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音 送气 清音 c[ts`] f[f] s[s]
Ch[t?`] q[tε`] Sh[s] x[ε] h[x]
浊音 鼻音 浊音 边音
浊音
m[n]
r[z] n[n] l[l]
韵母 [ 四呼:我国音韵学术语,我国音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呼(非I u ü起头)、齐齿呼(I打头)、合口呼(u打头)、撮口呼(ü打头)] 39个 (单韵母 复韵母 鼻韵母) 单元音韵母发音要领 : 发音时舌位、唇形以及开口度始终保持不变(10个单元音韵母) 舌面单韵母 7个, 主要由舌位[ 舌位:发音时舌头较高的部位]高低,前后以及嘴唇形状来决定。
舌位高低 (舌位高口腔开口度小) A 高元音 I u ü (闭元音) B 半高元音 e o 半闭元音 C 低元音 a 低元音 舌位前后 A 前元音 I ü B 央元音 e C 后元音 u o 圆唇不圆唇 A 圆唇u ü o
B不圆唇 I a 2,特殊元音韵母
–i 分舌尖前和舌尖后,舌尖前的i 在zcs后,舌尖后在zhchsh后 er 卷舌元音 仍是单韵母,r不代表音素只代表卷舌动作。 、 复元音韵母的构成及发音要领 13个复元音韵母
复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它的发音是由第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向第二个元音的发音状况的过度;
构成:不是元音简单相加,而是元音有机结合,构成复韵母的元音在口腔开口度和声音的响亮程度上不同:
韵腹 声音响亮的
A前响复元音韵母 ai ei ao ou “该 黑 好 楼” 4个 无韵头
B 后响复元音韵母 ia ua uo ie üe 5个 “下 瓜 国 节 缺” 无韵尾
C 中响复元音韵母 uai uei uao iou 4个 “俏 归 肖 优”
韵头 :处于声母和韵腹间,又叫介音、介母,仅i u ü可充当韵头,且其后还要出现其他元音
韵尾:复韵母中的韵尾仅限I u,鼻韵母中的韵尾只是n ng
韵母内部 ,韵腹不可少,一般由开口度较大的元音充当
2,复韵母发音要领:从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向另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过渡,舌位高低前后、口腔开闭、唇形圆展都是逐渐变动的,中间应该有过渡音;同时气流不中断,中间没有明显界限,发音要形成一个整体。[ 复韵母发音时舌位的这种渐变过程叫做 “舌位动程”]
6
(三)、鼻韵母的构成及发音要领 (又叫鼻音尾韵母 共16个) 1,构成[ 鼻辅音韵尾 n 舌尖鼻音(前鼻音),ng舌根鼻音(后鼻音)]
前鼻尾韵 :元音和前鼻音组成 8个 后鼻尾韵 :元音和后鼻音组成 8个 2,发音特点:
元音后的鼻辅音的鼻音色彩逐渐加强,逐渐由元音发音状态向鼻辅音过度,最后发音部位闭塞,形成鼻辅音;
鼻辅音韵尾发音时,除阻阶段不发音,所以叫‘唯闭音’ (四)、元音 a e i u的发音变化
1,a 前、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口向大开,舌头前伸、前舌面下降到最低,嘴唇成自然状态,如:大,他 2,e A:[γ]时 ,后、半高、不圆唇,口腔半闭、舌头后缩、后舌面升至半高程度,嘴唇向两旁展开,如 渴、饿
B:[ε]时,前,半低,不圆唇,如:诶
3,i 前、高、不圆,口腔开度小,舌头前伸,舌尖面上升接近硬腭,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发生摩擦,嘴角尽量向两旁展开成扁平状,如:一、笔。 4,u 后、高、圆唇 ,口腔开度小,舌头后缩,舌面上升接近软腭,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发生摩擦,嘴唇撮圆成小孔,如:吴、湖 (五)韵母总表 声调
(一)调值和调类
1,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调值特点: A 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但决定调值的是相对音 高[ 相对音高:用比较的方法所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而非绝对音高 B 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中间没有停顿和跳跃;
调值标记方法:“五度标记法”(最高5度,半高4度,中音3度,半低2度,低音1度) 2,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一起建立的类(4种) 阴平:(高平调、55调)高而平,5度到5度,声音较高,无升降变化,如司、机 阳平:(高升调、35调)由中音升到高音,3到5度,如人民; 上声:(降升调,214调)半低先降到低音然后升到半高,2度-1度-4度,先降后升,调值214,如,古典,展览; 去声:(全降调、51调)由高音降到低音,5度-1度,全降调,调值51,如:胜利,闭幕。 普通话的四声: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五度标记法:用5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音节
