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年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9单元 文化与生活 课时1 文化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课时1 文化与社会

[考纲展示]

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 课前八分钟记忆填一填,背一背,想一想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6页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6页

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文化的内涵

(1)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外延: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温馨提示]

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现象,要把握三点:一看是否属于人类社会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二看是不是精神活动或精神产品;三看是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

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

(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温馨提示]

从两个层次把握文化的含义 一是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

精神活动是从动态角度来讲的,如拍电影的过程;精神产品是从静态角度来讲的,如拍完电影形成的胶片。

二是文化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意识形态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

1.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2016·高考浙江卷) 纠错: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社会实践,并非物质载体。 2.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纠错:文化并非越古老就越接近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问 题 把握文化的特点(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人们通常认为,掌握了科学知识的人“有文化”或“文化水平高”。当某个人的言行有悖于社会公德时,我们又说这个人“没文化”。 材料中的“没文化”是不是说该人的文化水平很低?

提示:材料中的“没文化”是指某人的言行有悖于社会公德而表现出的缺乏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的现象,并不是指这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一定很低。人们的文化修养水平的高低与知识水平的高低并不是同步的,文化水平很高并不说明道德水平一定很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也并不一定道德修养水平一定很低。

[总结提升] 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内涵 本质 与社会的关系 特点 与个人的关系 与物质的关系 ?点拨 图文结合法透析文化的概念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从范围上看小于广义文化而大于狭义文化。如下图所示:

范围 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是一种精神现象,更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16年9月4日,G20峰会在浙江杭州举行

②2016年8月3日,台风“妮妲”袭击广东 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 ④某校为了迎接2017年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诚信高考”活动

A.①② C.③④

B.②④ D.②③

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①属于政治现象,②属于自然现象,故可排除含①或②的选项。③④都是文化现象。故选C。 答案:C

2.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是一种图画象形文字,共1 300多字,有1 000余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称。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是纳西族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②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它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它是文化中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A.①② C.②③

B.②④ D.①③

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字是文化中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D。 答案:D

题组二 文化的特点

3.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解析:“东方美人”茶,由台湾当地客家人种植,得名于英国女王的一次偶然品尝时对此茶的赞叹,人们在生活中用冰水浸泡此茶,体验此茶的美妙之处,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故B当选;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化素养的形成问题,故A、D不选;C说法错误,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答案:B

4.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迷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悬棺岩画的内容体现了人们生活的场景,说明精神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正确;悬棺文化通过悬棺岩画表现出来,说明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④正确;①③本身说法错误,且不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C

题组三 国产电影票房缩水32个亿,观众:没什么好电影

2016年9月16日,每经影视记者统计发现,6月以来(6月1日~8月23日),国内院线一共上映了100部电影,总票房合计105.36亿元。而在100部电影中,绝大部分是国产电影,占到75部,国产电影的总票房仅为46.83亿元,艺恩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暑期档国产电影的总票房为78.13亿元,同比缩水31.30亿元。2015年暑期前三甲《捉妖记》《煎饼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暴风吸入超40亿元票房。 5.《捉妖记》以20.5亿元的票房刷新纪录。该剧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并采用最新的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文化大餐。这表明( )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D.文化创新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解析:该剧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并采用最新的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文化大餐。这表明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C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A是错误的;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答案:C

6.2015年国庆档期我国电影市场异常火爆,七天拿下超过18.5亿票房,与上一年相比打滚攀升。小成本喜剧《夏洛特烦恼》深受观众喜爱,占据了总票房收入的30%。这说明( ) ①文化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②经济为文化发展提供基础 ③我国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活跃 ④文化产品应自觉迎合观众口味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国庆档期我国电影市场异常火爆及其票房收入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B

考点二 文化的社会作用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相互影响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劳动者角度: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相互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交融 用越来越重要 生产力角度: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温馨提示]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保持绝对同步,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一面。 3.文化与综合国力

(1)地位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2)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2016·高考江苏卷 )

国际角度: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9单元 文化与生活 课时1 文化在线全文阅读。

2018年高考总复习政治教师用书:第9单元 文化与生活 课时1 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1069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