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1
一、概念阐释(每题4分,共24分) 1. P21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2. P32 家长的道德素质
是指家长思想道德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它决定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向和原则,影响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的道德素质。 3. P34 家长的儿童观
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其内容自然地也就涉及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儿童生长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儿童的权利与地位等问题的看法。
4. P36 家长的人才观
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认识和期望。 5. P38 家长教育方式
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6. P45 家庭精神环境
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P2-4 答:(1)奠基性与终身性;(2)亲情性与权威性;(3)随机性与针对性。
2. 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5-7 答:(1)提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 (2)奠定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 (3)启迪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 (4)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能力; (5)帮助儿童适应最初的社会。
3. 简述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P9-11
答:目的:家长利用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孩子实施全方位影响,以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务:
(1)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
(2)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3)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4)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5)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6)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4. 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P22-25 答:
内容是家庭教育指导者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实施载体,是家庭教育指导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家庭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其具体指导内容,从面上指导来说,包括7点内容:??
渠道:一条是社会机构对家长的直接指导,另一条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家长的影响。社会机构的指导又可以分为5种渠道:??
方法是指指导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指导家长,影响家庭教育的做法。常用方法有个别指导、集体性指导活动和介绍、推荐、提供文字音像资料等三类。(方法即形式)
5. 家长教育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有哪些?P33 答:(参照红色复习小册子P15)
(从家长的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和教育观四种观念进行回答;影响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维度。)
6. 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P39-41
答:类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矛盾型、民主型。
特点:情境性、情感性、稳定性、整合性。
三、论述题(20分)
依据儿童家庭教育方法,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P14 答:
1. 兴趣诱导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善于发现、利用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的方法。因此,家长可以在日常教育中坚持遵循幼儿兴趣的原则。儿童的兴趣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也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家长要善于利用幼儿的积极兴趣;对于幼儿的先天兴趣,家长要及时发现、保护和栽培;孩子对于某些事物不感兴趣,需要家长通过后天去培养。
2. 游戏活动法,就是家长利用儿童喜爱游戏的特点,给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需遵循游戏性原则。?? 3. 实践操作法——实践性原则??
4. 环境熏陶法——发挥环境教育性的原则?? 5. 赏识奖励法——赏识教育原则?? 6. 榜样示范法——榜样性原则?? 7. 暗示提醒法——暗示性原则??
(可先就各儿童家庭教育方法进行简单阐述,然后对应归纳、提炼原则,并进行说明。请参照红色复习小册子P38论述题答案。注意:考试时要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8分。)
四、案例分析题(25分) 第二章的相关理论知识点:
1. 第一节:家长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家长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以及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的运用等。文化素质比较高的家长,往往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也一般会比较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比较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为孩子树立榜样。文化素质低的家长则比较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采取放任自流、听之
任之的方式,往往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甚至导致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产生不可信的教育观,采取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用该理论点分析,该案例中父亲小学没毕业,对小辉不闻不问,可见其父亲的文化素质直接导致对小辉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不科学;并且,忽视对小辉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放任小辉的发展,对小辉的教育采取消极的态度。
2. 第二节: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智能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养行为。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的发展是遗传决定的,因而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发展。还有一些家长采取“只养不教”的观点,也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做法。
案例中小辉的母亲主张理性地教育孩子,但是招致奶奶的反对,主张顺其自然。小辉奶奶的教育观就是“树大自然直”的取向。尽管我们崇尚儿童的自由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和放任。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儿童的父母或照顾者应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舵手”,保证儿童的发展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3. 第三节: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多种类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矛盾型、民主型等。不同的教育方式将对儿童性格形成、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案例中小辉的母亲主张理性地教育孩子,是一种倾向于民主型的教育方式,而奶奶则对小辉全心全意,竭力满足他的需要,则是一种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加上奶奶的放任型教育方式,对小辉的爱缺乏理智,导致小辉在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活能力方面仍无法自理,这正体现了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对小辉的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认识或建议:
1. 针对该案例,小辉的父母应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注重对小辉的早期教育及智力投资,承担相应的教育角色,积极发挥自身在小辉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对小辉进行积极教育,促进小辉的健康、全面成长。
2. 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要克服“树大自然直”的观念,小辉的父母和奶奶应达成教育态度和方式的一致,采取积极、协调的教育行为,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小辉发展的重要作用。
3. 小辉的教养者应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避免过度溺爱,也不能过于放任或专制,而应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小辉,给予他理智的爱,既不过于严厉,又不过于娇惯,该表扬时就表扬,该批评时就批评;给小辉独立自主的空间,让他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学会生活自理,奶奶不能凡事包办,这样剥夺的是小辉努力成长的机会,害的反是小辉自己。
(还可以从儿童观等第二章其他相关理论点和角度进行阐述。注意:考试时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认识且分析、说明具体,否则扣10分;并且字数不少于500字,否则扣2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及答案2015-10-17-10-30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