(一)汉语音节的结构
普通话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 (二)汉语音节结构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由四个音素组成;
构成汉语音节,声调和韵腹不可少,声母、韵头、韵味则可有可无;
7
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
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如:藕,如有辅音则不单独出现,且在音节中的位置比较固定,开头或末尾。
(三)汉语音节的拼写规则[ 拼音:就是指把分析除的声母、韵母拼和起来构成一个音节。]
1,y 、w的使用 (1),韵母表中i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y开头,如ya牙; (2),韵母表中u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w开头,如wo我 (3),韵母表中ü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y开头,
2,隔音符号的使用:
a o 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如音节界限混淆,要用隔音符号; 3,省写 (1),韵母 iou uei uen的省写,如前有声母则写成,iu ui un 牛 归 论
如无声母,用y w开头,写成ou ei en
(2),ü上两点的省略,和n l以外声母拼写时省去; 4,标调法 (1),声调符号要标在第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上; (2),在iu,ui两韵母中,标在后面的字母上; (3),标号在i上小点要省去; (4),轻声不标调;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语流中,一些音受前后音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和语调 (一)汉语的语流音变
轻声: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与音强、音长、音高、音色都有关系。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声调的字,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失去原来声调,变读轻声。其物理属性变化是: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1),它在音高上的表现因受前一个字的声调的影响而不是固定的。上声后最高,平声偏低,去声最低,调值发生改变
(2)轻声引起音色变化:
A :使不送气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浊音化,如爸爸
B :一些较高或较低元音向央元音靠拢,韵母变含混如:棉花的花 C:有的韵母甚至脱落,如豆腐 实际读音为 douf 儿化:
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非儿化韵母可叫平舌韵。儿化并非单纯语音现象,它和语法、词汇也有密切关系,有区别词义、词性、感情色彩作用 变化情况: (1),音节末尾是a o e u 的韵母直接卷舌,如豆芽儿 (2),韵味是i,n的(in ün除外),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卷舌,
如冰棍儿 的uen (3),韵母是in ün 去韵尾, 加[er],如手印儿[ier] (4),韵母是I ü 加[er],如玩意儿[ier] (5),韵母是-i的,韵母变[er]
8
(6),韵母是ng的,去韵尾,韵腹鼻化,并卷舌,如,胡同儿 (7),韵母是ing的,去韵尾,加上鼻化[~er],如眼镜儿
变调:
在语流中,有写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变化,与单字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就是变调,多由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常见变调有:
(1),上声的变调(单念或词尾时上声字声调不变,在一些情况下变阳平或半上声) A: 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变阳平, 如旅馆,水果, 在原来时上声改读了轻声
