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
二、 实践部分:
制作课一共有六节,第一节为手塑,二三节为拉胚,四五节为修胚,最后一节是上釉。 制作课的第一节课主要讲了如何进行简单的手塑,包括盘条,手捏造型等,我用手塑了 一个大怪兽,由于难度较大,整节课下来,我只完成了这一件作品。大怪兽是张着嘴的,由于各个部位的厚度不能超过1CM,泥比较软,且空腔部位较大,我在里面团很多报纸才把型固定住。纵观其他同学基本上都有了两三件作品诞生,但是这件作品别具一格的设计,还是让我心里很有满足感。
第二节课就开始学习拉坯了,这是很令人期待的一节课,因为上小学的时候就曾经在陶艺工作室里拉过胚,但是由于那时候肢体协调性不够,拉胚作品从来没有成功过,沮丧的心情到现在还记得,这也是为什么看到大学里有陶艺课我这么坚持不懈选的原因。课程一开始还是要老师来讲述一下如何拉坯。代老师讲解完毕之后,我们就开始自己手动拉坯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揉泥,别小看这一步,泥揉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后面制作的坯体的质量问题。在揉泥过程中不能想揉面粉一样将泥折叠揉,揉泥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泥之中没有任何缝隙,这样制作出来的坯体才能进行烧制,否则很容易烧坏。揉好泥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将泥扔上机器,这时候就要使大力气扔上去,不然的话在机器旋转的过程中泥会飞下来。下面就开始将泥扶正,这扶正的作用就是为了保证泥大概处于整个盘面的中心位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后面开始拉坯的时候方便。扶泥也很有窍诀,要由内向外,双手扶泥最好一点点的将处于最外面一圈的泥扶正,直到泥处于一个中心的位置。扶好泥之后就要将其变为一个台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后面开始拉坯方便。然后就进入到重要的拉坯环节:首先要做的就是用双手将泥头抱住。经过来回数次的拔高和摁压,用以来再次排除泥之中的杂质、气孔和提高泥的可塑性。然后再泥团中间部位抠出一个窝来,并向上提把窝提高。在把左手放在窝里,右手放在窝外,两手四指里外相对挤压窝泥,像上边或外边扩展,使窝泥变薄成适当厚度的坯体,同时使坯体成为我们希望的形状。最后在坯体的底部以下用食指和中指将做好的坯体剪下来,就成了我们需要的坯体了。在制作的时候感觉最难的还是将泥扶正,因为一旦没掌握好力度与时间,泥要么就一动不动,要么就向其他地方偏了。扶了好长时间才将泥符号,接下来的拉坯过程还算顺利。后面的一节课也是进行拉坯,这时候也是出作品最多的时候,主要的作品就是在这时候完成的。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进行修坯。修坯是为了进一步将坯体修得符合要求。坯体的厚度有一定要求,凡是超过这个要求的都不能进行烧制。修坯是一个细活,在修坯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将坯体损坏,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在修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能用手拿比较薄的部分,尽量拿底部等较厚的地方。由于比较细心,所做成的作品全都经过了这一关的考验。
最后工作就是开始上釉了。上釉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工作,首先就是用清水将坯体表面的灰尘刷去,不然就会在釉与坯体表面形成一个隔离层,致使釉无法与坯体紧密连接。刷完之后就需要我们选择是上透明釉还是彩釉了,上透明釉的话就可以在上面进行简单的彩绘,上彩釉的话就不能进行彩绘,但是要注意不能进行区域填涂。选择好自己作品上釉的方式之后就给老师代为上釉了。待作品上完釉之后还有重要的一件事是刮底。就是底部不能有任何釉存在,一点点都不行。刮底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刚上过釉的坯体此时很脆弱,稍微用力就会粉碎,这个时候也是作品损失最为严重的时候,因此需要格外小心。刮完底之后就等老师来检查了。
回顾我所上的陶艺课,印象最深的还是制作课,因为是自己手动亲自做作品出来,当看见一个由自己亲自制作出来的作品的时候,感觉那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我想这也是陶艺制作了所吸引人的地方吧。看着平时一件简单的陶艺作品,有多少人又知道在这背后又经历过这么多艰难的步骤呢。我的张着嘴的大怪兽不仅在手塑环节里格外困难。等到最后一节课修手塑作品的胚时我才发现里面竟然全是裂,这件作品耗费了一整块泥才塑成。我又基本上拿着这块沉东西修了一个小时才勉强合格。而且最致命的是它的大底盘全部都是平的。可以说这件作品在每一个环节来说都是极其困难的,当然也包括老师上釉的部分。虽然说对它能烧成不抱有很大希望但是这个“746”“吉祥”号的大怪兽也确实给很多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倾注了我全部的感情。是我在陶艺课里最开心的地方。而且沈毅老师是一个很有性格魅力
- 5 -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
的老师。记得第一节课我朋友就悄悄跟我说“他说话好温柔哦!”。老师的风趣幽默,也使这门课更具吸引力。
- 6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结课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