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死而化物,如盘古、女娲,对他们来说,死完成了创造人类万物之功,对人类作出了更大贡献,通过死达到了永生。有的英雄死而复生,或者死而有灵,总之获得了永生。这些神话显示了中国人的生死观:生与死同一,死是另一种形式的生,死是永生的前提条件。对生的厌倦和对死的渴望,流露出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倾向,与古希腊英雄的享乐主义、现世主义大相径庭。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A ].鲁迅全集·第九卷[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潘世东,邱紫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中、希神话之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3】《古希腊罗马哲学> 【4】《哲学笔记》
【5】缑广飞.尽显英雄本色—中西神话英雄形象比较.[A].中州书刊,199 【6】李娅菲.人的神话与神化的人—中西神话比较探析.[A].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7】周天.中西神话同异论.[A].
【8】何文祯.中西神话与中西传统.[A].河北大学学报.1994
【9】龙婷.中西神话及其在文学主题中的呈现刍议.[A].中国比较文学.200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