天起,母亲如临大敌,每天围着儿子的吃、穿、用、学团团转,见到儿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子,你今天学得怎么样?高考有把握吗?”
卫乐感到痛苦到了极点,第一次冲妈妈喊道:“妈妈 ,您还是再生一个吧,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我一个人身上!” 孩子垮了
临考前一个月,卫乐连着两天对父母谎称去图书馆看书,实际上却尝试着离家出走。他在西宁市中心广场上呆坐了两天,两眼空洞地注视着眼前来来往往的行人。想到即将来临的高考,他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孤独和恐惧中。 父亲把卫乐找回家的这天深夜,发现卫乐情绪反常,心疼地说:“儿子,尽力就行了,考不考得上别太放在心上。”母亲听后立刻大怒:“你这是什么话,死也得给我考上大学,考不上名牌,普通本科也得考一个!我算白养你了!挺过去就好了,都什么时候了,看书去!”
无能为力,绝望,快爆炸了!卫乐就在这种压力下彻底垮掉了,崩溃了。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了。
留给我们家长的思考
一个本来成绩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最后走向了失败和毁灭?孩子错在哪里?家长又错在哪里?这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我想家长们应该会感到深深的震撼。
事实上,高考本身并没有给孩子带来实际性的痛苦和创伤,而是外界的压力,以及自身对高考的认识和持有的心态,让孩子只看到和感受到高考的可怕,所有的精力和智慧都用来应付这种恐惧和压力,高考对孩子来说已经变了味。
你如果把高考看成一场可怕的你死我活的战争,它就是一场可怕的你死我活的战争;你如果把它看成一次经历,一次人生珍贵的经历,一次终生值得怀念和留恋的记忆,那它就是一段美好的过程。这是两种境界,也是两种对待高考的心态,引向不同结果的心态。只要家长把握了良好的心态,才能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
-----摘自《心理资产世代相传——家长心态》
高三家长的
“四减四加”心理方法
“家长的‘过激反应’,必然触动考生的‘敏感神经’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家长的紧张情绪,极有可能对考生产生负面效应。在离高考不到
2个月的时间里,考生家长究竟该如何应对?我们给大
家支几招,归纳起来就是“四减四加”
。
减高考话题,加生活聊天
家有高三学生的家庭,往往离不开高考的话题。一些家长会特别关心媒体有关高考的信息。有一位
家长特地订了为期
3个月的3份报纸,聚焦在高考上。家里吃饭时,总会自然地谈起高考,弄得孩子
怕吃饭,
产生了吃饭时间就是高考“末日”的感觉。
专家认为,越临近高考,家庭越应当避免与高考话题的高频率接触,主题的过分切入,容易让考
生产生畏惧感。建议家长们要多聊些与高考无关的
生活话题,以缓解考生压力。
减过分关怀,加心理抚慰
“从这周开始妈妈就请假了,对我的生活起居格外关照,不仅买来我平时想吃的海鲜和蔬菜,还
不让我洗一件衣服,甚至看到我坐在窗前也会过来
测试一下风力。对此我一方面很感激,但另一方面
也产生很大压力,
生怕考不好对不起他们。”一名学生的话很有代表性。据了解,现在有不少家长请假
陪读或不远千里租房陪读,一些家长还会出其不意
地做出一些反常举动。
专家指出,对于高三的学生,家长不要给与超出“规格”的关怀和照料,这反而会使他们增加负
担。家长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
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孩子从容应考。
减过分营养,加细节关照
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几乎所有考生的家长都为孩子准备了丰富的食品,一些家长还特地买了
营养补品,甚至不惜代价寻觅有补脑、增强记忆力
功能的滋补品。有些心急的家长,还要孩子临考前
几天加大用营养品的剂量,甚至大把大把将虫草放
入炖品中。
有个男生说,越到临考,自己越变成“药罐头”似的,家长还准备要他在考试当天早上服镇
静药物呢。
专家认为,临考应当注意营养,但不应“恶补”,还是要注意荤素搭配,均衡营养。对那些所谓有助
于增进记忆和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特别要慎用,以免适得其反。同时,家长应帮助孩子仔细检查高考的必备用品,在细节上加以关照。
减过度压力,加正常起居
“高考,是你人生中挺关键的一件事。”一对父母专门找儿子作了一次长谈,“这次如果考好了,我们的奖励会很高,如果考得不好,就??”坐在旁边的儿子,脸上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些不知所措。不少家长在考前有一个“常规动作”,就是对孩子比较唠叨,嘱咐了再嘱咐,关照了再关照,唯恐说得不到位。有个考生说,妈妈的唠叨让自己感到很烦,一点儿也听不进去。 专家强调,孩子临考前,家长的有形压力和无形压力,就是不说也客观存在。唠叨得再多,有效的成分越少。另外,特别要提醒考生保持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节奏,尤其是在考前要适当减轻复习的密度、难度。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爸爸,妈妈: 你们辛苦啦!