的字音前,有变阳平,如小姐 可以,打扫 ,也有变半上声 如 奶奶,耳朵, 椅子等; B:在非上声前变半上声,调值变214尾21,如火车\\语言\\感谢\\尾巴
(2),“一”、“不”的变调:
A:“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 B:在去声前,一律变阳平,如一定、一路、一次、不是、不要; C:在非去声前,一变去声,“不“仍读去声,如一点,一天,不同
D:“一”、“不”嵌在相同动词的中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变轻声,如想一想、想不想,
去不去
4,“啊”的变读 :用在句尾的语气词“啊”(a),由于受到前面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常发生‘同化’、‘增音’等音变现象。 (1),前面是i,ü时,读ya,写成 ‘呀’, 如,你快来呀 (lai ya);好大的雨呀,(yu ya) (2),前面音素时u,包括ao,iao,写成‘哇’ 如:这么多书哇 (shu wa);多好哇(hao wa) (3),前面音素时n时读na,写成‘哪’ 如:这么多人哪 ren na
(4),前面音素时ng时读nga,仍写‘啊’ 使劲唱啊,chang nga 你到底行不行啊 xing nga (5),前面音素时-i时读ra,写成‘啊‘ 如:多好的同志啊 zhi ra,怎么回事啊 shi ra (6),前面音素是-I[]时读za,写‘啊‘ 如:谁家的兔子啊,zi za; 你到底去过几次啊,ci za
(7),如果前面是a o ,(ao,iao除外)e、^e,就在啊前家i,成为ya,写成呀,如,原来是他呀,taya,好热呀,reya (二)汉语语调[ 语调:帮助表达说话人的意思和感情的全句的抑扬顿挫就是语调,语调的变化,主要靠音高、音强和音长的变化来表示,音质变化有时也能起到辅助作用。] 1,重音 :出现在句子中, 不涉及词的意义,只和全句的意义有关 (1),语法重音:说话时自然有的,出现在什么地方有规律性,语法重音变化,会改变句子意义 ; (2),逻辑重音:(强调重音)出现无规则,随说话人表达要求变化,一般只起强调、突出作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
2,句调:全句声音的高低升降是语调主干,最能表达说话人态度和感情 降调:句尾降低的调子,一般用于话已经说完的句子,表示陈述、感叹、请求等语气 升调 句尾升起调子 ,表达意思还没完全说完,让人注意后面,表疑问,惊异、号召等;问句升调比分句高,
9
句尾调子高低升降可以表示分句间,句子间的关系,如 你上哪儿?/,他上哪儿?/(并列关系)你上哪儿、他上哪儿、(承接关系) 3,停顿:句子内部,句子之间声音上的间歇,一段语流在什么地方停顿是由表达上的需要确定的,一般只有关系不密切的词群间才有停顿。音节少的节拍群说得慢些,多的说得快些,停顿划分了语流段落,段落长短,对句子意义和语法结构都有影响 语音规范
(一)语音规范的标准
1,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异义异读 如:音乐 快乐 畜牧——牲畜 同义异读 如:遍 bian pian
部分同义异读 如:装订的订可以读ding4也可以读ding1; 2,异读词的分类
声母不同的异读词 如 :波浪 bo po 韵母不同的异读词 如:熟练 shu shou 声调不同的异读词 如:召集 zhao1 zhao3 其他 ,如:畸形 ji qi 3,异读产生原因 : 读书音与口语音分歧 受方言影响 误读造成
北京语音自己特殊的发展,如:危 读 wei3
4,异读词读音原则 (1956成立普通话审音委员会) 审音以词为对象,不以字
审音标准,根据北京音系,但不是每字都用北京话读法(虽不合语音发展规律,但通行,北方方言用广泛,所以可以采用)
四呼不同的异读字原则上以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为准;
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在北京话里声调如有异读,而其中一个唯阴平,则采用阴平,如息 xi1,不用xi2
1963年发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总表初稿》,1985年本着便于普通话学习、约定俗成、承认现实,重新审定初稿中的读音, A : 修订原表读音 41条 B: 增补词条 36条 C: 删除词条
5,轻声和儿化的规范问题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1994年 1,试卷由四个测试构成:100个单音节字词、50个双音节词语、(判断测试)、作品朗读、说话。 2,等级标准:
(1):一级甲等 错误率3% 96.9 (2):一级乙等 错误率8% 91.9 (3):二级甲等 错误率13% 86.8 (4):二级乙等 错误率20% 79.8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1_2538027_现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