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各部尺度
(2) 休息平台宽。不小于梯段宽。
(3) 梯段坡度α。α的取值应考虑上下交通方便舒适,且尽量节省楼梯间的建筑面积,这是个矛盾的问题,综
合考虑α可在20°~45°,最宜α=26°~35°。
五、了解屋顶的种类、平屋顶和坡屋顶的构造层次
- 6 -
六、了解工业化建筑体系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一)多层与高层房屋分界 9层(含9层)以上称高层
(三)竖向承重单体形式
(1) 框架。受力结构是板梁与立柱组成的框架。
- 7 -
(3) 筒体。随着抗侧移受力体系由单向向着双向的发展,出现了纵横垂直的剪力墙,就形成了筒式单体。按其
上是否开有孔洞又分为空腹筒和实腹筒。空腹筒实际上就是开有窗的多孔筒(或看成是由立柱与高跨比很大的窗裙梁组成),实腹筒常见于电梯井、管道井等。 我国古代的高塔建筑实际都是筒体结构。 (四)竖向承重结构体系
(1) 框架体系。竖向承重结构全由框架单体组成,形成单跨多层或多跨多层的体系。适用于建筑上要求大开间 的建筑。
(2) 剪力墙体系。竖向承重结构全由剪力墙单体组成,此种剪力墙既做为竖向承重结构又做为围护与分隔结构, 适用于小开间的宿舍旅馆等。
(3) 框架—剪力墙体系。是由两种单体组合而成,共同工作,各发挥其特长。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柱承担,水
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担,这样房间不仅布置灵活,且有足够的强度和抗侧刚度,适用于50层以下的建筑。
(4) 筒体体系。结构只由筒体组成、有单筒和套筒(筒中筒)两种,适于50层以上的建筑,平面形状于方形 或圆形最佳。
(5) 框—筒体系。是框架与筒体组合而成的体系。
体系的选择不仅要从受力角度,也要从建筑、施工、材料及经济指标等诸因素综合考虑。 第二节 道路工程构造
- 8 -
一、熟悉路基的组成、构造要求,了解各类路基土的力学性质。 (一)定义
路基是填筑或开挖土石形成的主体结构层。
(五)路基上的分类
(1) 块石、卵石(碎石)。强度高、稳定性好,是路基的良好材料。
(2) 砂土。透水性强,毛细高小,强度和水稳定性较好,但松散难压实,需振实或灌水压实。压实后受压变形小。
(3) 砂性土。既有粗颗粒,有较高的强度和对水的稳定性,又有细颗粒,具有一定的粘性,可做到雨天不泥泞, 晴天不扬尘,是理想的路基材料。
(4) 粉性土。干时扬尘,遇水成泥,最不好。
(5) 粘性土。细颗粒多,粘性大,透水性小,吸水性强,毛细现象显著,干时坚硬,浸湿后强度大大降低,且 不易干燥。
二、熟悉路面的结构要求、层次划分及特点、路面的分类及特点
- 9 -
四、了解道路公用设施的种类,停车场车辆的停放方式及特点,道路照明灯具的要求,道路绿化布置原则,地下管线的布置要求,道路排水方式分类及排水目的,交通标志的种类,过路设施的设置原则
- 1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