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取保候审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1970-01-0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其监督考察,造成一些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串供、恶意毁灭罪证,有的甚至重新犯罪,以及一些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超过了十二个月的取保候审期限后却仍处于法律上的取保候审状态,尽管事实上他已经完全是一个自由人(没有取保候审的实质性限制)等严重后果。这些现象都毫无疑问的表明对取保候审措施的监督制约方面机制还很不完善,长此以往,难免会严重动摇公众对法治的信心和期望。

(六)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后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缺失

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未对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脱逃的刑事责任做出明确规定,导致取保候审措施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缺乏足够的法律约束力和威慑力,从而使得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更倾向于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起来,而不是对他们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我相信这是司法机关认为取保候审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取保候审人能够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有关规定,很容易造成被取保候审人伪造证据或者毁灭罪证、串供、脱逃的严重后果。如此一来,就造成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期间被羁押是常态,而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为例外的司法现状,而这是与1998年10月我国签署加入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九条第(三)项规定的:“任何因刑事指控被逮捕或拘禁的人,应被迅速带见审判官或其他经法律授权行使司法权力的官员,并有权在合理的时间内受审判或被释放。等候审判的人受监禁不应作为一般规则,但可规定释放时应保证在司法程序的任何其他阶段出席审判,并在必要时报到听候执行判决。”明显背离的,也是与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相悖的。

三、取保候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立法不完善

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以及立法技术、立法条件还不成熟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当前制定和颁布法律法规包括刑事诉讼法虽然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修改后立法技术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有很多方面没有或者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规定的

很不明确,导致了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二)利益驱动

某些地区取保候审保证金被没收后上缴国库,最后大部分又从财政返回到办案单位。因此,某些办案单位将收取保证金作为一项“创收”的途径,且“乐此不疲”。法院和检察院在依法做出取保候审决定后,没有让公安机关去收取取保金,而是由法院和检察院自行收取,这大部分原因是上述经济利益问题在作祟。

(三)情感关系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社会的亲情、友情关系胜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正因为这样,中国人的亲情、友情观均浓于他国,这些本身无可非议,但也是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便容易被亲情、友情所牵挂,在亲情、友情关系面前动摇,立场不坚定,最终难以作出公正、合法的裁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被取保,以少量取保金取保,不应该用人保而适用了人保的现象基本上是此种原因的体现。再加上某些上级领导的“指示”,有些办案单位和个人便用法律的“正义、公平”去换取上级、朋友、家人的“称赞”。

(四)业务素质

在某些地区,办案干警思想观念、业务水平均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发展。有的办案人员在新的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后,不注意观念的改变、知识的更新,信仰经验论,凭以往的经验去指导自己的工作,不能正确理解取保候审的立法精神,主观随意性大,这样很难保证案件的质量。

四、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对策

上述问题虽然只是存在一些少数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身上,但如果任其发展、蔓延下去,势必影响国家司法行政机关的声誉和办案效果,损害法律尊严。“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防范和解决。

(一)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建议修改刑事诉讼法或者作出司法解释时,明确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不妨考虑排出式的立法体例,明确规定不能适用取保

候审的情况,如对有犯死罪、严重暴力犯罪、逃逸等情况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适用取保候审,坚决摒弃 “社会危害性”、“严重疾病”等模糊用语;明确规定取保候审的期限;明确规定取保候审保证金的数额和确定方法,使有关取保候审措施的各项规定不致过于宽泛,切实增强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二)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养,不定期的举办法律知识学习班,提高办案干警的业务水平,对以单位名义徇私情取保候审的有关人员要追究其责任。坚决杜绝人财双保,对保证金的批准与交纳的手续、应当告知的事项、没收与重新交纳以及退还等规定要予以明确,严禁以白条等方式直接收取保证金;严禁截留坐支,挪用或者以其他形式侵吞取保金,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政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斩断因利益驱动而违法取保的经济根源。公检法三机关适用取保候审措施要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应当对各自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期限进行合理分配,三家累计不能超过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12个月。

