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1](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貌,更加坚定地确立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第八,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战争的看法,以前人们以为战争是正常营生的手段,二战后引发了人们关于和平与安全的长期思考。人们之所以不能忘记二战,一个关键因素是因为这场战争的极端反人类性,它最集中体现在以最极端的方式对犹太人灭绝种族的屠杀。这些残暴本身以及所留下来的惨不忍睹的景像,已经不可磨灭地为人类划下了的耻辱的一笔。也正因如此,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从来没有像这样长时间为人们所重视。几十年来,在二战的发源地、主要当事国德国,不断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刻检讨和忏悔,并立法对战争的受害者长期支付赔偿金,以显示德国对这场战争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人性良知的真正觉醒;

第九,二战的深远影响还在于它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使得世界统一性趋势和多样化趋势并行发展,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化随着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进一步打破地区和国家的界限,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把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更加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历史真正形成为世界历史;

第十,带来了思想文化的新潮流:人权问题国际化、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的新发展、马列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2、 试分析1940年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以及影响。 答:原因:

①、军事上的原因:A、军事思想和武器装备都十分落后;B、军事指挥乏术

C、缺乏独立的防务系统

②、心理上的原因:A、厌战情绪与和平主义思潮在法国非常严重

B、法共执行了错误的方针政策,导致人心更加混乱。

三个错误政策:第一,没有澄清反战运动和绥靖政策之间的区别。 第二,错误地支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 第三,不合时宜地套搬十月革命的经验,提出了变

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

③、政治上的原因:统治阶级内部分裂。法国内阁在70年间更迭了100多次,平均8个月更换一届政府,导致了法国最高统治阶层很不团结

④、经济上的原因 :20年代,法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尽管比较快,但毕竟底气不足,无法成为经济实力非常雄厚的一流强国。经济是支持战争的基础,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战争中难免被动挨打。 影响:

①欧洲格局的根本变化。由于法国败亡、英国危殆,欧洲各国之间原来的力量对比被彻底打破,苏德矛盾由此凸显出来,导致苏德关系急剧变化。

②美国介入战争。法国败亡极大地震动了美国,美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开始对德国采取外交遏制、军事介入等强硬手段,积极备战。由于美国的介入,德美则不可避免地陷入“不宣而战”的对抗状态。

③日本的南进。长期以来,日本统治集团在对外侵略扩张这个问题上就存在着“北进”、“南进”的争论。法国败亡之后不久,日本最终确定了南进政策。

④非洲战场及巴尔干战场的开辟。在法国即将崩溃之时,意大利匆忙参战,出兵东北非,以夺取英法在东北非的殖民地,战火蔓延到了非洲,开辟了非洲战场。

⑤英联邦卷入战争的程度加深。以法国败亡为契机,整个英联邦被广泛动员起来,各自治领都通过紧急法令,授予各自的政府以非常权力去动员人力、物力以支援反法西斯战争。

总之,法国败亡促使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欧战转变为世界大战的一个催化剂,极大地影响了二战的整个战局和进程。

3、 有关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内容。 答: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由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三种力量组成。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终于使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联合起来,结成了反法西斯联盟,但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曲折、复杂的历程。 1、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美英同盟。法国败亡后,美国彻底抛弃了中立立场,开始积极介入战争。1943年3月27日,美英联合制定了“ABC—I计划”,规定了两国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共同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这样,英美便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美英同盟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起点。 (2)、第二阶段:苏美英三国同盟。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立即发表了支援苏联的声明。1941年9月29日——10月1日,苏美英在莫斯科举行会议,签订了二战期间第一个三国协定书——《对苏供应第一号议定书》,这次会议加强了苏美英三国的军事政治合作,三国的联盟关系实际上已确定下来,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基础。 (3)、第三阶段:《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告各国政府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抗法西斯国家,保证互相合作,不与法西斯国家单独停战或媾和。《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2、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意义 (1)、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各反法西斯盟国在政治上互相协商,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在物质上互相支援。反法西斯联盟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人心背向和团结互助方面,都比轴心国集团占明显优势,为以后盟国战胜法西斯集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改变了战场上的战略态势