从我孕育的那一天起,你们便开始操劳,为我! 无微不至,含辛茹苦,我慢慢长大…… 长大的过程,五味杂陈。 爸,妈, 感谢你们的爱! 这份厚重的爱
我要一点时间,腾出心房来接受 在你们的爱与包容下学会感恩! 老爸,老妈, 我爱你们!
【家教心主张】
高三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 “孩子学习成绩在下降,可不管我怎么劝他用功,
他都听不进去。”“我和孩子现在没话说,她每天一放
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许我们进去。”“我现在不
知该怎么跟他沟通,说他、骂他,他没反应,讲道理
他又不听,我该怎么办?”
近期,很多高三学生的家长反映,自己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不知道应该怎样跟孩子交流。有关专家为家长们开出心灵处方。
专家分析,造成学生与家长之间不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沟通时机不当。有时候孩子正考虑其它问题或处于情绪不佳、不想说话的时候,家长却偏偏在在此时跟孩子讨论,结果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遭到拒绝。
谈话方式不当。有的家长跟孩子交流时,态度简单粗暴。要么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你必须听我的”、“我说的准没错”;要么就是严辞指责:“这里不好,那里不好”。
谈话内容太过重复。有些家长每次和孩子谈话内容都差不多,老生常谈成了唠叨,时间长了,孩子当然听不进去。
没养成沟通习惯。很多孩子对家长不理不睬的态度是逐步形成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没建立起与他们沟通的习惯,或者因为工作忙对孩子的缺乏关心,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没有必要和家长沟通。
言之无物。有些家长很想跟孩子交流,但谈话总是找不到重点,对孩子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帮助。于是孩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效果自然不好。
沟通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双方在恰当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用真诚的态度,才能达到良好交流的效果。
首先,要选择一个恰当的谈话时机。比如,在吃饭之后休息的时候,或者节假日一家人聚会娱乐的时候。通常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下,孩子的精神都比较放松,心情比较愉悦,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沟通。
其次,谈话的次数不要太多,不要太频繁。沟通的效果与时间长短、次数多少并不一定成正比。过多的谈话反而会招致孩子的反感。所以,与孩子交流时应该把握一个度,每次时间不要太长,只要把想说的内容表达清楚即可,不要长篇大论。
第三,要真诚地交流。不要把自己总摆在家长的位置上,要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交流,谈话时,
高三学生家长 如何对孩子心理状态进行调整 最好开诚布公,把最真实的想法、情况当面说出来,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不要旁敲侧击或避重就轻否则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最后就是要把握态度。对于那些心理压力过大的孩子,刚开始沟通时,家长可能会遭到拒绝或出现过激的语言。当交流不畅的时候,家长要把握自己的态度,切忌当场发怒激化矛盾。应尽量淡化矛盾,及时地转变话题,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再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帮助他们反省。 高三学生因为高考和升学的压力,总体上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往往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各种心理困扰。 (一)家长帮助孩子增强学习自信心的对策 1、辨证地看待综合考试或模拟考试的成绩 考前的模拟考试和高考的成绩之间还有很大的弹性,没有考好的同学不该丧失信心,而应该庆幸模拟考试暴露了自己的问题,避免在高考时因出现类似错误而丢分。 2、学会正确地归因 家长要引导孩子把考试的失败归结为是自己的努力不够等内在、可自我控制的因素,那么孩子就可以通过更多地努力来争取下次考试的进步。 3、家长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孩子 家长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心态、情绪相互影响,所以我们家长要有意识的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 4、家长对孩子的每一小步进步都进行及时地鼓励 孩子学习上的自信心根本上说来源于孩子学习上的成就感。对孩子的学习进步进行鼓励可以增强自信心。 (二)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焦虑、浮躁情绪的对策 1、客观理智地看待高考 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要合理,不要强求实现过高目标,这样孩子心理压力就会减小,焦虑急躁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而平和冷静的心态才更利于孩子的学习。 2、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家长有必要让孩子客观正确的看待自己,要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更要帮助孩子寻找在学习上有什么优势,在哪些科目上有提高的可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校报高三专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