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专题复习和训练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3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专题复习和训练:几何计算题、证明

一、题型特点:四边形(4种常见的)、三角形的中位线、矩形的推论穿插其中,…… 二、常见新型题型:动点、折纸、开放(条件、结论开放)、探索性(数量关系、位置关系),……

4. 已知□ABCD,BE=AB,BF =BD. 求证:CD=CM

C D

三、图形搭建:三角形中搭建四边形、四边形中搭建三角形、组合图形,……

下面我根据图形搭建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一部分和本期几何部分(主要是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题、证明题,让我们共同来探究、解析.

一、以平行四边形搭建起来的图形

例1.?ABCD中,AB=4cm,AD=7cm, ∠ABC的平分线交AD于E,交CO的延长线于F,求DF的长?

例2.△ABC、△ADE都是正三角形,CD=BF. (1)、求证:△ACD≌△CBF (2)、当D运动至BC边上的何处时,四边形CDEF为平行四边形,且∠DEF=30°论. A,并证明你的结

EF B

DC

练习: AD1.如图,在□ABCD中,AE⊥BC,AF⊥CD,∠EAF=60°,则∠B=( ); 2.□ABCD的周长为60cm,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B的周 F长比△BOC的周长多10cm,则AD=( ),DC=( );

BEC3.□ABCD中,∠ABC的平分线BE交AD于E点,若∠ABE=25°CD=5cm,BC=7cm,那么∠ABE=( ),∠BED=( ),AE=( ).

八数下期期末专题复习和训练:几何计算、证明题 第 1页(共 10页)

M ABEF

5. △ABC是正三角形,AE=BD,DF∥CE,EF∥CD. 求证: △AGF≌△EAC

A FE G BDC

6.以△ABC的三边在BC的同侧做等边△EBC、等边△FBA、等边△DAC. ⑴.判断四边形FADE的形状?

⑵.当∠BAC为多少度时,四边形FADE为矩形? ⑶.当∠BAC为多少度时,四边形FADE不存在? E D F A

BC

7. 有一块如图的玻璃,不小心把DEF部分打碎,现在只测得AB=60cm,BC=80cm,∠A=120°,∠

第 2页 (共 10页)

B=60°,∠C=150°,你能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AD的长?

二、以矩形搭建起来的图形

例1.D为□ABCD外一点,∠APC=∠BPD=90°.求证: □ABCD为矩形

P AD分析:判定矩形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但在已知了四边形ABCD是平行

四边形的情况下,要判定

ABCD是矩形的途径有两条:其一、找 O一内角是直角;其二、找出对角线相等,即找出AC?BD.

BC由于本题的另一主要条件是∠APC=∠BPD=90°,要根据题中条件和图形位置转换成四边形的内角为90°比较困难,所以本题我们先想办法找出对角线相等,即找出??AC?BD.

我们发现本题在RtAPC和RtBPD的两斜边的交点O恰好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可知:O同时是AC、BD?的中点;所以自然联想到连结PO这

条两直角三角形公共的中线(见图).根据以上条件,在RtAPC和Rt??BPD中就有:

AC?2POBD?2PO,故AC?BD,由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判定ABCD是矩形.

例2. 矩形ABCD中,AB=3,AD=4,PE⊥AC,PF⊥BD, ⑴.求PE+PF的值?

⑵.若点P是AD上的一动点(不与A、D重合),还是作PE⊥AC,PF⊥BD,则PE+PF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AC'D八数下期期末专题复习和训练:几何计算、证明题B'F 第 3页(共 10页)

BEC

练习:

1. 矩形ABCD中,AF=DE.求证:BE=CF AFED BC

2. 矩形ABCD中,BE⊥AC,CF⊥BD.求证:BE=CF AD

EF O

BC3. 矩形ABCD中,DF平分∠ADC, ∠BDF=15°. 求∠DOC与∠COF的度数?

4、矩形ABCD中,CE∥BD,则△ACE为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AD O B C E5.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将△ABE沿AE折叠, 使点B落在AC上的点B′处,又将△CEF沿EF折叠,使点C落在EB′与AD 的交点C′处.则BC:AB的值为多少? 第 4页 (共 10页)

三、以菱形搭建起来的图形

例1. △ABC中,∠BAC=90°,BD平分∠ABC,AH⊥BC于H交BD于E,DF⊥BC于F,求证:四边形AEFD是菱形 A

E D

B H F C

例2.(2012中考·自贡) 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AEF为正三角形,点E、F分别在菱形的边BC、CD上滑动,且E、F不与B、C、D重合. ⑴.证明不论E、F在BC、CDD上如何滑动,总有BE?CF?