(三)完善有关被取保候审人刑事责任的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被取保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第一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根据上述规定,被取保候审人违反相关规定的后果是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监视居住、逮捕,我认为,“具结悔过”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将其运用到刑事诉讼中有点不伦不类,而且不会给被取保候审人造成任何方面的损失,相对其违法行为而言量刑明显畸轻,没有实际意义。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对于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后有违反相关规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言不亚于放虎归山,因为取保候审的目的是“候审”,而其基础是被取保候审人自身的信誉,如果被取保候审人违反了相关规定,那么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基础就已经丧失,再次对其采取该措施很可能不仅起不到“候审”的目的,而且有可能导致其进一步违法犯罪。因此,我主张违反规定的取保候审人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监视居住或者逮捕的措施。

(四)增加保证方式,严格保证责任

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及制裁措施不足以使被取保候审人严格守法,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1、适当合理地提高保证金的数额。保证金的数额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和情节、证据的证明力、被取保候审人所在地域的经济水平来全面地衡量和确定。保证金的目的在于用将来可能的经济损失来约束被保证人,如果数额过高,会导致被取保候审人无力支付而是取保候审失去存在的意义,而如果数额太低,就会导致被取保候审人轻视自身的损失而逃避诉讼,特别是在有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中,如果被取保候审人缴纳的保证金数额不足以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就会非常容易导致这些伤害、交通肇事等民事赔偿案件的被取保候审人脱保的后果出现。因此应适当地提高保证金的数额,让被取保候审人在逃跑与较大数额保证金被没收之间做出权衡,从而达到使他们放弃逃跑的念头,不想也不敢逃跑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应当明确保证金数额的上限,以避免出现保证金数额畸高的状况出现,毕竟保证金数额过大不利于取保候审措施在实践中的实施,也与国际人权法律文件的精神是相悖的;2、加重保证人的责任。一方面,保证人承担的责任应将现行法律规定的过错责任原则改为根据契约责任论,适用严格责任制度,即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增强保证人的责任感,促使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督促被保证人遵守法律。另一方面试行保证人提交保证金制度,使保证人在通过自己的信用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保证的同时,再拿出一笔保证金为自己是否履行保证义务作担保。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够遵守法律、法规情况下,可以在诉讼终活动结后将保证金予以退还。这样,保证人就会提高自己的主观积极性,主动、全面的履行监督和报告义务,同时执行机关在保证人不履行保证义务,决定对其进行罚款处罚时,也可以用保证金来抵扣罚金,便于执行。

(五)完善取保候审监督制约机制

要建立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取保候审审批机制和程序,公检法三机关可根据各自的业务工作特点,建立一套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所在科室全员讨论通过,主管领导审批后才能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比较完善的取保候审制度。待条件具备时可考虑在公检法三机关之间将取保候审决定权统一收归法院行使,由公安机关执行,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做出的决定以及公安机关的执行情况

实行监督,加强监督制约;建立跟踪监督检查机制,确定专门的机关和人员采取保前审查、保中检查、保后督查等方式对取保候审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情况登记造册存档备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结 论

取保候审作为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一种,在保证侦查的连续性,使因在侦查羁押期限内无法侦查终结的犯罪嫌疑人能转为取保继续侦查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一方面保护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同时又使犯罪嫌疑人处于被监督、考察状态之中。取保候审的立法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威摄力,另一方面,显示了法律的教育感化功能,体现了法律在罪行轻重,社会危害性大小方面的恩威并施与宽严相适应,有利于被取保候审人的悔过自新,更快回归社会。尽管因为目前在适用中有违背这一立法意义的现象存在,但我们更应看到其有利的方面,促进其不断发展完善,使取保候审在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注释:

[1]

:在我国,羁押基本上是一种逮捕、拘留决定以后的,依附

于拘留、逮捕的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当然状态,不是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 [2]

自由裁量权的是合法合理地进行自由选择的权力。由此,司法自由裁量权的涵义也就凸现而出,它指法院或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合法合理地进行自由选择的权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谈取保候审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

浅谈取保候审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0581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