反法西斯盟国在战略上开始由劣势转变为优势 (3)、加强了二战的反法西斯性质

罗斯福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其影响不仅是在精神上和决心上,并且还在全面作战的各个阶段上。反法西斯联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二战。《大西洋宪章》所确立的民主原则,通过《联合国家宣言》而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组成的联盟,是联合国的范本和雏型,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结合相关内容,评价罗斯福新政。 答: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严重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新政作为挽救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三点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政实行了在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解脱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民主的威胁,起到了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作用,使美国得以维持传统的民主政治。二战爆发后,美国作为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十分强大的民主国家参加了反法西斯国家的阵营,对二战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由于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

其三,新政大大加强了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

此外,“新政”还实行了救济政策,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它的一大功绩。“新政”期间用于各项救济的费用达到了260亿美元,占新政全部费用的74%,从而使大部分普通民众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而且,通过大规模的以工代赈使劳动者的收入有所增加。美国史学

家阿瑟·施莱辛格比较公正地指出:“1936年的经济情况要比1929年的更好,实际上每个阶层多少感到比在胡佛时期过得更舒服一些。在和历届政府比较之下,看来新政纲令既开明又果敢。”

总之,由于新政局部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在当时适应了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改善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状况,缓和了阶级矛盾,所以,新政“制定的政策以及作为这些政策基础的哲学与意识形态,一直支配着美国的社会和政府”,战后历届美国政府,都多多少少继承并发展了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最后,新政的实践也推动了凯恩斯关于国家干预理论的系统化和完善化,民主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实验取得成功和凯恩斯理论的完善,为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起飞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经验。 5、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论述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1)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

①必须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把苏联建设成为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②强调高速度是工业化的灵魂。斯大林认为,苏联经济落后,落后是要挨打的,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尤其是必须高速发展重工业。 ③集中一切力量发展重工业。斯大林一再强调,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苏联不应走这条旧路,而应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至于轻工业和农业都是次要的,它们都必须为发展重工业服务。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可以不顾及。

④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入:首先,政府应把国有企业、矿山、铁路、银行以及贸易部门的利润尽量多地收缴上来,作为工业化的资金。其次,号召人民艰苦朴素,并用发行公债等办法把消费资金转为建设资金。第三,从农业中积累资金。 2)工业化方针的实施措施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a. 高速发展重工业;b.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朝着加强计划性和部门原则的方向发展:a. 形成指令性计划制度;

b. 加强中央集权的部门管理体制;c.在企业和各级经济领导机关中进一步推行一长制 ③用高积累与剥削农民的办法保证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 ④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造就大批技术和管理干部,提高广大工人群众的技术水平; ⑤改革工资制度;

⑥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3)对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评价 成就:

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实施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采取了制订指令性“五年计划”的做法。每一个五年计划都制订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以及实现这些指标的各项措施。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第三个五年计划头两年的实施,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布局也有了很大变化,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基础很差、困难重重的条件下,苏联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有过的。所以,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也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沿用。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也为苏联赢得苏德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教训与弊端:

①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经济结构严重畸形。苏联在处理农、轻、重的关系时,片面强调重

工业,轻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长期比例失调,经济结构很不合理,带有准战时经济的特点。由于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发展滞后,民众迫切需要的粮食、农副产品和各类日用品得不到正常满足,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严重打击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因此也直接妨碍了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工业化资金的积累。

②实行以农养工,导致农业长期落后。农业长期落后反过来直接影响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教训。

③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一方面,许多产品生产过多,供过于求,造成产品大量积压;另一方面,优质对路的产

品产量不多,供应紧张。而且,尽管政府一再强调产值指标,但实际上,五年计划的很多指标都没有按期完成。五年计划很多指标的落空,反映了计划中含有大量水分,这是苏联计划经济的一大弊端。

④工业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一方面,大量投资,但由于基建项目过多,往往造成巨额资金被冻结在未完工的工程上,给国家资源造成巨大的消耗和浪费。另一方面,新建项目的经济效益也不佳,投入大于产出的现象也很突出。 ⑤苏联人民为工业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1](2)在线全文阅读。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大二1)[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1306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