⑵.当点E、F在BC、CD上滑动时,探讨四边形AECF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这个定值. 分析:

⑴.先求证?AB?AC,进而求证?ABC、?ACD为等边三角形,得?BAC=60?,AC?AB进而求证ABE?≌?ACF,即可求得BE?CF

⑵.根据

ABE≌?ACF可得S?ABE?S?ACF;根据S四边形AECF=S?AEC?S?ACF=

S?AEC?S?BAE=S?ABC即可解得.

A⑴.证明:连接AC,如下图所示.

1∵四边形ABCD为菱形,?BAD?120? 2∴?1??EAC?60?,?2??EAC?60? BD∴?1??2

E∵?BAD?120? H3F∴??ABC?60??

C∴ABC和ACD都为等边三角形 ∴?4=60?,AC?AB

????1??2∴在ABE和ACF中,??AB?AC

???ABC??3∴?ABE≌?ACF?ASA?

∴BE?CF

⑵.解:四边形AECF的面积不变.

八数下期期末专题复习和训练:几何计算、证明题 第 5页(共 10页)

理由:由⑴得

?ABE≌故S四边形AECF=S??ACF,则AEC?S?S?ABE?ACF=S?SAEC?S??ACF.

BAE=S?ABC是定值. 作AH?BC于H点,则BH?2来源:学科网]

S四边形ABCD=S

?ABC=12BC?AH?12BCAB2?BH2?43 练习:

1. 已知

?ABCD,添加下列一个条件:①?.AC⊥BD;②.∠BAD=90°;③.AB=BC;④.AC=BD.其中能使

ABCD是菱形的为( ) A.①③ B.②③C.④D.①②③

2.菱形ABCD中,E为AB上的一点,CE交BD于F. 求证:⑴.△ABF≌△CBF;⑵.∠BEC=∠DAF.

A E B D

F C

3. 菱形的对角线的比是2:3,周长为4130cm,求菱形的面积?

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

AD、AC、BC分别交于点E、O、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

AED OB FC

5. 如图,菱形ABCD中,∠B=60°,AB=2,点E、F分别是AB、AD上 的动点,且满足BE=AF,接连EF、EC、CF.求证:△EFC是等边三角形

第 6页 (共 10页)

AFD

E 6.RtB△ABC中,∠ACB=90C°,∠BAC=60°,DE垂直平分 BC,且AF=CE.求证:四边形ACEF为菱形 B D E F

C

A

四、以正方形搭建起来的图形 例1.正方形ABCD中,△DCE是等边三角形.

AD⑴.求∠AED的度数? FE⑵.若OF=1,求AB的长?

O BC

例2、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64,DE=2,P为AC上的一动点; A D

求PD+PE的最小值? P 分析:

E

在一条直线同侧的两点,到直线某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按如图所

P'示作E的对称点E'(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对称点E'恰好落在边BC上)

连结DE'交AC于点P',根据轴对称的性质DE'?DP'?E'P'?DP'?EP'

B E'C

,此时和是最小的.

根据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64可求得边长DC?8,所以CE?CD?DE?8?2?6。所以CE'?6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以求得:

八数下期期末专题复习和训练:几何计算、证明题 第 7页(共 10页)

DE'?CD2?E'C2?82?62?10;

即PD+PE的最小值为10.

E AHD

G

F练习:

BC1.正方形ABCD中,∠DAF=25°,如图所示则∠BEC=( ).

2. 在△ABC中,∠B=∠C,D为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

⑴.求证:△BOE≌△CDF

⑵.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

3.如图,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后

得到的正方形EFCG交AD于点H,S四边形HFCD=( ).

4.E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上的一点,且BE=BC,P为 CE上的一动点,PQ⊥BC,PR⊥BE,求FPQ+PR的值?

GE AD BC6.正方形AEFG绕着正方形ABCD点A向外(逆时针)旋转一 定角度,连结BE、GD(见图). ⑵ .求证:BE?GD

⑵.如果改成正方形AEFG绕着正方形ABCD点A向内(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连结BE、GD.那么BE?GD这个结论还成立吗? 请画出示意图,并说明理由.

第 8页 (共 10页)

八数下期期末专题复习和训练:几何计算、证明题

第 9页(共 10页) 第 10页 (共 10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专题复习和训练在线全文阅读。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专题复习和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2378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